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纳‧卡森(D. A. Carson)■ 梁永胜译
B.五个澄清的句子:
这样,我们所读的经文包括了几样奇妙的真理,这些真理能在我们眼前把福音进一步展现。我可以把它们总结为五个句子来澄清。
(1) 这福音通常是借着宣讲来传播的。保罗说,「我……传给你们的福音」(林前十五1),然后加上:这是「我所传给你们的」(十五2)。新约圣经通常都是这样来形容福音的传播。这个传讲的福音,是哥林多信徒所相信的(十五11)。试着找到每个出现「福音」这个词的例子,试观察有多少次,压倒性的多次,耶稣基督的好消息是借着宣告和传讲而为人知晓。在同一封信的较前面,保罗强调了神在祂那深不可测的智慧中,「乐意借着我们所传『愚拙』的信息来拯救那些信的人」(林前一21,参《现代中文译本》)。内容是「所传……的信息」;传递的媒介是「所传……的信息」。有许多经文提到是盐、是光的重要性,当然,向人行善,特别是神家里的人,或是为这城求平安,都是很重要的。不过,论到传播福音时,圣经绝大多数都是明确地说是传讲。好消息必须被宣告、传报、解释;借着祂的话语,神自己到访和重访人类。福音通常是借着宣讲传播开来的。
(2) 福音有果效地为人接受,是靠着真实和坚定的信心。保罗写道:「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林前十五11)。在本章的开头,保罗告诉哥林多信徒:「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林前十五2)。换言之,他们相信保罗所传的是福音,这个信心必须是坚定不移的。很多其他的经文同样强调这一点,例如,保罗告诉歌罗西信徒,「如今祂〔神〕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西一22~23)。福音有果效地为人接受,是靠着真实和坚定的信心。
(3) 这福音是在自我谦卑上真正地显露出来。如果用坚定的信心,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福音,人们的响应会和使徒的一样。是的,复活的基督最后向他显现(十五8),但这最后的复活显现没有成为保罗骄傲的原因,却使他觉得自惭形秽,他说:「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9~10)。不然又可以怎样呢?耶稣毕竟用了自己的宝血这个重价买赎了保罗,祂施恩赦免了他的罪,包括了他迫害神教会的罪,祂在往大马色的路上出现在他面前,向他显现,而保罗在那一刻正要进一步加害神的子民!即使在保罗觉悟信主以后,他承认自己比别的使徒格外劳苦,但他仍然强调: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完全是因为神的恩典与他同在(十五10)。谦卑、感恩、信靠基督、悔罪—这是真正悔改归正特有的态度,从中孕育出基督徒喜乐与爱的经历。当福音真的发挥功效时,「骄傲的基督徒」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矛盾修辞。这福音是在自我谦卑上真正地显露出来。
(4) 这福音正确地被宣告为整体教会的中心教义。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多次提醒他的读者,哥林多教会不是唯一的教会─或者更好是说,很多其他的教会也有同一的信仰和规矩,因此在某个意义来说,哥林多信徒的自恃绝不是一项美德,仅证明他们走偏了而已。保罗在四章17节告诉他们,提摩太会提醒哥林多人保罗的生活方式:正如我「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当保罗处理婚姻和离婚的问题时,他定下规矩:「我吩咐各教会都是这样」(七17)。处理完信徒应怎样看待男女之间谁作头的问题和相互的关系之后,保罗以这些话来结束讨论:「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十一16)。无论我们如何理解十四章34节提到的限制,保罗用这句话来引入讨论:「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十四34)。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里没有明确使用这类的格式语,然而,保罗一再暗示说他不只在哥林多才这样传讲,在别处也是一样。好像「既被宣传」(十五12《吕振中译本》)这种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给人一个印象,觉得这是共同的内容,而不是专为哥林多特别保留的东西─正如保罗提到他在以弗所的事奉,是为了同一个福音的缘故(十五32),以及他较早前经常提到的,他传福音也照一样的常规(尤其是第一至二章)。
当然,「整体教会」或「所有教会」都这么做,并不见得就一定是正确的,只要问一问亚他那修(Athansius)和马丁路德(Luther)就知道。我们一定要以圣经来测试一切。而且,我们必须严肃地承认,有某种走偏了的传统主义,它保持了形式,却牺牲了真实性和能力。然而,这在哥林多不见得是个问题。哥林多表现出无尽创新的欲望,一不小心就割离了其他教会的常规和信仰,同时又静悄悄地偏离了使徒小心翼翼的教导。保罗坚持,必须正确地宣称福音为整体教会的中心教义。有一些教会骄傲地炫耀自己如何跟以往不一样;对于这样的教会,我们始终要抱着怀疑的态度。
(5) 君王耶稣正在争夺王权,而且必然得胜;福音在这情况下大大进展。在耶稣死亡和复活之后,作王的耶稣是神一切至高无上主权的唯一中介。那当然是新约圣经其他地方详细教导的。马太用耶稣的声明作结:「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二十八18)。腓立比信徒因为耶稣被赐予「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而喜乐(腓二9~11)。这里亦然—而且相当引人注目:「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林前十五25)。那就预先假定这王权是仍在争夺,仍在进展之中。这符合耶稣的声明:「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太十六18)。但有一天,死亡这个最后的敌人本身会被消灭,耶稣不再居间作王。神将是万物中的一切(十五28《吕振中译本》)。
保罗就是根据这个福音—耶稣的死和复活所成就的一切、君王耶稣的国度在进展中正实现的一切、我们在末日藉复活的生命而承受的一切—而写给这些哥林多信徒,也是给我们的,他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君王耶稣正在争夺王权,而且必然得胜;福音在这情况下大大进展。
C.一个发人深省的总结:
是该作评估的时候了。这个福音摘要里—八个用来定义的词和五个用来澄清的句子,所有都出现在新约圣经中的这一章—其中一个显著的结果是福音是多么能够被人认知。这里提到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要明白、相信、服从;这里提到有什么东西已被应许、教导、解释。我们必须把所有这些东西,向这世代的人大声疾呼,再三传讲,纵使这一代在面对认知性和命题式东西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困窘。
然而,仍有一些东西是必须讲出来的。这一章是在一封书信的结尾,而这书信再三说明,福音怎样真正地发挥了广大的作用,改变人的态度、道德、人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如众所周知的,加尔文(Calvin)强调单单只有信心能叫人称义,但真正的信心不是单独的,我们可能还要加上:福音强调一个信息,就是神过往和现在成就了什么,它也必须化为可相信和服从的认知性真理,但这福音从来都不完全只是认知性的。
因此,在哥林多前书头二章里,福音,十字架的道理,不只是神的智慧(那是世人批评为愚蠢的),而且是神的大能(那是世人评为懦弱的)。从头四从头四章可见,保罗为着哥林多教会的分裂而悲痛,他们有不同的派别,把自己跟一个英雄人物连系起来—彼得、亚波罗、保罗,还有大概是其中最假属灵的「属基督」派。使徒正在努力解释:这怎么是背叛了福音,误解了基督徒领袖的本质,令人痛心地减低了基督专有的地位,这位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就是福音的焦点。第四章用引人入胜的方式指出:在基督用宝血买来的教会里,在使徒们(他们任劳任怨,甘处卑下)带领的教会里,是不能容忍成功主义的。在第五和六章中,逾越节羔羊基督的福音规定信徒要符合逾越节的条例,除去一切的「酵」—从教会的纪律来说,就是叫人痛心的奸淫罪。福音在哪里得胜,那里的人际关系就被转化,以致一旦有弟兄在异教的法庭上为诉讼而同室操戈,是叫人难以想象的事,而随便的性关系也被视为拒绝尊基督为主。第七章处理到有关离婚和再婚的复杂问题,其文脉是福音的优先地位、末世时代来临所带来的一个更新过的观点、以及对末日的期盼。第八至十章所深思的问题,是信徒要怎样与更广的异教文化互动,特别是献给偶像之食物的问题,使徒保罗以自己为例,以戏剧化的方式表明他甘心乐意地自制,为的就是叫福音得以广传─甚至这样的立场是如何与正确理解新旧约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的。在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16节中,男女之间的关系不只是连系于神格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关系到活「在主里」—因而也在福音里—的意思。保罗严厉地责备哥林多人在主餐时的习惯(「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十一17),不只是因为有些基督徒没有察觉到自己对他人如何无礼,而且是因为他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没有认真地看待十字架,没有用主为我们设立的仪式作为自我检讨和悔改的机会。哥林多前书十二至十四章中,运用属灵恩赐(charismata或 pneumatika)的方式,最后被断定为这个事实:所有信徒都承认耶稣是主,所有信徒都在同一个圣灵之内受洗,成为一个身体,而最重要的是爱的道路,那是所有信徒都被要求的最妙之道。爱,是保罗所说的三项美德信、望、爱之中最重要的—这三重美德是活出耶稣基督的福音的内在本质。如果一个基督信仰的信徒既没耐心又没有恩慈,以嫉妒为特征,骄傲自夸、无礼、易于动怒、计算人的恶,根本算不上是基督信仰。具体而言,这样又如何能圣徒相通,如何迫切需要创立一个彻底抗衡文化的基督徒群体呢?对于两代关系又有何帮助呢?种族呢?我们在地方教会里如何互相对待呢?我们如何看待弟兄姊妹在天父世界里极不同的角色呢?
保罗怎样认为哥林多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必须致力于完成福音,我们今天也照样应当如此。最近在三一神学院,遇到一位在常春藤名牌大学的同工,她满有智慧,并告诉我们:在她的经验中,那些每周接受她门徒训练的年轻女孩,驱策着她们大部份人的是什么。她提到三件事:首先,从家长来的要求:成绩绝不可低于A。当然,这是常春藤名牌大学啊!尽管在常春藤名牌大学,成绩还是用曲线分布,所以这个期盼使学生之间互相竞争。第二,部分是从家长而来,部分是从周围的文化而来的要求:要做回自己、随意享受、活得富足、活得充实,也包括了某种好像帮助台风灾民的利他主义。第三,从同侪而来、从时尚潮流而来、从媒体而来的要求:要火辣热情—而这一样是要竞争的,也影响到衣着、人际关系、你对异性有什么期盼、你希望异性对你有什么期盼。这些要求不断地灌输给人。没有界限,没有中止的机会;有的只是失败。结果,有八成的女士,在就读大学期间会被饮食失调所困扰;临床忧郁症的比例也很接近。全世界一直告诉他们,他们能够做任何事,但不久就变成了要求他们任何事都能做到,不然就会成为他们自己和别人眼中的失败者。即使他们成为基督徒,不久他们就感受到压力,要成为最好的基督徒,评估方法是查经班的出席率、带领祷告会、有每天灵修的忠实记录。
恩典的福音理应带来丰盛的人生,有神形像的人理应因基督所成就的而快乐地在神面前被称为义,经历很大的重生,以致他们可以用信心、顺服、喜乐和感恩来回应。可是这些事实究竟往哪里去了?这个世界的风俗和期望,既普及又捆缚人心。福音必须在这些女孩身上发挥效力,并在教会生活中展现出来,以致它能发出释放的能力,使人脱离拜偶像的捆锁—这些捆锁太过微妙,难以名之,太过迷人,令人无法摆脱;没有十字架大能的话语,他们难以自拔。
当然,我只是挑选了一个小小的人口统计。不用细想就能明白,福音也必须改变基督徒在商界中商业行为和轻重缓急顺序;要改变那些沉溺在寡断无情的自恋中之年轻人的优先级;要改变追求快乐但从未成功的单身者,他们寂寞苦闷,而且常常是享受罪中之乐;要改变活在困倦绝望的边缘者;还有更多的。这一定要达成,不是尝试从福音中摘取一些社会原则,更不是借着那些不着边际、不切要点的大声疾呼,那是徒劳无功的,而是要在我们的教会中,传讲、教导和活出我们可称颂之救赎主的荣耀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