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9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个人资料
正文

自恋很多年,弄明白自己不简单

(2011-09-29 12:44:00) 下一个
发现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百看不厌,自己的照片自己爱不释手。发现这是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出在哪里捏?真得很喜欢自己呢!!!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妈妈说正常,自己都不爱自己,谁会爱你呢?反正适度自恋肯定正常,但是。。。。。。不敢想了,研究一哈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20090909 回复 悄悄话 啊-哈,偶还属于健康型自恋,那么就继续继续稀饭唧唧啦啦啦
20090909 回复 悄悄话 自恋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恋是自己对于自己过分自信过分自满的一种陶醉入恋的心理表现。这种表现在生活中会表现在过分的爱慕虚荣,夸大自己,爱打扮爱臭美等。同样,自恋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弗洛伊德等人也对人的这种行为展开过诸多研究。

目录

定义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
表现
人格特征
常态与病态
自信、自卑、自恋的区别和联系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自恋不是女人的专利
展开
   自恋
编辑本段
定义

1
  .弗洛伊德曾给出“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里比多兴奋(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即弗洛伊德认为的“性”,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的状态。有这一表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从里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里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际实的幻想中。
2.
  自恋一词还有一种另外的说法: 自控.
3
  .但科胡特修正了之前弗洛伊德这个“自恋”的定义,而提出自恋其实就是里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说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藉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科胡特的合作者兼学生的巴史克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自恋,他认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使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合理阐述的。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而这一获得的回路开始于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
  如果不能配对成功,大脑就会再次决定、计划行动、实践,然后又反馈大脑以求得配对的成功。如果反复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或修正期待型态、或修正决定、或修正行动方式等方式来使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这一修正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则个体就可能会放弃这一回路构成,而以别的方式替代,也有可能彻底放弃。这时候,不合适的回路调整就可能直接引起自恋的失败——无法获得自体胜感或自我价值感,因此就会产生自恋失败时的暴怒及焦虑,当焦虑过于强大或者失败时,则个体会体验到消极的防御——抑郁。
4.
  《DSM-IV》(《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自从出版以来,DSM历经五次改版(II,III,III-R,IV,IV-TR)。下一版将是DSM V,预计大约在2011会出版。
  )手册中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为以下项目: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他人赞扬、并缺乏同感;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
  (l)具有自我重要的夸大感(例,过分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的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上乘);
  2.沉湎于无限成功、权力、光辉、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
  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一无二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人们(或单位)所了解或共事;
  4.要求过分的赞扬;
  5.有一种荣誉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厚待遇或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6.在人际关系上是剥削(占便宜),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占有他人的利益;
  7.缺乏同感:不愿设身处地地认识或认同他人的感情和需求;
  8.往往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妒忌自己;
  9.显示骄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以上所显示自恋性障碍特征应该和暂时发生的自恋分清不同,例如某个人因为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而变得自大起来一段时间,我们则不能简单得视为自恋性人格障碍,尽管这两者似乎有类似。但自恋性人格障碍应该是从童年起到目前一贯的表现,而非暂时、短期的行为。
编辑本段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同时养育者如果是情绪经常有问题的,则早期也同时会把自己的自恋失败的暴怒反映出来,而在与婴儿的互动中之间内化到婴儿的心理信息处理系统中,成为婴儿今后无意识判断人际关系的某些基础感情。所以在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著名的录像实验中,一个快乐的婴儿由于和一位表现抑郁的母亲一直在一起一个多小时,这婴儿的脸也变得和母亲一样抑郁了。这就是科胡特所提及的著名观点:转变的内化作用。长期如此,则对于婴儿成人时候的人际感情能力直接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影响了婴儿今后发展中的内部期待的基础。
编辑本段
表现

1
  .在自卑、自怜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病态自我依赖。
2.
  拉·洛克福库德说过:“自恋是比世界上最善于欺骗的人更加善于欺骗。”他又说:“自恋是最伟大的谄媚者。”
3.
  《韦伯斯特辞典》把自恋界定为第六种贪得无厌的情感。具有自恋心态的人唯我独尊,唯我独存,爱惜自己达到病态的程度。只愿享受,不愿付出;只要求权利,不愿尽义务;只追求权力,不愿负责任;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凡此种种,都是自恋心态的表现。具有自恋心态的人不能与他人发展出任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容易陷入孤独之中。自恋和孤独,经常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一起。而且,与自恋结伴而行的是自卑和忧郁。
4.
  自恋又叫自以为是的自我陶醉人格。其主要表现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倾向于极端的自我专注;好做海阔天空的幻想,内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如幻想自己成就辉煌,荣誉和享受接踵而来;权欲倾向明显,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不愿相互承担责任,很少意识到其剥夺性行为是自私的和专横的;缺乏责任心,常用自负傲慢、妄自尊大、花言巧语和推诿转嫁等态度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辩解,漠视正确的自重和自尊;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欢占便宜;在面临批评和挫折时,要么表现出不屑一顾,要么表现出剧烈的愤怒、羞辱或空虚;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实上却很在意别人的注意和称赞;为谋取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只愿享受,不想付出。等等。
编辑本段
人格特征

1.认定自身的优越:
   自恋型人格最主要的特征是:认定自身的优越,有种特权者的感觉,坚信自己值得别人无条件的爱和帮助,以获得一切为理所当然。缺乏共情能力,无欲望去认识或认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出于一种对自身力量和重要性的不现实的意识,自恋者过分关注自己的需要,而且总是认为自己的需要是正当的,所以有权率性而为。他们期望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而不管自己平日是多么的漠视别人的需要。别人的处境和感受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看着别人,实际上眼里还是那个需要被满足的自己。寻求优越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幻灭的梦想,只有这梦想才能给生活赋予一种闪闪发光的意义。
2.受到挫败则倍感抑郁和绝望:
   如果她们受到挫败,没能及时实现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就会倍感抑郁和绝望。因此种种能寄托这种寻找优越感的文化体系,其中包括有组织的宗教、各种形式的集团、竞争、荣誉以及形态各异的等级制度,都会成为自恋者寄托心灵的场所。
  他们在生活的激流中努力寻找世俗荣耀,追求社会性成功的标志物和陈腐不堪的浪漫情调。
  然而,在这条通往无上优越的路途上,人的灵魂势必要受到一次次的考验,每一次挫败实际上都会造成自我鄙视和自我折磨,而人为了保全自己,不可避免要放弃那个真实的自我。
  自恋是用过度美化和拔高生活细节来粉饰平庸,同时向他人塑造理想中的自己。自恋是心理上的化妆品,抹上它不只是为了给人看,也是为了哄自己高兴。久而久之,自己都看不见自己的真面目,不知自己青面獠牙。自恋者其实时刻需要一面镜子来观赏自己。
3.早期条件优越:
  自恋型的人,常常是些从小家境宽裕,受到宠爱和羡慕的孩子,具有超乎常人的天赋、智商或者漂亮的外貌。在他们的早期经验中,没有与别人的愿望和意志产生健康的摩擦,也不需要通过成就来赢得那种价值感,这导致他们出现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权力感和自大感,为戏剧性的荣耀着迷,并且毫不怀疑自己应维持自童年起就接受的那种优越感。他们期待持久的好运,指望靠命运和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自私和罔顾他人感受,必然导致亲密关系的困难。爱对于他们来说,常常只意味着被爱,他们自己其实并不懂得爱,也没有能力去爱。
编辑本段
常态与病态

由来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 迈克尔杰克逊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吃睡和哭。在这段时间,妈妈常常要给孩子喂奶,对孩子拍着、呵护着,让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亲情与关注。这时,孩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良好的照顾,孩子能够逐渐体会到“亲情”和“爱”。
  随着心理发育,孩子逐渐地能够区分出母亲和自己是两个人,并在继续依恋母亲的同时,在心里会出现这样的感受:“妈妈是爱我的。当然,我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一个可爱的好宝宝。”这时,好妈妈已经作为一种良好的形象,刻在孩子心里。当妈妈一旦不在时,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有“好妈妈”的爱和保护,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这种由“母亲爱孩子”的现实转化而来的“我很可爱”的感受,就构成人们心中的“自恋”情感。
  如果在幼年的早期阶段,妈妈虽然曾经爱过孩子,但是后来就不够关心照顾他了,会出现什么情形?例如把1岁的孩子送去爷爷奶奶或姥姥家代养——孩子曾经尝到过母爱的甘甜,而又突然过早缺失,孩子就会猛然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能为力。他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被遗弃感,感到恐惧与自卑。
  为了对抗这种难受的心理体验,他就开始在心理上幻想着、盼望着“得到一位照顾我、绝对爱我的妈 休格兰特妈,而我要努力做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爱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总是心存疑问:我可爱吗?大家会喜欢我吗?并特别注重:我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我?如何才能得到大家对我更多的赞美?我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他们是否在讨厌我?等等。
  由此可见,在幼年持续得到足够母爱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有信心,感到自己有能力,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并敢于承认缺点和不足,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们心中充满理想,同时又能够立足眼前、脚踏实地,勇于进取。这样的自恋,可以说是比较健康的一种。
  而曾经一度体验到母爱,很快又失去母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渴望别人的爱,永不满足地寻求着他人的赞美,却不敢相信别人真的会爱他。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可爱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承受小的挫折和失败。他们给自己树立极高的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往往是任何人都难以实现的。
  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早期阶段,他们可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小的目标达到之后,他们还会提出更高的目标,直到把自己彻底挫败为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可爱,会被他人所遗弃。
  由于目标太高,当他最终无法实现时,他会更加感到自己无能、悔恨、自我厌恶,抑郁自卑。这样的自 梁朝伟恋,就属于不健康的自恋,实际上属于假自恋,或不自恋,伪自恋。假自恋或伪自恋者通常被认为是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从表面上看,他们处处为自己的物质的和心理的利益考虑,而实际上,他的一切利益都因为自恋而受到了损害。因为:第一,自恋是一种对赞美成瘾的症状,为了获得赞美,自恋者会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有人甘冒生命危险而求得“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知名度,这就走向了自恋的反面----自毁、自虐;第二,自恋是一种非理性的力量,自恋者本人无法自由地控制它,所以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永远都会象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的牛一样,只知道朝前奔走,而没有一个可感可知的现实目标;第三,自恋者也会下意识地明白,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得赞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会不自觉地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回避外界任何可能伤及自恋的因素;第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会因为他的自私表现而丧失他最看重的东西----来自别人的赞美,这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使其进入追求赞美----失败----更强烈地追求----更大的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自恋者易患抑郁症,原因就在这里。
区分
  如何区分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 健康的自恋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 黎明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而不健康的自恋,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会认为自己不好,别人是在对我进行恶意攻击。
  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像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幻想与现实,凡事凭主观想像。他们要求现实一定要达到“绝对美好”的程度,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对他人强求,要求别人一定要对自己好,却又不停地抱怨、感叹人心叵测、生不逢时,在讨好他人的同时,却不信任他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深深的敌意。
  健康自恋的人,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表面上看上去他们自尊心很强,而实际上,却是因为无法相信自己。他们往往自我中心到了不会为他人着想的地步,他们在夸奖别人的同时,总是要表明自己更优秀,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标榜自己。
  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究其原因,我们需要真心实意爱自己。只有真诚地爱自己,才能真诚地爱他人和爱世界。
编辑本段
自信、自卑、自恋的区别和联系

自信
  一般意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和自卑是相对的。自信的人一般表现为坦率、真诚,他们勇于直接地 周杰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自信是人类很重要的一种品格,他的形成,和个人早期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早期没有获得这一品格,通过后期训练也是可以获得的。
  自信和自卑,都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认识,即关于自己是什么样一种人的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C.罗杰斯关于自我概念有下述要点:
  1.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称为“自我概念”,主要包括“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与“我能做什么事”;包括个人的知觉意见态度价值观等,和而构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我”。
  2.自我概念是主观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自己所具备的实际条件相符合。
  3.个人时时以自我感念为依据评价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
  4.自我概念可随个人经验的增多而改变,可发展形成高层的“社会我”与“理想我”。
  在自我概念形成阶段,切忌对自己的误解和曲解。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成为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参照点。个人倾向于依照自我概念行事。研究发现,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自信、自尊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成绩;较自卑、自弃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因此,在人的自我概念形成初期,培养自己良好的自信、自尊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病态自恋在日常生活上常常表现为
  1)对批评的反应强烈,或激怒,或羞愧,或自卑;
  2)损人利己;
  3)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期待被人视为特殊人物;
  4)人际关系不稳定,过分理想化和过渡贬低;
  5)经常沉湎于幻想之中,想象自己有着非凡的能力、美貌和权利,能够获得光辉业绩和理想的爱情; 罗志祥6)希望他人经常注意和羡慕自己,为此故意寻求别人的赞美;
  7)时刻不忘自己的权力,期待特殊的优待而不尽相应的义务,常因人们使他希望而感到惊讶和生气;
  8)认为自身的问题特殊,只有特殊的人理解;
  9)对他人的感情虽然了解,但漠不关心;
  10)嫉妒他人。
  自恋的人,一般心境抑郁,自信心不足,经常为自己如何行事和别人怎样看待自己而苦恼,对他人的评论十分敏感。
  简单说,自恋和自卑实际是自尊发展的两个极端。自尊心过强,就发展为虚荣心,最后导致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过强的自尊心,使人高傲自负,固执己见,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情,难以搞好人际关系。自尊心过弱,就会转化为自卑。自卑使人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缺乏做人的信心。因此过强和过弱的自尊心都是不好的,自尊也要适度。
  自卑,自信,自恋,都是一种自我认识,是意识的形式之一,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自我认识是后天产物,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对自我的认识,其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等。
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
  1.通过认识他人而认识自己。交往中,人们彼此认识和评价,这些评价影响到个人的自我评价,形成自我意识。
  2.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自我认识,个人对自己心理和身体特征的研究而形成自我意识。
  3.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而形成自我意识。
编辑本段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A、
  在对于这类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中, 科胡特提出心理治疗师可以基础于神入之同理心的基础,利用治疗初期的镜像移情、理想化移情、密友移情的情况来和病人产生正向情感联结,然后在治疗过程中籍著“适度去幻象化”协助病人完成循环回路的合理构成,以使夸大的自体自恋过分需要修正为符合一般社会的正常自恋的满足程度。当然这里还有病人因为咨患的互动引起病人将治疗师的优良人格品质转换性的内化作用。这一方式的发现使1970年之前对于自恋性人格障碍束手无策的治疗局面获得改变。
B、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必须要解除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
  1.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
  2.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3.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便会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1.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2.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
  3.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这样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便要时常告诫自己:
  1.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2.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
  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4.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监督者,一旦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并及时改正。
  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要学会爱别人。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放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后及时送上一份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C、
  在自恋人群里,结束是自恋的极致辉煌,但在别人眼中却是自恋的破产。假如不想破产,就让病态的自恋走开。给你三个锦囊,突破自恋的包围。
  锦囊一:不去挑剔
  尝试着把专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关注离自己最近的人。假如是欣赏而不是挑剔,连别人幼稚的或愚蠢的举动都是可以用来欣赏:一个胖胖的人不允许别人提“胖”字,一个已经骨瘦如柴的人还在那里刻苦地减肥,决不允许自己的身上多出一磅肉,比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还残忍,那是活生生发生在生活中的喜剧,作为一个欣赏者,你的心情会非常好。
  当你的注意力被外部世界吸引,你发现自恋不自觉地融化了,甚至不存在什么自我。你在一个无名的地方看见一朵无名的花开了,你觉得真美,在你的世界里就只有那样的美而没有自己。病态的自恋,正悄悄地从你的身边走开。假如是挑剔,你就会拒绝外部世界的融入转回自恋状态。
  锦囊二:自我分析
  尝试做一个自我分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列出自己的性格优势以及劣势,同时列出与自己的性格相关的真实事件。假如你的自我分析中只有优势只有成功,肯定是自己在骗自己。一份真实的自我分析可以帮你打碎自恋的幻觉镜子,我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甚至有好些行为连自己都无法忍受,还自恋吗?
  通过自我分析,一个人甚至可以找到命运的曲线。性格决定命运,人站在命运之上,根据自己的经历产生的态度处理接下来的问题,命运也不过是这样的不同事件的连接。自恋的人会因此找回自己的真实。
  锦囊三:归零策略
  给你一个家,你知道有些东西是垃圾,扔还是不扔?扔的时候会因为情感上的因素令自己的心隐隐作痛,不扔你只好生活在垃圾时空。扔,千万不要客气,对垃圾的客气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当自恋损害了自己的生活,它就是垃圾,扔就要彻底。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归零法则。
  生活中的人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为自己归零,让自己回归到零状态。你是一个高级职员,在你的职位上做出的业绩都写在了功劳簿上,可是你被提升成经理,在心态上就有必要归零。你会说我很优秀,也没有人不承认你优秀,你的优秀是蚂蚁的优秀,你战胜了诸多蚂蚁脱颖而出,你已经进化成大象,跟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也是大象。
  在公司你是董事长,假如你把董事长的气质行为带回家里,你会指望自己亲爱的立正鼓掌喊一声董事长好吗?你会认为没有必要,可是你的行为决定了你还是董事长而不是一个妻子。跟自己的男人说话的时候就像与客户谈判,自己的判断绝不容许别人质疑,或者只强调结果而不容许别人的解释,对不起,你的董事长瘾还没过够,你还在自恋中。别说你就是一小小的董事长,连英国女皇要进卧室还要敲门对乔治先生说“伊丽莎白,你的妻子”。她曾骄傲地回答说“女皇。”可怜的女皇在卧室外站了很久。你是一个有许的女人,可是在妻子的位置上你还得归零。
  一个优秀的女人会因为迷恋自己的优秀,在结婚前与自己的未婚夫签定离婚财产协议公证,一个优秀的男人会在结婚前与自己心爱的女人签立N份契约保障自己的所谓的权益,在自己与婚姻之间建一道隔离墙,你说那份自恋是一种聪明还是糊涂?当自恋成为一种病,当一个人被喀琉斯(自恋)情结控制,健康的生活就无形中遭到侵蚀,风化了的生活的岩层正在剥离,一个真实的人在什么地方站稳自己的脚跟!
D、
  人都有自恋情结,但过度自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却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这类患者往往会因人际关系不良,现有工作状态与理想目标差距太远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这就是自恋人格与心理治疗的关系所在。 一、自恋人格与心理治疗的原理
  事实上,极度自恋的本质是极其自卑。但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不像一般自卑的人,直接为自己的缺点不足而痛苦不安。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对自身的缺点不足故意视而不见,采取遮蔽回避自己问题,刻意美化自己,甚至到了自欺欺人的程度。
  他们往往无法从现实不适应、不如意的痛苦中超脱出来,在自己制造的这种美丽的幻象中获得自恋快乐。而心理的上的这种巨大的满足,又诱使自己继续欺骗、演戏、幻想、陶醉,以至成了一种自我无法再意识到的习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正是自恋人格心理治疗的重点。
  二、自恋人格与心理治疗对策
  第一步,指导患者解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
  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最为强烈的阶段是婴儿时期。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婴儿化的行为。
  请一位和自己亲近的人作为监督者,一旦出现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自己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逐渐消除的。
  第二步,引导患者学会爱他人。
  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来说,仅仅抛弃自我中心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去爱他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任何人要获得他人的爱,首先必须付出自己的爱。
  而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只要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自恋症状便会自然减轻。[1]
编辑本段
自恋不是女人的专利

  其实男人比女人更自恋,只是他们都有不同的自恋方式,迷恋自己是他与自己相处的一种方式。这样的相处方式,是和谐,还是战争?对他和他的“身边人”,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或许你可以从这些男人身上看到你身边男人的影子——
情感自恋型
  代表人物:休·格兰特
  自恋指数:★★★
  实话实说:休·格兰特和前女友伊丽莎白?赫莉爱情长跑13年,他们像了解对方一样了解自己,但伊丽莎白·赫莉要得到完整的爱,只能结束与他的恋爱去寻找“下一个”。
  特点:他表面看似十分平静,内心却充满着充沛的活力;不太把感情流露出来,因此很少和他人产生争执,可一旦超过忍耐限度,感情会爆发,大发雷霆。总之个性强烈,显出强而有力的意志。可是他那种压制性的个性却能奇妙的富于磁性的吸引他人,对于富有母性和内心温柔的女人有致命诱惑力。
  优点: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不屈服;他自恋,并不断超越从前的自恋,从而更深地认识自己。
  致命点:这种男人的感情永远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任何一个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很多时候他不是不细心,不是不让人感动,甚至也很难说他是自私,因为他在情感领域的自我认同度极端高涨,即使他中意的女人,也是另外一个自己,或者是自己想像出来的那个女人。
  相处之道 / 麻辣烫:和这种男人接触中,在一定时候有必要时打击他的这种自恋。当他向你吹嘘着办公室里的女同事,或是哪个女人对他有好感时,请适当地接触这位女性,当然要让他在一旁听到,她对他的表现不过仅仅出自同事间的普通关心。适时地把谜底揭开,揭示事实可能是另一个版本,这样做虽然会打击到他的自信心,但绝对可以让他收敛一下他的自恋情结。
仪表自恋型
  代表人物:迈克尔·杰克逊
  自恋指数:★★★★
  实话实说: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仪表自恋的极端人物,对自己有着过高的要求。结果,他只能让自己的身体受伤害。但他绝对是男性仪表自恋的探索者,跟美少年那西赛斯一样可以被载入史册。一个将迷恋内心转移到外表的黑皮战士!
  特点:女性表面上种种“自恋”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吸引别人来“他恋”。而男人对于身体的自恋却大半来自于一种“器官”自恋,往往是自我欣赏,自我满足,这才是真正的自恋。他永远讲究形象,不是穿着得体的俊男,就是假装颓废的酷哥,凡事都以关心自己的权益为第一优先。
  优点:雄性世界,“军容乃士气”。女人关注自己的容颜,是女为悦己者容,是希望从男性那里得到肯定与爱慕。而与女人不一样,男人关注、端详自己,并不是像女人那样为了吸引别人,他们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信心和力量。那是因为在唯美的个体世界里,男性的自尊很容易得到满足。
  致命点: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会把对自己的标准拿来要求别人,看来看去就没有一个人能赶上自己。这样的男人即使在恋爱中,也不轻易付出感情。可能有洁癖,受不了的人和事很多,不见得挂在口头上,但会表现在肢体语言上。
  相处之道 / 麻辣烫:和仪表自恋型的男人在一起,特别容易感到“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挫折,还有得不到爱的沮丧,与他靠近的女人很容易爱得徒劳。当然,如果你有条件能配合他的美好他的优越,也许还有可能。当然,凡事都有个度,若男人动不动就对自己的相貌夸夸其谈,或者听不进他人的正确意见,那也是需要警惕的事。
习惯自恋型
  代表人物:梁朝伟
  自恋指数:★★★
  实话实说:这种男人把真实的自己藏得很深,他沧桑的外表和忧郁的眼睛似乎在抗拒流逝的时光。这样的男人表现是冷淡的,内心却非常柔弱。他喜欢在个人的世界里感受这个世界,个人世界是他感受这个世界的渠道。
  特点:也许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遭遇过挫折,比如童年父母离婚、生活贫困等等不顺利。在外力的打击下,他如果不想沉沦,就必须不断地给予自己自我肯定去抗拒打击,他要不时给自己赞美,不时给自己信心,不时让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时给自己压力,不时让自己作出选择,也不时给自己订下成功的指标。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下,肯定很容易转化成自恋。
  这种男人总是游离在日常生活以外,他好像什么也不在乎,却什么也看在眼里。他总是喜欢做出一些事情来表示自己跟别人的不同,似乎总在冷冷地嘲笑别人。他的种种不同总给人另外的魅力,但这些并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他就这样自顾自地自恋,仿佛是一种生活习惯。
  优点:如果他恰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自恋就从习惯变成了一种职业道德。这样的自恋有一种幸运,因为得到有效的转移和释放。但是,这样的男人必须是自我世界里的主宰,才能进行创造性的个性化劳动。在事业上,他因为自恋而卓尔不群。
  致命点:自恋的人迷恋比他更自恋的人,一起自恋能让他从镜子里再一次看到自己,于是自恋有了共鸣,将心理影像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他们有了依赖而又互补的关系。
  相处之道 / 麻辣烫:他的自恋需要有人来纵容和鼓励,想做他的女人就要做懂得他的女人,懂得他的自恋,了解他的内心,所以你需要冷静知性,甚至加点包容,不过只要你能真正做到这些,他也会回馈给你同样的惊喜。
思维自恋型
  代表人物:黎明
  自恋指数:★★★
  实话实说:黎明是男人的朋友,也是女人的朋友,他一直在用一种方式表达他的存在。但面对公众的时候,酷爱作秀的他常常又是另外一种游离于现场的表情,即使他是焦点。
  特点:他会像《黑客帝国》里的史密斯探员那样,很冷酷地把自己分解成无数个,一人分饰N角,在自我的世界里粉碎自我,又不断重建自我,让自己内心版图不断扩张,感觉自己越来越强大和不可战胜。
  优点:这种男人从内心上说,对自己有一种偏执的相信,他认为只要自己决定的就是正确的,只要他做出的选择就一定代表着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只要自己想要得到的就一定能得到。在他的想像中,他自己就是海洋的中心地带,是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不,不是星星,是所有星星的主宰!),总之是吸引所有人眼球的核心人物。
  致命点:有些时候自恋等于自信,很多的自恋隐藏在自信当中。充满着自信的男人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但是他又很矛盾,向左是自傲,向右是自卑,有时候他自己也弄不清自己想往哪个方向走。当然,有很多男人就在自恋和自卑的中间我行我素、固执己见。
  同样,过分自恋是男人事业的毒药。当男人开始做一件事情时,总是会首先肯定自己的能力:这件事情还不容易!而就算做得不好,他也会有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不是我不能做好,而是我没用心,或者只是我不想做。这就是男人的思维自恋。如果身边恰好有这种思维或能力自恋比较过分的男人,观察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会影响到别人的工作和判断,不过最终失去的还是自己的事业。
  相处之道 / 麻辣烫:他其实是很在乎别人眼神的人,他会非常在意自己看上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会找各种理由各种方法做一些试探。当这样的男人似乎总在偷偷摸摸看你的眼睛,并且在乎你的各种眼神时,表示他对你动心。但是随着对自己的越来越了解,他对心中的“她”就越不确定。在爱情方面,他想做求爱丛林中的狮王,但是,谁做王后?这个答案始终不确定。
精神自恋型
  
  代表人物:周杰伦
  自恋指数:★★★
  实话实说:虽然内心有对他人认可的强烈需要,但表现出来却是回避社会交往,借此保持独立性,否认对别人的依赖。
  特点:表面的平静不能掩盖住内心的斗争,需要时间来调和内心的战争。他要表现的谦逊,需要时间和修炼。或者他需要一定时间来隐藏他的自恋,藏得很深。那个时候,他并不是不再自恋,而是他的自恋已经到达另外一重境界了。
  优点:善良,温柔,具备好男人的所有条件,如果不是娱乐圈的小天王,周杰伦绝对可以成为一个居家小男人,因为他太优秀,太迷人,所以他的身边不会缺乏追求者。
  致命点:作为被他认为喜欢他的那个女人,也许会在他对别人吹嘘之后才明白自己无意中的一个动作、无意中的一句话,竟会让他浮想联翩。所以,跟其他男性说话、做事时要非常注意把握分寸,不要让人有过多想法。对有些不开窍的人,你可以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千万不要费心去解释或者生气,这样只会让他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
  相处之道 / 麻辣烫:和他演感情对手戏要求你也要有足够水准,虽然他在很多时候都希望你是他心里想像的那个人,但他同时又要求对方在某些方面是另外一个自己。当然两个人棋逢对手地一起自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毕竟是两个独立的人,并不是单纯的复制,所以除非你和他很默契,否则你和他的感情难逃分手宿命。“灵魂伴侣”这个称号取决于你和他之间的很多因素,要知道既包容又平等的关系很难拿捏。
编辑本段
自恋哲理

理论奠基人
  :那西赛斯
  那西赛斯,古希腊的一位英俊王子,据说他爱上了小溪里自己的影子,不屑于美丽多情的少女ECHO的爱慕。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恋”和“他人恋”成反比。人的力必多(心理能量)是一定的,投注到他人的能量少一些,投注到自身的能量当然就会多一些。其实,好色也好,爱情也罢,它的本质就是寻找“美丽的我”,只不过多数人被表象欺骗在恋人身上找“化妆的我”;少数人洞明世事在自己身上找“纯粹的我”。
结论
  :你爱着的人只不过是件容器,你真正需要的,容器里放着的,是你自己!
编辑本段
罗志祥歌曲《自恋》

基本信息
   罗志祥歌曲:自恋
  歌手:罗志祥
  专辑:speshow(爱转角冠军庆功版)
  作曲:罗志祥
  作词:李宗恩
  发行:艾回/天凯
专辑信息
  内地引进版 CD曲目:
  01. 精舞门
  02. 幸福猎人
  03. 完美型男
  04. 好朋友
  05. 几分
  06. Twinkle feat.KUMI KODA
  07. 碎碎念
  08. 透视
  09. 国王游戏 feat.Simon Webbe
  10. 自恋
  11. 垃圾桶
  内地引进版 DVD曲目:
  01. 精舞门MV
  嘻哈国标锁舞闯三关话题焦点椅子舞完整收录
  02. 好朋友MV
  戏剧达人林依晨特别演出盛夏光年导演新作
  03. 幸福猎人MV
  日本师妹三宅尚子特别客串手帕舞再展舞技
  04. 爱*转角MV
  (偶像剧[转角*遇到爱]片尾主题曲)
  05. 自恋MV
  (电影[盛夏光年]DVD预告主题曲)收录金马奖最佳新人精彩剧情画面
  06. Twinkle MV
  日本歌姬幸田来未空前合作百万话题MV
歌曲歌词
  说我爱你
  从男人的心里
  是最难表达诚实的秘密
  说你愿意
  靠在我肩的你
  是最难抗拒动人的回应
  你扬起的嘴角
  给我爱情的动力
  弯弯的眼睛
  藏不住你孩子气
  看着我在你眼里
  眼神是如此肯定
  那就是我一直等待着美丽
  我承认我爱上你的美
  你的脸和你的眉
  让我面对自己无法再自恋
  oh baby
  我承认我爱上你的美
  你让全宇宙失眠
  让我爱到像流星一样的坠
  我才发现
  歌词提供再兴
  暧昧后得到的不是自恋
  看你泛红的脸说出模糊的话语
  我的心只听见你心里的回音
  看着我在你眼睛
  眼神是如此肯定
  那就是我一直等待着美丽
  我承认我爱上你的美
  你的脸和你的眉
  让我面对自己无法再自恋
  oh baby
  我承认我爱上你的美
  你让全宇宙失眠
  让我爱到像流星一样的坠
  我才发现
  睡不能睡脑海都是你画面
  oh 幸福帮我剪接你的笑脸
  我承认我爱上你的美
  你的美没有虚伪
  让我爱你爱到忘了我是谁
  oh baby
  因为你我爱上夜的黑
  像搭着无人地铁
  开向你为我设的专署路线
  终于看见
  我承认我爱上你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