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24)
2007 (51)
2009 (38)
2020 (1)
2021 (1)
2023 (3)
August 19, 2006, 10:09 PM
我大学时的老班长
从国内回来很久了,一直没有动笔写一写回国的见闻,也许是因为忙,也许是因为没有清析的思路。太多的体验,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感动,使本来就词语贫乏的我更显得无所适从,但是,对家乡的情,对祖国的爱,对友情的感激,却使我难以放下我那一颗中国心。也许,就像一位朋友讲的,“突然间,就好想不知道自己的支点在哪里了”,认识到自己那里也不属于,这种没着没落的感觉真不好受,但是“故土难离,毕竟离了,今生世恐怕就会在异国他乡扎根。可是,谁又不是每天还要惦念家乡的亲人呢”?
今天谈谈我的大学时的老班长,一个才华横溢,永远都充满自信的现今的一个私立医院的院长。
他曾经是我上大学时候的班长,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大学时期的他,常常是滔滔不绝,摇头晃脑并似乎是对一切都充满自信。因为他的擅长演讲和卓越的领导才华,使当时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的我乐得轻松自在,也就几乎让那个职位变成了摆设。但是当时志得意满的老班长的一次恋爱却让我意外的撞见,还不得不作了一次帮凶,虽然这次恋爱没有结果,本人私下里也曾经为他感慨过,但是想不到几十年后再次见到他,旧事重提,谈起他那次不成功的恋爱,打趣问其是否有过挫折感,想不到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认为女方“不识抬举”,哈哈,真乃奇才,这种从来就不会有挫折感的心态真是太奇了!
其实,正是这种心态,才使得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仍然能够坚强的生存,泰然的生活,仍然能够在医疗领域里施展自己的管理才华。这也正是我和同学们佩服他的地方。
其实,大学毕业后的我们都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忙碌着自己的事业,而他尤为突出。据说,当时的他,为了能够毕业留在市内,竟然亲自去找当时在任的卫生局长,要求到防疫站工作。因为学习的是临床医学,又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当时大多数的我们都希望到大医院的临床科室工作,而当时的分配原则是“从那里来,回到那里去”,从县城来的他,假如想做临床医生,就只有回到县里去。但是,聪明的他,压根就没有打算走技术的路,他为自己设计的是仕途的路,因此,他的毛遂自荐正中当时管理者的下怀:卫生防疫部门着实需要真正的大学生。所以,他如愿以偿,留在了市内,很快的,做到了防疫站的办公室主任,然后是精神病院的院长,再后是卫生局办公室的主任,而后是中医院的院长。在他志得意满的日子里,我们虽同居一个城市,15年间却并没有什么交流。可能是因为地位的悬殊,可能是因为性别的不同,也可能是因为个性的差异。以后,我到了海南,也回来去过两次,虽远离家乡,但是却没有背井离乡的感慨,因而也没有想到要与过往的同学和朋友相聚,更没有与曾经合作过的老班长联系。
其实,他的故事我还是听到了一些的,当然都是一些“道听途说”,也因为并不十分的重要,就没有必要核实,反正有时“蒙蒙隆隆”的感觉反而更好。只听说他因
为某位领导的关系被牵扯到而判了一年。以后的他可能在原来的单位作为普通职工工作过一个时期,然后就应聘到现在的私立医院做了副院长,在今年的五月份才通过竞选做了正院长。
我这次回国,感到非常意外的是竟然是多年没有联系的老班长为我的归来组织了老同学们的聚会,而且还邀请我到他今天的医院参观,不厌其烦的亲自在旁边作讲解。原以为那次打击会使一向志得意满的他有所改变,甚至还曾经为他有过担忧,怕他会就此躺下。但是,这次回国,看到学生时代总是意气风发的老班长仍然是满怀自信,我心中感到的是多多的安慰。参观了他管理下的医院,我不由得感叹:班长毕竟是班长,他的自信来源于他的能力。看到良好修养和淡泊心境中生活工作者的老班长,我心中燃起的是自豪,为我们这批文革后毕业的第一批大学生自豪。
在家的每一天,我都是处在感动之中。这种感动,有为老同学们今天的成果和地位的感叹,有看到的老同学们的各个幸福家庭的欣慰,也有为老同学们今日的良好心态的欣赏,而更多的,则是为我们这些都过了不惑之年的人的对生活,对朋友的热情而感动:二十五年后的我们比二十五年前的我们要更团结,更亲密,更真诚。我感谢大家对我的盛情款待,感谢大家让我有一种“回家”的归属感,感谢 … … 不尽的感谢,多多的安慰。我在这里真诚的祝福,祝福我的老同学们,祝福我的老班长。
不知道这个留言你能不能看到.如果看到了,请给我发个Email
xx_elf@hotmail.com
希望和你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