生活和梦

我不过是喜欢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已。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新西兰之旅 - 关于“背包客”的第一次经历

(2011-12-06 16:50:02) 下一个
这是我第一次居住这样的宾馆,它的名字就叫Backpaker,直译过来就是“背包客”的意思。这样的经历,对于我们,真的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现今年轻人生活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年青的留学生们。

 

    妹妹不断的提醒我:“年青人是不会在乎生活的外在条件的。想一想我们上大学的年代?我们的条件还不如这呢,还不是一样的开心?”话虽这么讲,但是,我们的记忆是经过时间过滤的,留下的肯定是最美好的。而且,我们上大学之前的生活条件,也许并不必上大学的生活好多少,这大概也是人所共知的吧?

 

    选择这样的宾馆,主要是因为妹妹是一个纯粹的素食者,连牛奶和鸡蛋制品都不能进食,我们需要一个自己可以做饭的地方,可以调节我们在外旅行的“吃”尽量与在家时没有两样,而同时,也可以解决我们旅行中的“住”的问题,怎样,这人生中的吃住行三件不可或却的过程,解决了两项,剩下的就是“行”了,这出门在外,行是我们的选择,步行,打车,开车等,都无可不可,因此,这“背包客”,其实应该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而另一个原因,就是经济便宜,这在物价昂贵“到处抢钱”的新西兰,也几乎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其实,这“背包客”的特色,就是简陋。一个宾馆房间,可以是一张床,也可以是两张床,甚至可以是四张上下铺的床位,这样就可以容纳更多的背包客,收费自然与床位的多少不同而不同,越多,越便宜。而房间里,只有床和床上用品,有壁橱和床边柜子供客人使用。而大家在走廊里公用一个大的卫生间,里面有洗衣机,烘干机,淋浴,洗脸池和厕所。当然,洗衣机和烘干机是投币使用的。我们选择的是一个单纯女用卫生间的对面的房间,这样可以方便我们这两个过惯了“资本主义”生活的人起夜。

 

    楼下的厨房,很大,早晨起来时也还整洁,但是等到晚上的时间,却是不敢恭维,尽管水池子的边上都贴着“请帮忙把厨房整理的比你看到的时候更好!使用后请清洁您的烹调用具。”等字条,到了晚上,你仍然可以看到满池子的需要清洗的锅碗瓢盆,而您如果需要使用什么,就只好自己清洗,然后使用。这大概是年青人的共性:“懒”吧!但是夜间,旅馆的管理人员会将厨房和卫生间彻底清洁,以保证第二天使用。

 

    在厨房里,有两个很大的冰箱供客人们存放食物,并备有粘贴纸和笔,供客人们将食品标签和姓名,房间号。而厨房周围,有很多的橱柜供大家存放干燥的,不用冷冻的食品,还有一个免费食品柜,是宾馆提供的类似黄油等的东西。当然,厨房里还备有各种不同的锅碗瓢盆,勺子,叉子,甚至开瓶器等等。如果没有太高的要求,条件应该是不错的。

 

    在厨房的旁边,是餐厅,有桌椅供客人进餐使用;有起居室,里面的电视机和沙发供客人娱乐;墙壁上有很多的壁屉,装满了新西兰和澳洲的旅游信息和地图,免费供客人参考,使用;更为珍贵的是,墙壁的上面,还挂有全球不同国家和时区的挂钟,客人可以方便的了解各地的时间。另外,起居室里有三台公用电脑,方便客人上网,当然,上网是要按小时付费的,大概是$5元新币/小时,无论是使用公用电脑,还是使用自己的手提电脑,都是这个价钱。当然,在厨房,餐厅和起居室里,有很多电源插座,供客人给自己的电脑,电话充电,也算方便。当然,在餐厅里,还有一个自动售货机,里面有饮料和小吃,甚至还有小包装的日常生活用品(洗衣粉,肥皂,牙膏等)

 

    每天,在做晚饭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背包客们,大多是年青人,有的是旅游,有的可能是常驻,有的看似学生,当然,也看到了不少的亚洲面孔,甚至听到了讲的国语。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家在晚间都要喝一点酒。多数为啤酒,但也看到有人喝葡萄酒的。但是,没有看到有人喝醉了,更没有看到有耍酒疯的了。

 

    我似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两个亚洲女孩子在一起做饭,讲的不是中文(也许是韩语?),貌似学生,到了周五晚上,她们两个就会开一瓶葡萄酒,坐在餐厅里慢慢的聊天。这使我想到了那些被父母送到国外的小留学生们。想到了网络社会上的议论:什么“留学垃圾”,等等。看到她们小小的年纪,每天要自己做饭(大多是方便面),就联想很多。

 

    叫这些小留学生“垃圾”公平吗?

 

    这些小留学生,多数是去国外读大学的,少数是从高中就出外留学了。而这其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在家里的时候,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而父母在国内对于他们的教育,也定是朝着高考和好成绩去的;那么,这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是可想而知的。

 

 

    父母手里有了钱,通过中介将他们送出国读书,突然间,这些孩子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主,没有了朋友,没有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手里再多的钱,他们首先要学习做的,就是想办法在这异国他乡活下来:要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出门买东西,自己打扫自己房间里的卫生,还要洗碗,洗菜,用自己生硬的外语与人交流 ... ... 还要克服孤单的恐惧和痛苦,在这样的状况下,假如他们能够活下来,精神不出毛病,已经很难得了,你还指望他们学习吗?

 

看看住在“背包客”的有些年青人,他们的孤单,无奈有时候是写在脸上的,看着他们,联想到那些比他们更年青,条件更差的小留学生们。当人们在因为他们不能够完成学业,堕落,疯狂的时候,人们想到的仅仅是“不争气”,“浪费父母的血汗钱”,“留学垃圾”等等恶毒的词汇,但是,这样的结果,能只怪他们吗?

 

 

    首先是国内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开始被培养成应式教育的奴隶;而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考试拿好成绩;从来就没有教过他们怎样生存,尤其是到异国他乡,他们被盲目的送出自己熟悉的一切,假如他们能够活下来,就是一种成功,不要苛求他们拿什么学位去“ 光宗耀祖”了,国内的大人们,家长们,善良一些吧!客观一些吧!也理解一些吧!无论您们的孩子在国外“读”了多少年的书,花了您们多少的钱,如今,当他们倦了,累了,想回家的时候,请安祥的接受他们吧!

 

 

    这么多年的国外生活,他们能够健康的回家,您们花的那些钱就是值得!不要苛求什么学位,不要苛求什么成果。最起码,他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照顾自己,这一点上,父母应该知足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