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乐及大自然

让诗词书法, 音乐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实我们的生活 - 伊梅邀请您
个人资料
正文

凤凰的咏叹调 (ZT)

(2009-09-08 18:34:34) 下一个




在南京大学时有一次在白鹭洲公园组织班级活动,那时公园失修,没什么人参观,可是还能依稀看出其小巧的景致,但是无法与李白当时的描述对比了。昨天上网查了一下,据说此公园已修建得很好了,下次去南京,一定去看看。



李白原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也作 “ 二水中分白鹭洲 ” )

作者小传

  李白 (701—762 年 ) ,唐, 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 “ 李杜 ” ,李白又称 为 “ 诗仙 ” 。

  李白祖籍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 游 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 或 745 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冬,安禄山叛乱,他 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李璘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 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 “ 济苍生 ” 、 “ 安黎元 ” 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 900 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 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体裁

  七言律 诗

格律

   ○ 平声 ●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尤;可 " 十一尤 " 通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 ●●○ ⊙ ○● △

  吴 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 ●● ⊙⊙ ○●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 鹭洲。

  ⊙ ○●●○○● , ●● ⊙⊙ ○●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 ,⊙ ○ ⊙ ●●○ △

 注 释

   1. 选自《李白诗选》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 " 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 "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 " 金陵 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 (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 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

   3. 三山半落青山外:三山遥遥在望,看不清楚。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 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 " 三山,自石 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 二水:一作 " 一水 " 。指秦淮河流 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5. 浮云能蔽日:比喻谗臣当道。浮云,陆贾《新语 · 察征》: "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赏析

  【 赏析一】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 凤凰台 ” 在金陵 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 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 “ 凤去台空 ” 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三山 ” 在金陵西南 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 “ 三山,自石 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 陆游所说的 “ 杳杳有无中 ” 正好注 释 “ 半落青天外 ” 。李白把三山半 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 白鹭洲 ” ,在金陵西 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 “ 二水中分白鹭洲 ” 。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 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 · 慎微篇》曰: “ 邪臣之蔽 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 不 见长安 ” 暗点 诗题的 “ 登 ” 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 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 “ 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 在用韵上,二 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 赏析二】

  全 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 起 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自然而然,明快 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 “ 凤 ” 字,但 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李白用 “ 凤凰台 ” 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 由繁 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从 “ 凤去台空 ” 的 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 “ 生子当如 孙仲谋 ” 的吴大帝, 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 些 “ 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 与 “ 功高不受 赏,长揖归故园 ” 的高士、哲人, 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 鹭洲 ” ,接下二句表 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 投向大自然的情 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时的权力中心,亦即自己的心之所向的首都长安。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原因是 “ 总为浮云能蔽日 ” ,只好 “ 长安不见使人愁 ” 。于是,浮云悠悠,愁思无限,壮志 难酬,哀怨如缕。在这里李 白化用了 陆贾《新论 · 慎微篇》中的 “ 邪臣之蔽 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的 说法,用来寄予自己的内心怀抱。他的痛苦,他的疾恶如仇,他的 “ 与 尔同消万古愁 ” 的情 结,仿佛也就容易理解。特别是其中的 “ 长安不见 ” 又内含 远望之 “ 登 ” 字 义,既与题目遥相呼应,更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这样心中情与眼中景也就茫茫然交织在一起,于是山光水色,发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载;江水滔滔,吟伤今之离恨,流韵无穷。

  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 学上的概念,从先秦 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的巨大立体 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 吸一 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 “ 物我 为一 ” 的世界 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 “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 ,然而他 终归也要 “ 但 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 (古风其三),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

  一切的繁 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 “ 三山半落 ” 之混茫与 “ 一水中分 ” 之 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 与地点的依旧,即空 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 凤凰 ” 的高 飞与 “ 凤凰台 ” 的 “ 空 ” , 洁净、疏郎,显然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 “ 登 临 ” 的内在精神,与 “ 埋幽径 ”“ 成古丘 ” 的冷落清凉,与 “ 三山 ”“ 一水 ” 的自然境界,与 忧谗畏忌的 “ 浮云 ” 惆 怅和不见 “ 长安 ” 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 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 而当得起 “ 古今 题咏,惟谪仙为绝唱 ” 的 赞誉。

  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一诗,以其旷达高远与略带黯淡色彩的吟咏,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凤凰咏叹调。


资料

   1. 金陵,今天的江 苏省南京市,金陵为南京古称,是江苏省省辖市,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上海市 300 余公里。介于北 纬 31°14′ ~ 32°37′ , 东经 118°22′ ~ 119°14′ 之 间。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城市,北连扬州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 140 余公里, 东西最大横距 80 余公里, 辖区 总面积 6582.31 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 积 4723.07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 积 513 平方公里。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 为我国四大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汤山出土的南京猿人头骨表明,三十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栖息之地。六千多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今南京大学附近的南阴阳营遗址为城区最早居民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 “ 吴头楚尾 ” , 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2. 凤凰台,在南京集庆门附近的凤台山 , 位于中华门内西南隅,因凤凰台在此而得名。凤台山地势高亢,为睹 “ 大江前 绕,鹭洲中分” 最佳处。唐朝诗人李白曾来此登眺,留下了千古呤唱的诗篇《登金陵凤凰台》。唐五代十国时杨吴筑城时,山势被切断,凤凰台被围在城内,但仍有前临城墉(聚宝门至三山门段),后俯淮水(镇淮桥至西水关段)之势,纵横仍有十来里左右。直到明初筑城,由于城垣高崇, “ 大江前绕,鹭洲中分 ” 之势,遂为城垣所掩。

   3. 白 鹭洲,白鹭洲位于南京城东南隅,现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是南京市区里的旅游胜地白鹭洲公园内唯一的湖心岛,位于公园内部的湖泊里,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心岛,西部与听雨轩隔湖相望,岛屿上 面多柳 树,风景如画,是白鹭洲公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胜地。该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天顺年间,在园内建有鹫峰寺,烟火鼎盛一时。至正德年间,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 “ 最大而雄爽 ” 的园林,取名 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 1929 年将 该处建为 “ 白鹭洲公园 ”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白鹭洲公园的前身即历史上曾极其辉煌的 “ 东园 ” , 东园在明朝徐达家族的十余座园林中,声名最为显赫,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对 “ 东园 ” 曾有 “ 其壮 丽遂为诸园甲 ” 的描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 义建设的发展,逐年对公园有计划地进行建设,成为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的文化公园。园内建有烟雨轩、春在阁、小蓬莱等数十多处秀丽多姿的景点。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市、区政府加大了公园建设力度,全面修整出新了桥梁、道路、铺地、音乐广场等基础设施,增建了新的景点,重建并开放了古刹 “ 鹫峰寺” 以及花鸟鱼虫市场。现今的白鹭洲公园已成为秦淮风光带这串光彩夺目项链上的灼灼明珠。

   4. 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和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 , “ 十朝胜会 ” 。

  六朝古都: 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 。

  十朝胜会: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之后南唐、明朝(洪武帝、建文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一共十朝称 “ 十朝胜会 ” 。


(ZT: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38.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