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无仁义的战争》真的无仁义吗?

(2009-10-20 10:29:26) 下一个
这是一部杰作,一部绝对值得再多看一遍的电影。刚看了《无仁义的战争》开头十分钟,我就这样断定。影片从广岛核爆的蘑菇云开始,先声夺人的气魄,不知怎么让我想起了《亚基拉》。开场仅仅十分钟,一下就抖出了七八个主要角色的名字,三支势力(加上美军是四支),一起强奸,一起黑帮斩手事件,一起杀人事件,然后菅原扮演的主角广能昌三入狱,开始与另一条线索的主人公交往。这些情节的交代完全是在一片混乱的背景下展开的,然而却交代得清清楚楚。手提摄影特有的运动感,你推我攘充满爆发力的表演,一下就把人拉进了战后广岛龙蛇混杂的街头。深作欣二的这个开篇霸气十足,完全以一种不由分说的架势一把把观众的头按进了街头犯罪的现实中去。



整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刚好是十年,从1946年到1956年,一个街头犯罪团伙山守组的发家史,也是战后的日本从百废待兴走上经济复兴的历史。影片的美工相当考究,老板从街头收保护费的,攀附着议员一步步变成豪华游艇俱乐部的老板,在变成全市最富有的大商人。昔日的穷街陋巷逐步变成繁华的街道,黑帮成员的衣着从复员军人的军装,到日本传统的短打扮,再到西装笔挺的黑道大佬,战后十年的变化在影片中被描绘得丝丝入扣,散发着强烈的现实气息。影片的旁白不时道出世界大势对于本地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本片强烈散发出一种“黑帮史诗”的霸气。



伴随着经济繁荣的,是背后的尔虞我诈,影片毫不避讳地将当时的各种社会现实一一道来:美军强奸妇女,议员买凶杀人,黑道贩卖毒品,黑帮街头火并……残酷而血腥。深作显然不满意以往任侠电影中决不做坏事的英雄形象,那样的主角在战后的现实中根本无法容身,只能是一个空想。所以尽管银幕上那些总是身穿和服,怀揣利刃的好人总能在台下学生和市民的欢呼声中干掉身穿廉价西服,端着手枪的坏蛋,可是深作知道,那都是一场美梦而已,只有自己才能在银幕上塑造出真正的黑帮生活来。



当时有所谓的安藤升系列黑帮电影,是根据前黑帮成员安藤升的回忆录改编而成。在深作看来,因为要美化自己的过去,这样的记录顶多只有百分之五的可信性。他选择改编的,是同样是前黑帮成员的饭干晃一的系列文章,他认为可信度有百分之八十。事实上影片的主角也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为了帮派杀人放火无所不为,所唯一可取的,只有忠义二字而已,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忠于自己的老板和兄弟。



深作对世界上流行的各类黑帮片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教父》那样的美国黑帮经典,深作认为“当然是有现实基础的,不过太娱乐了。”的确,在深作的黑帮电影中,看不到那种歌剧式的华丽的杀人场面,看不到巨细靡遗的布置和算计,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冲动和暴力。深作显然认为,这才是黑帮的原始状态。至少在战后十年的废墟上,深作的观点无疑是对的。



影片描写的年代,恰恰也是深作开始对电影发生兴趣的年代。尽管在战败后的日本,老百姓有空前的机会观摩各种欧美电影,然而深作从来没有受到美国电影中大团圆故事的影响,身边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告诉他,那只是一个梦而已。“像我这样生活在那种生活环境的少年,不可能相信这个的。”



整部电影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的篇幅花在描写各种杀人、斗殴和黑帮阴谋上,演员身体动作幅度之大,节奏之快让人直接联想起黄金时代的港片来。事实上我感觉深作身上的平民气息比大多数日本导演都浓烈,是最接近香港电影精神的一位日本导演。深作显然不喜欢美国黑帮电影中的那种“ 派头”,他喜欢的就是这种草根高度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以“实录”的形式拍摄这样一部“面对现实”的电影,正可谓相得益彰。这是一部形式和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的佳作,无怪乎能在日本电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了。



片中仅有的两处温情段落,一处是广昌和若杉狱中结拜,一处是最后描写阿铁与情妇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两处都不是闲笔,对影片的情节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前一场是为了营造广昌忠义耿直的性格,后一场是为了反衬山守老大的虚伪和残忍。一正一反,把广昌逼上了仁义这把双刃剑的边缘。



影片的标题容易给人一个误解,似乎影片宣扬的是仁义无用,尔虞我诈必胜,实际上整部影片的格调却是在哀悼仁义的。后半部的主角之一阿铁自始至终都不是个“无仁义”的人,相反,他有自己的底线——决不碰毒品生意。虽然他一心想独立门户,却一再对多年来的老大山守手下留情。反而是这位老大,不但一再自私地牺牲手下的前途,还不断地阴谋算计这个曾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如果说广昌的忠义局限于天性厚道,只能消极逃避的话,阿铁的忠义观是更加实际的:尽管是老大,大家也要好合好散。真正心狠手辣,毫无“仁义”可言的,恰恰是那个他们奉为尊长的老大。



于是深作的“仁义”观,就要两分来看了。一方面他确实终其一生都在呼吁人们要“面对现实”,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还不忘拍一部《大逃杀》来提醒青年这一点。可另一方面他分明又是赞美“仁义”的。片中“仁义”的化身,梅宫辰夫扮演的若杉宽是个绝对正面的角色,在兄弟入狱之后还不忘为他讨回公道,最后因为山守的出卖而横死。阿铁倒在玩具店一节也分明暗示了导演对他的同情。



细细玩味最后广昌拔枪怒射兄弟灵位一节,广昌并没有向这冷漠的世界屈服,他愤怒的子弹射向的,正是那些虚伪的大佬们送来的祭品。这是一种仪式性的羞辱,象征着他对多行不义者的冲天怒气!“仁义已死”绝非“仁义该死”!深作真正想说的,与其说是“仁义无用”,不如说是“天大的仁义,也该面对现实”。



这样说并非妄自揣测,尽管迟至今日才看到他的这部成名作,但我始终不相信一个曾拍出了《柳生一族的阴谋》和《必杀4雪恨》这样侠气冲天的电影的导演,会在他的早年公然宣布“仁义无用”。现在看来,“仁义无用”只是就影片在类型更替中起到的作用而言,用“黑帮实录”代替了原先迂腐的“任侠”而已。“无仁义”指向的,是旧式任侠片中那种泛滥的“仁义”。深作真正的用意,毋宁说是善意地提醒人们,再高贵的美德,也要懂得保护自己,否则只能酿成悲剧。这是个真正平民的视角,也正是我心目中的深作的形象。深作没有黑泽的英雄情结,也没有左派导演的高屋建瓴,他关心的,始终只是最底层的小人物而已,小民的热血,不但胜过武士的高贵,也不受限于号称“代表民众”的阶级视角。即使后来拍到了武士阶层,那股慌慌张张的劲头也完全是属于平民的。



最后说一点,深作让我想起港片导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再严肃的片子,他也总不忘记在电影里放进一些小趣味。例如此片开始,出门砍人的一幕,上个镜头演员才雄赳赳地把刀子往裤管里一插,下个镜头就因为膝盖不能打弯,被刀子绊倒在地。又例如斩手指的一场,大家围绕怎么个斩法讨论半天,最后斩下来的手指却掉到了鸡窝里。都是一些很生活化的细节,在腥风血雨中被导演信手拈来,却颇能收些以淡破浓的奇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