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乐及大自然

让诗词书法, 音乐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实我们的生活 - 伊梅邀请您
个人资料
正文

介绍明代第一大才子杨慎夫人、大才女黄娥 (ZT)

(2009-08-28 16:50:29) 下一个
介绍明代第一大才子杨慎夫人、大才女黄娥
来源: 龙剑09-08-24 11:39:41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杨慎夫人黄娥(1498-1569)字秀眉,四川遂宁人,世称黄安人(安人为古代女子封号)或黄夫人。她一生忠于夫君,工诗词,尤擅长散曲。她博通经史,擅制词典的才名为艺林传颂,是明代一位知名的女文学家,有“曲中李易安”之誉。在明代就已有刊本《杨升庵夫人词曲》 5卷,又有《杨夫人乐府》。 近代曲学大师任中敏先生辑有《杨升庵夫妇散曲》5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九年出版),风格缠绵悲切。


杨慎夫人黄娥

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他婚后他们夫妇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滨过着诗情画意、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他俩经常在湖畔散步,榴阁赋诗,相互酬答。杨慎夫妇虽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婚后第二年,在黄娥的支持和劝促下,升庵就动身进京复官。杨慎与黄娥的忠贞爱情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因为在他俩的生活旅途中,更多的是处在漫长的急风暴雨的逆境。

当杨慎因仗义执言,遣戍滇南时,黄娥对丈夫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劝慰,殷勤照顾。黄娥不辞风霜之苦,千里跋涉,亲自护送升庵从北京到云南。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十五日这个天寒地冻的夜晚,黄娥陪伴着骨瘦如柴,身带枷锁的杨慎,行至江陵的驿站门前,他看到妻子风尘满面,疲惫不堪,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之际,升庵填写了一首著名词章《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情辞凄楚,催人泪下。

她在回蜀途中,心潮起伏,难以安定。忽然,她情思奔放,一口气写下了《罗江怨·阁情》四首,其一云:“关山转望赊,程途倦也。愁人莫与愁人说。离乡背井,瞻天望阙,丹青难把衷肠写。炎方风景别,京华音信绝。世情休问凉和热。”其二云:“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其三云“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鸢被冷雕鞍热。”其四云:“黄昏画角歇,南楼报也。迟迟更漏初长夜。茅檐滴溜,松梢霁雪,窗纸不定风如射。墙头月又斜,床头灯又灭。红炉火冷心头热”黄娥这组用血和泪写成的散曲,追忆了她与升庵在江陵惜别的景况和心情,读起来感人至深。

黄娥回到新都,在深秋的一天,桂湖风雨连绵、桂花摇落,黄峨登上城垣,遥望南天,顿添惆怅。她回到榴阁,以深沉的思念之情,写下了长为艺林传诵的《黄莺儿 苦雨》散曲:“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江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流几弯,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后来,杨慎读到这首情深意远、字字佳绝的散曲,倍加赞赏,他不甘落后于夫人,乃用心计,另外和作了三首《黄莺儿》。结果,每首的意境和字句都赶不上黄娥所作的,真真愧煞了这位状元郎。

看到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度(一作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挚。嘉靖五年(1526),黄娥跋涉千山万水,去到云南连陲,并在戍所住过两年多的光阴。

在戍所黄娥成为杨慎讲学、著书的好帮手。他们生活虽然淡泊,但夫妻同甘共苦,互相体贴,并常以词曲唱和,交流心声。下面是一个夫妇唱和的例子。黄娥唱道:“休教莺语学蛮声,万里长途辛苦行。迢迢远别情,盈盈太瘦生。”杨慎和道:“休教眉黛扫蛮烟,同上高楼望远天。天涯新同悬,故乡何处边。”

嘉靖八年(1529)杨慎父亲去世,杨慎赶回新都治丧,守制,夫妇才又相聚了两年多。杨慎在云南流放期间,著书讲学,传播文化,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爱戴,但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根据明朝的律例,罪犯年满七十即可归休,不再服役。可是,当白发苍苍的升庵老人七十岁归蜀不久,又被嘉靖的鹰犬派遣四名指挥将他抓回云南。升庵悲愤到极点,不到半年,即含恨死在一座古庙中。

噩耗传来,黄娥悲伤万状,泣不成声。她不惜以花甲之年,赢弱之身,徒步赴云南奔丧。走到泸州,遇上杨慎的灵柩,她仿照南北朝才女刘令娴的《祭夫文》自作哀章,词语凄怆哀惋,闻者无不垂泪。灵柩运抵新都,家庭中人和亲戚朋友都主张厚葬杨慎。黄娥料到凶残的嘉靖连死了的杨慎也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便力排众议,强忍悲恸,以简单的丧仪装敛了杨慎的遗体。不久,嘉靖果然派人来查验,见死去的杨慎穿戴着戍卒的衣帽静躺棺内,一副服罪的样子,也就不好再刁难了。众人从心里佩服和赞赏黄娥有先见之明。这时,黄娥忆及夫妻一往情深和杨慎生前死后的不幸遭遇,悲泣不止。次年冬天,黄娥将杨慎附葬在新都西郊其祖父杨春墓的左边。

嘉靖四十五年(1565)十二月驾崩,由裕王朱载垕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庆。他颁发嘉靖遗诏,宽赦“议大礼”获罪诸臣:活着的召用,死的抚恤,黄娥也由安人晋封为宜人。隆庆三年(1569),黄娥病故。她和升庵一样,也活了七十一岁,并实现了与丈夫“生同心,死同穴”的誓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