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24)
2007 (51)
2009 (38)
2020 (1)
2021 (1)
2023 (3)
今天,是儿子21岁生日,我和先生上了一天的班,晚上回到家里,邀请儿子到外面吃饭并购买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做礼物,但是,儿子却因为昨天刚刚回到美国,仍然有时差问题,宁愿睡觉,也不愿意到外面去,而且因为旅途劳累,患上了感冒,说话间竟然哭了,搞得我措手不及,只好投降,随儿子去了:他愿意睡觉,我就不敢再打扰。
21岁生日,在美国算得上是一个大的日子,通常的家庭,会给这个过生日的孩子办一个Party,他们称为一个“疯狂的Party”。因为这个生日过后,就以为着真正成为了一个大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在法律上,21岁以后允许抽烟,喝酒,更允许公开的交女朋友,甚至同居。有的父亲会在这一天带成人的儿子到酒吧去喝酒,与一帮疯狂裸舞的女子一起疯舞,以标志着这个孩子的成熟。更多的父亲则是为儿子开一个生日“Party”, 将这个成人的孩子以成人的礼貌介绍给成人社会… … 总之,21岁生日,是一个重大的日子,不再是一个孩子,开始了成人的生活,也开始了成人的责任。
先生虽然不是儿子的亲生父亲,但是并没有待他与自己的儿子有什么不同。因此,对于儿子的在自己的生日突然伤心有他自己的理解:“He Is sad because he feel sorry for himself that he cannot leave the house to be Independent at age 21.” (他伤心是因为自己21岁了还不能独立,还离不开家。)他说,这是他的想法,
因为21岁的美国人最想做的就是离开家庭独立的生活。但是,明白儿子的我却只能说:“If you say so.”
(可能吧,假如您这样认为的话。)我认为,儿子的眼泪不过是再一次的在妈妈跟前耍小孩子脾气,21岁的他,离真正的成人还差一大节的距离。
有时候,也认为美国人的传统很有利于人的成长,比如他们的独立的个性,他们的18年的抚养义务,以及他们的21岁成人。其实,在一些美国人的概念里,老大不离家是没有出息,成人不独立是没有本事。这种文化,无形的逼迫孩子长大成人:谁也不愿意让同伴们瞧不起。就是上大学的人也是如此,他们宁愿自己打工租房,贷款交学费也不愿意依赖父母,因为大多数的父母也是依赖不了的,也就使他们必须独立。
而中国人就不同。似乎念大学的日子仍然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供养的日子;不要说如今的独生子女,就是我们那个时候,姊妹众多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知道节俭,国家也给大学生免费念书,而且多多少少还有供学生吃饭的助学金,但是向父母伸手似乎也仍然是天经地义。所以,中国人生活的比较累,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没完没了的责任,义务,和其它的什么。父母对于孩子的无尽的义务:小时养,大了教,长了要给带孩子。而孩子对于父母的责任也是无穷尽的:小时候想办法讨父母欢心,长大了要替父母长脸,成人了要为父母养老 … … 到头来,终究是,子累,父也累,也许,我们的传统该改一改?
美国人,生养孩子是为了爱孩子,为了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养育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是放飞的时间,由他们自己去闯世界,孩子的生活好坏,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责任。不少见富裕的父母的孩子在外穷困潦倒的。而孩子之对于父母则更加如是,国家的养老福利虽然不可以使年迈的父母生活优裕,但是足以使他们生存,儿女的责任无非是抽空去养老院看看,陪他们聊聊天而已。亲情简化了,省去了许多的责任,也减轻了许多的负担。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国老人孤单的原因之所在?但是,中国老人就真的不孤单了吗?
到处是忙碌的子女,到处是孤单的老人。怎样才能解决这样的矛盾?怎样才能让老人不再孤单,让子女不再太过忙碌?这些问题真的很让人困惑。也许,这又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美国思维的先生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明天要带儿子去市场,给他买一套西装,让他开始装扮的像一个成人,但是,我明白,执拗而从来就不喜欢西装的儿子恐怕是不会听从继父的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