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梦

我不过是喜欢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已。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认识的依婉

(2006-03-29 20:28:33) 下一个

  Saturday, March 25, 2006

                                           我认识的依婉

                         -----------为依婉结婚50周年而作

                                                  追梦


初识依婉,还是在海口景山初建时,那是1996年的春天。那时的海口景山远不像今日这样有众多师生簇拥着的繁华,更不像今日这样有林立的高层建筑。那时的海口景山,有的仅仅是四十几位由大陆招聘来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及为数有限的员工和孤零零的矗立在荒凉的白水塘上的十几栋新建的别墅群。依婉是来参加建校的外籍教师之一,她这个白皮肤,高鼻梁的美国人,当时可是学校的宝贝,不仅给学校带来了异国的文化,新鲜的血液,也成了学校对外宣传的工具和吸引人眼球和生源的活广告。

其实依婉是我真正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个美国人,在1996年的海南,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是很少的,而像依婉这样真正的在中国踏踏实实的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她的美丽热情和善解人意使她与周围的中国老师和员工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我和她的友谊是这样开始的:当时的学校厨师长要与依婉谈话,因为我会一点点英语,就拉我去作翻译,虽然我的英语既聋又哑,但我可以借助词典勉强与她交流。就是这样,我认识了依婉,并且因为自己莙迫的英文,使我惶惶的向她提出了请求,希望她帮助我学习英文。

我当时是学校的唯一的医生,在每周的上课时间,我是24小时负责的,只有每天晚上的8:00----9:00,当学生们晚自习时,我才有机会
得以喘息,因此也就成了我唯一的机会可以到依婉的住所去练习口语。那时已是秋季,学生和医务室已经搬到了新建好的学生宿舍,但老师们和依婉仍然住在别墅区,而从别墅区到医务室大概有20分钟的路程,但那路程的艰难是所有那个时期过来的员工们都难以忘怀的,那可真的是晴天石子沙尘漫天飞,雨天泥泞水泽路难行啊!而且,因为别墅区是学校临时借用的,老板根本没有心思将这很快就要废弃的一段路花钱装上路灯,所以晚上是要摸黑行走的。而我们就是这样,坚持了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常常因为有学生需要看病而不得不中断我们的教与学,依婉就决定自己亲自到我的办公室来辅导我学习英文,这样我就可以利用没有病人的空闲时间来练习英文会话。这就以为着依婉自己每天要在晚间黑灯瞎火的走过那难行的路程去给我上课!也正是由于依婉的坚持,我的英文听说能力迅速的提高,很快,我们就能够基本上没有障碍的交流,而我也成了她的好友和翻译。

当时,海口景山学校有一道别致有趣的风景:每到下午,学生们课外活动的时间,就有一个高鼻子,白皮肤,瘦瘦高高,漂漂亮亮的美国女士,打扮得既朴实又高贵,双手带着手套,在从别墅区到学校的路上检垃圾。那时的海口景山,因为基建的关系,可以说是垃圾满地,道路泥泞,学校并没有专门的清扫管理,正是因为依婉的先走一步,羞红了我们这些中国人的脸,学校训育部才开始组织学生做每周一次的对通向别墅区小路的清扫。而这也更加强了依婉在我们这些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依婉在海口景山的第一年的教学任务是从小学直到高中,有很多学生的英文名字都是她给取的,这其中包括我的儿子。那时我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依婉每周教他们一节英文听说课,也就是这一节课,我的儿子有了一个英文名字:Ben。至今,已经20岁,在美国念大学的他,仍然使用的是这个英文名字。

依婉的到来,无疑给学校带来了清新的视觉,同时也带来了新鲜的文化。她的周围总是围着一堆老师和同学们,很多老师尽管不懂英文,但仍然是愿意与她在一起,因为她的幽默,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友好。梁素芳,冯一键是她教学上的好同事,同时又是生活中的好伙伴。我,厨师长,成立,陈瑛,张爱萍,杨丽明,李洪海,杨勇是她生活上的朋友。而大多数的我们并不会讲英文,依婉也不懂中文,但是,就是这样的由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及相互关怀所建立的友谊,却是那么的珍贵和不朽,更给我们枯燥的特区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也正是这些友情将依婉留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现在,她仍然是不可自已的要飞越千山万水而常回“家”看看。

依婉在中国的经历,不仅使她结交了一大帮的平民好友,同时也使她赢得了校长和董事长的尊敬和友情。原学校董事长,现任海口市委书记的吴伟雄先生就是依婉的好朋友之一,他的独生女儿也是依婉在中国的干女儿之一。

六一儿童节,是中国小朋友们的重要节日,每个学校都是要隆重庆祝的。而海口景山学校建校后的第一个儿童节,正是依婉在校的时间,自然少不了被研究传播学出身的校长拉去作广告。因此,便出现了由英语老师冯一键编剧,由依婉和与她一同到海口景山服务的美国小伙子安迪主演,外加五个中学生,在富丽堂皇的海口影剧院上演了一出改编了的《音乐之声》。在台上载歌载舞的依婉,根本就无法让人把她与她的实际年龄联合起来,俨然就是那个“玛丽亚”,而安迪的吉它弹唱,更让人难以忘怀;再加上五个中学生流利的英文演出,着实让学校大出风头,而依婉,也更得人们的尊敬:为她的多才多艺,为她的全力以赴,更为她对海口景山学校的爱!我曾经保留有那台晚会的录影带,但可惜的是,在出国时留在了国内,几经周折,终于是不知道那盘带子现在何方,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依婉的友好,不仅表现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上,更表现在她对于朋友和同事的真诚。在景山的日子,因为种种原因,生活,工作在那里的员工们过得并不轻松,不仅要展现最好的教学和管理技能,更要小心的对待那些自认为富裕的家长和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有些时候这种种的压力会使人感到无所适从,失去自我。而依婉则常常可以用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观察事情,来开导同事。我就有很多时候在迷茫时因为得到了依婉的指点而茅塞顿开的。她的家里,常常是老师们聚会的场所,看电视的剧场,朋友们诉说心事的知音话廊。那里最安全,最舒适,最开心。看电视电影时有爆米花伺候,聚会时有啤酒,晚餐提供。我们在节假日有时就在她的家里拉琴,唱歌,跳舞到深夜。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日子虽然有有些时候的不自主,但有时也真浪漫!

我常常想,在美国有温暖的家庭,良好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工具的依婉为什么对中国情有独钟?为什么对海口景山那么的投入?可能,最根本的,是她的爱心,那颗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博大的爱心,使她心甘情愿的去扶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地区。也许,正是这种爱,使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返海口景山,重返中国。依婉,做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海口景山的建校者之一,我要真诚的对您说一句:谢谢您!

                                         Tuesday, March 28, 2006 完稿于 美国尤金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追梦 回复 悄悄话 今天加上照片,可以看到这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教学的一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