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梦

我不过是喜欢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已。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忽然想到 – 天伦之乐

(2010-02-04 16:40:43) 下一个


这些天来,儿子回来了,继子也一直生活在家中,生活自然是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假如没有解决的好办法,着急上火,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会伤害到家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一直是在内心里劝说自己:要耐心,要温暖,要用爱来感化他们。

这耐心看来是有用的,它给了我机会去尝试了解自己的儿子,学习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同时,也给了我机会来体会这“天伦之乐”四个字的涵义。

是啊,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享受到所谓的“天伦之乐”,即享受“父母子女,团聚一堂,融融洽洽的乐趣”,但是,这种普通的乐趣,却是要有开朗的个性和无私的爱心才可以真正的享受的,否则,这“父母子女团聚一堂”,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各人又有个人的私心,这“融融恰恰的乐趣”,就会变成生活紧张和压力,就会引来多多少少的不快。

试想,做父母的,看到子女不按他们自己的意愿生活,处事,自然免不了要唠叨两句。而做儿女的,尤其是在他们长大了以后,最不愿意听的就是父母的教训和唠叨,这本该“融融恰恰”的关系,就变得有些别扭了。

记得我的父母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就曾经对我们有过规定:凡是结婚的,要一概搬出这个家,独立生活。

而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也都是按照父母的规定这样做的。所以,我们这个家庭是子孝女顺,相互关爱,我想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大概就是这“距离产生美”。而每当我们逢年过节回一次家,也就是吃顿饭的光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后来,大家都离家太远,回去一次也不容易,就会在家里与父母多住几日,这就可以看出生活习惯的不同,和人生观念的不同。虽然没有什么大碍,没有影响到所谓的“天伦之乐”,但是,父母也是“开开心心的接我们会,欢欢喜喜的送我们走”,而我们自己也感到“终于可以放任自流”了:在父母面前,总是要拿捏着自己,做父母喜爱的儿女。

我们兄弟姐妹在父母眼睛里是懂事,孝敬的。而我们的父母在儿女的心中也是至高无上,可亲可敬的。我们的内心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尚且有这样的情感波动,那些子女不甚优秀而父母又并不完美的家庭呢?!

看来,要享受这普普通通的天伦之乐,还是需要一定的情操和修养的。

就说我自己,现在两个儿子都住在家里,这本该是我享受天伦之乐的绝好机会,我在很长的时间里却竟然没有意识到,甚至感到他们住在家里对我来说是一种压力,一种精神上的晊酷,因为我看到和想到的都是他们的不良习惯,感受到的是他们的“不求上进”,“没有理想”,“不独立”,对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可以说几乎都是负面的,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对于他们的影响也肯定是负面的。

今天,我在跑步锻炼的时候突然想到,“我为什么这么傻?儿女满堂,我该高兴才是。我该趁他们都还在家的时候,真正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才对!”是啊,有多少做父母的,在儿女出巢离家后都在期望他们“常回家看看”,又有多少父母在子女成家后不再恋自己的家而抱怨他们“娶了媳妇忘了娘”?而我现在竟然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孩子们在身边,从不刻意的招惹父母生气,甚至是在父母有所要求的时候尽到他们的能力和耐心来满足父母的需求,我又有什么理由而不快乐呢?

诚然,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与我自己的大相径庭,达不到我的希望和要求,但是,我对于他们的期望是否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他们生活生长在与我的时代大大不同的年代,我本来就不该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甚至去看待他们。我所该做的,就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与适当的建议,至于他们听与不听,那是他们的事情。他们想要怎样渡过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活,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不该强求。强求的结果就是伤害这本该和和睦睦,融融恰恰的家庭关系,失去这本就难得的天伦之乐。

所以,我给朋友讲,家里的事情都好多了。而其实,是我自己的思想观念好多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反省和自知之明 , 是一种良好的心态 , 要向你学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