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参加上海一次礼拜教堂活动

(2009-04-07 15:34:19) 下一个

   我不信任何宗教,但对所有真诚的教徒心存敬意。他们的心灵是有所依托的,是幸福的人。想起200711月初回上海探亲,遇然参加了一次位于上海最繁华地段西藏中路的沐恩堂周日礼拜活动。初冬的上海阳光普照,是暖洋洋的好天气。记得小时候出生在这地区,有许多基督教堂¸福州路山东路的仁济医院旁边有一个,常去玩,拿基督画片。汉口路山西路以及汉口路河南路有两个教堂都带有面积不小的花园,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有如此大的绿地,是我童年最爰去玩的地方。我们叫这两个花园叫外国坟山,因为园内有不少牧师和圣职人员的墓地,在墓碑中穿来跑去,甚是好玩。现在山西路的教堂己全部拆除,成了黄浦区体育馆。河南路的教堂地盘越来越小,教堂建筑正在修缮,不知何日开放。仁济医院旁的早巳无踪迹。而西藏路的沐恩堂,小时候我们叫它慕尔堂,好像一直屹立着,但没有进去过,总有神秘的感觉,透过它的彩色玻璃窗,好像特别神圣。

       据说文化大革命中也遭到很大破坏,改做仓库。现在修缮一新,是上海三自爱国基督教协会所在地。教会活动几乎天天排满,特别周日,一天四场礼拜活动,一场活动参加的约有六,七百人。大堂内坐得满满的,两旁还加座,楼层也基本坐满,另有小礼堂用电视转播。七时半准时开始,唱诗班二十余人,身穿白衣袍,上圣坛入座。主持人带领唱了几首赞美诗歌后,主讲牧师讲了马太福音耶稣受难中的一节,劝人要谦卑,遵守规则,聆听主的恩德,然后唱圣歌结束。整个活动近一个半小时,气氛很庄严、肃穆、和谐,讲话也很合主旋律,参加的看来都是常客,早早地占据前排座位,后来者也十分安静站两侧或后边就座,无一般集会嘈杂讲话,也无手机铃声或窃窃私语的.散场时未有在国外所见相互拥抱握手的场面,静静地有序退场.有不少人往募捐箱放钱,主讲牧师到堂外与人们握别。这一场刚结束,第二场九时半就要开始,这样一天四场,估计有二三千人。

       教徒中女性要占八成,中老年人是绝大多数,给我印象他们是一群十分安静、本份的一群体。据说中国基督教徒以官方三自爱国名义下有四千五百万人,但为什幺要加这个定冠词?宗教是世界性的,无国籍的,宗教信仰完全是个人的意愿,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活动,而世俗的政治与它无关。据说不在三自爱国名义下尚有一大群基督教徒,总计约上亿人,他们通过家庭教会形式进行活动,官方称他们为地下教会,是打击对象。国务院下面有个什幺“宗教局”来管各宗教团体。真搞不懂个人精神世界的信仰也要管理起来,好像管得太宽了。世界上有这样一批安静本份的人,不是越多越好吗?但愿政治不要去骚扰他们,他们是上帝的臣民,不是某个世俗统治者的良民与叛逆,给以他们平等的平静的生活吧。

                                            20071111

                                            200946修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