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安之路

客观纪录与美安相关的资料,信息,及个人学习参与的经历。欢迎讨论,恶意勿扰。
正文

第四章

(2009-03-31 21:10:37) 下一个
(四)规范直销时期(2006年——  

《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分别于2005年11月1日、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中国直销市场正式开放;标志着中国开始真正走上法制直销的轨道;也标志着中国直销员、直销商和直销企业都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如果把中国直销波浪式的发展历程分隔开来看,很显然今天的中国直销已开始进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第三次增长。这一次增长不同于前两次。第一次增长是直销业在前直(传)销时代的盲目和非理性增长;第二次增长是直销业在转型期间以安利为典型代表的特殊增长;第三次,就是这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是中国政府与直销企业经过全面深入总结,精心酝酿,满储力量的冲刺!由于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直销潜在市场的分析不能作简单地横向对比,可是,不容置疑的事,直销在中国仍处在潜伏而欲大发展的阶段。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直销业增长最快的几年。

按照《条例》建立合乎规范的直销企业的话,这个直销企业就是“中国特色”的直销企业,而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直销和直销企业了。牌照问题、制度转型问题、企业品牌问题、人脉问题……等等正考验着每一个直销企业和直销从业人员。

对于未来的直销市场,曾有业内人士分析会形成内外资并举、多寡头垄断及中小型准直销企业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政府、直销企业与经销商消费者,这四者形成的积极力量汇合后,将形成并产生巨大的能量,来引导直销市场向更理性、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然而中国直销市场一路风雨走来,其实跟任何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规律一样,仍然是由政府监管这支有形的手和市场调配这支无形的手在博弈和主导。而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由拿牌企业、申牌企业、转型企业所组成的行业格局,依然在各自为政地艰难前行。

目前,以各种形式和名义而实际运做直销(或传销)的公司大约由3000多家。还有更多的公司准备进入这个行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中国政府的阶段式放开.限制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所以,在这一时期,将会有以下四种公司并存:.获得直销牌照的直销公司;正在和准备申请牌照的公司;打着各种旗号实际从事直销的公司;以直销的名义从事非法传销的公司。
globrand.com
1、.获得直销牌照的直销公司

截止2006年8月31日,已经有8家企业获得了直销牌照,这8家直销企业是:雅芳⒁狭ι瘛⒈? ⑷??⒅新觥⒄浒隆⑿率贝??a class=noline3 href=http://www.globrand.com/brands/nuskin/ target=_blank>如新。

国家工商总局向全国工商系统下发了《关于做好直销监管工作的通知》,重点指出要抓直销企业招募、计酬、培训等关键环节,来监督和规范直销行为。这也犹如两个紧箍咒套到了拿牌企业的头上,也同时折射出了拿牌企业如果不规范运作,将会有随时出局的危险。

   几乎所有的拿牌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在信息传播高速化的今天,企业在发展历史中所容易被攻击的软肋都会被带有各种目的的人找出来,这些软肋也许很多是些陈年往事,历史早已做过定论,然而这一切都仍然会对企业的正面品牌形象形成不小冲击和影响。

   从对目前拿到牌的8家直销企业分析来看,直销牌照的魔力并没有预期大,从政府许可到社会认同最后到市场接受,拿牌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政府政策解释和执行的不确定性和变幻性,企业在市场运作策略上始终会处于被动局面,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对于拿牌期间企业的调整所要付出的市场代价,企业应有充分的准备。所有的这一切留给拿牌企业的将是更多的挑战和考验。对于他们来讲,暂时的欣喜与激情过后,关键还在于如何理性的探索未来行业发展规律,开拓创新,迎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2、正在和准备申请牌照的公司

截止到2006年8月31日,已经有近40家企业正式申请直销牌照并交纳了保证金,其中除了8家已经获得直销牌照外,其他的企业都在等待当中。不过,从目前来看,各个直销申牌企业都在积极地调整自身与《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游戏规则靠近,所以拿到牌的可能极大,就是个时间问题,这些已经交纳保证金等待审批的企业中基本上都是以往业绩较好的企业,外资企业比如:安利(中国)[外商独资 美国]、康宝莱(中国)[外商独资 美国]、玫琳凯(中国)[外商独资 美国]、上海富迪 [外商独资 美国]、完美(中国)[外商独资 马来西亚]、欧瑞莲(中国)[外商独资 瑞典]、山东安然纳米 [中外合资 中国香港]、南方李锦记 [外商独资 中国香港]、广东太阳神 [中外合资 中国香港]、克缇(中国) [外商独资 中国台湾]、金士力佳友(天津) [中外合资 韩国]、沈阳新生活 [中外合资 韩国]等等, 内资企业如:北京罗麦[ 国有企业]、广东康力医药 [国有企业]、广东九极 [民营企业]、山东永春堂 [民营企业]、大连富饶[ 民营企业]、天津天狮[私营股份]、大连美罗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截止目前,还有一些在中国市场上比较活跃也具备一定实力的准直销公司尚未公布申牌声明,这些企业包括传统做直销的尚赫、仙妮蕾德、立新世纪、日晖、莱科萨斯、优莎娜、美乐家、绿之韵,以及准备转型的企业如哈药、天年生物、三株、健康元、万基、海王、泰达益生、古汉药业、上海绿谷、隆力奇、修正药业等等。据估计,不排除这里面有的企业可能因中国直销业的高门槛而放弃了申牌的打算,但是大多数企业对直销牌照还是相当期待的。

从商务部接受直销牌照申请时开始,就演绎了一波又一波沸沸扬扬的申牌浪潮,着实让业界热闹了一番,进而演化成了企业阶段性的竞争策略。虽然这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具备有一定的实力,但也有很多闹剧发生。大家为了拿到新一轮直销比赛的入场券,拼尽了人力、财力、物力,也耗尽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关系,但是自身基础上的先天不足和历史遗留下来问题都成了拿牌的硬伤。安利、完美、玫琳凯等企业虽具有外资转型直销企业的政策优势,但这种优势只会延续至今年年末,但其庞大的市场和按多层次销售模式运作的惯性,能否实现彻底转型,将成为这些企业能否如期获得直销牌照的关键。以日晖、仙妮蕾德等为代表的企业,虽然采取特许加盟与直销申牌齐头并进的市场策略,但作为老牌直销企业,名声在外,要想在市场上最终有所作为,依法拿牌也将是他们最终的归宿。而以富饶、湖北林枫、山东永春堂、绿之韵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型内资直销企业,由于以前一直以直销的模式运营,所以能否如期拿到直销牌照也成了这些企业能否落地的关键。

3、打着各种旗号实际从事直销的公司

  目前很多公司为了避免监管,采取了很多迂回的方式。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比较规范的、合法注册经营的公司,不包括那些非法传销公司。 企业的规避方式趋于多元化。如与互联网的结合、与连锁店的结合、与特许加盟方式的结合等,不仅让直销的计酬计划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企业的手法也更趋成熟。 迂回的主要方式有:

  (1) 前店后网:即专卖店下的直销人员中仍然使用直销计划。从表面上看是店,实际上带有直销计酬的方式;

  (2) 上批发下网络。即总公司对一级经销商使用批发制度,以批量作价,而往下则使用直销人员销售并实行直销的计酬制度;

  (3) 明销售虚网络。即在对外的时候从来不提直销计酬,称其为一般零售形式的计酬制度,但在互联网计算业绩的时候使用直销计酬计划;
(4) 内销售外网络。即公司在境外注册机构,在境内的销售没有直销色彩,但在境外结算时使用直销计酬计划。

这些企业的兴起应该追溯到1998年禁传后。在国家批准转型的掩护下,这些企业都是踩着政策的红线边缘成长起来的,采用类似于直销的各种经营方式生存着,实际上也构成了前灰色直销时代的主流群体。当然这里面也不乏优秀的企业,但面对拿牌的高门槛,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是手长衣袖短,望牌兴叹!

  目前这些企业都在深思如何应对,部分企业积极找有实力的企业做婆家,采用挂靠、重组、并购的模式谋求出路;部分第三类企业开始进行营销模式的改造,往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电子商务、消费返利等模式进行转变,虽然有“打政策擦边球”之嫌,但以这种形态存在的企业仍属多数;部分企业则受天狮成功的国际化战略影响,采用曲线救国的战略方针转战海外,这也成了一批企业谋求突围的方式;部分企业做出彻底的市场转型,淡出直销市场,转而采用传统方式经营;还有部分企业则是转入地下,这类企业往往在概念上进行了一些包装和转化,以更隐蔽的方式进入地下作战,而这类企业在目前似乎有大行其道之势。

  由于市场规则不明确,政策因素的不确定性,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模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市场仍会在无序竞争中持续,而这种无序对于转型企业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能够把握好的话,仍然能够为自身发展赢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4、以直销的名义从事非法传销的公司

   非法传销操作方式情况渐趋复杂。目前非法传销操作者分为几类,一是原来的传销参与者纯粹地下经营;二是原来的传销经营者与一些传统企业合作;三是非法公司挂靠经营;四是内资企业在香港注册公司通过走私方式经营;五是利用互联网在境外经营。

这些非法传销公司的共同点:(1)多为2002年之后的新公司;(2)双轨制;(3)炒作其全球连线的先进电子概念;(4)在大陆没有投资,通过网络偷渡运作。

任何一个行业在面临时代的更替、政策的变革后,必然会带来行业的重组、竞争格局的改变和财富的重新分配。直销市场在新一轮的市场角逐中,狼烟四起,群雄逐鹿。

中国直销逐步规范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中国直销未来的主流形态究竟是什么,谁能够主宰中国直销第三次浪潮,显然是需要实践和实践来回大的问题。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的事,中国直销势不可挡!

 二、中国直销十六年大事记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一家磁性保健床垫公司“偷渡”到中国,这标志着传销登陆我国。

1990年11月14日,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第一家正式以传销申请注册的公司是美国雅芳美容品公司。 

1993年,政府部门开始重视该行业; 安利正式进入中国内地进行投资。

1994年,以老鼠会手段传销珠宝饰品的鸿安聚富东窗事发;

994年,上海市政府财贸办和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制止采用‘多层次传销’方法销售商品的通知》;

1994年,国家工商局发出《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告》,指出要坚决取缔擅自开展得多层次传销;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是多层次传销管理暂行办法》,对“多层次传销”和发育非法的界限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1995年,安利正是在中国内地开展多层次直销。

1995年3月28日,国家内贸部办公厅发文,宣布正式起草国家关于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

1995年9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以对国内再次过热的传销进行规范限制。

1996年4月,中国官方首次批准了41家传销企业可以开展传销业务。
1996年,国家工商局对已批准的多层次企业重新审核,批准其中37家继续营业;各省市工商局核准近600家单层次传销企业。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局颁布了中国传销业第一部法规——《传销管理办法》。

1997年,老鼠会开始大行其道,社会治安显示出极不稳定因素。

1997年,国家工商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查禁非法传销培训活动的通知》。

1998年4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全面停止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的命令。

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通过了成功转型的10家规范直销企业的名录。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入世后3年内,将开放“无固定地点的批发和零售服务”,取消“市场准入限制”和“国民待遇限制”。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对“情节严重的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作出批复:此类行为应以《刑法》225条第4项规定,按“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003年,直销立法成为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的筹码之一。

2003年,第一次厦门会议召开,7家外资企业受邀出席会议。

2003年,《沈阳市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办法》实施。

2004年,《太原市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办法》实施。

2004年9月10日,厦门直销研讨会召开。“厦门会议”确定了直销立法进程的方向。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通过《直销管理条例》。

2005年,中国《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出台。

2005年11月1日《禁止传销条例》正式实施。

2005年12月1日,《直销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2005年,雅芳获得中国第一个直销企业试点牌照。

2006年2月22日,雅芳获得首批中国直销牌照。

2006年7月31日,珍奥成为首个获直销牌照的内资企业。

2006年8月1日,宝健、如新、蚁力神获直销牌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