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蜂鸟的精灵

在北美10多年,想和人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关心他人,勉励自己,让世界充满着爱。
正文

“妈妈,我爱你”

(2009-03-01 09:43:31) 下一个

"妈妈,我爱你“

东西方文化的迥异在表达感情上略见一斑。西方人比较直截了当,整天把“我爱你”挂在嘴边:早晨起床,会对身边人说:“我爱你”; 吃完早餐去上班,在门口道别时会说:“我爱你”;中餐后打电话回家会说:“我爱你”;晚上回家进门会说:“我爱你”;睡觉前也会说:“亲爱的,我爱你”等等。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比较羞于表达感情,很少会说:‘我爱你“。尤其在西风东渐之前的几千年,就算是爱得死去活来,自杀殉情者也不太会说:”我爱你“,好像说这句话比去死更难。真的有这么难吗?难道”I love you"就是比“我爱你”顺口,自然?

我的女儿在加拿大出生,从小每当我和她通电话,不管我在遥远的中国,还是在加拿大,女儿在挂电话前总会说:“ I love you, daddy", 听起来是那么的自然,亲切,一下子把我们父女的感情拉近很多;我也会回答:”I love you too, sweetheart“。可是每当我回到中国,面对从小把我养大的,爱我的父母双亲之时,我就是说不来:”我爱你“的字句来。好在这种情况最近两年有所改变。

两年前,妈妈身体不佳,在越洋电话中数度哽咽,说很想念我; 我当然也很想念她,在电话结束前,我试着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说:”我爱你,妈妈“,可能是因为我不好意思,声音比较小声,电话那边尽然毫无动静,我想可能她觉得有点意外,有点不知所措;然后我再次大声地说:”妈妈,我爱你“,这次她听见了,然而答复是:”噢“,电话就这样结束了。当时心里虽然觉得怪怪的,一个大男人,但我还是很高兴,这句话在心里憋了四十多年呢,终于说出来了,虽然久了点,但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我让妈妈亲耳听到了我对她的感情。我决心下次一定要当面对她说。

1992年,是我来加拿大的第一年。有一天,我在学校碰到一个北京来的女同学,双眼红红的,手臂上戴着黑布,据悉是她母亲病故,她无法赶回去参加追悼会,因为她父亲和姐妹怕影响她没敢通知她,只是事后才告诉她。看她痛哭流涕地在那里诉说,那种失去亲人,又无法见最后一面的悲伤情景,至今浮现在我的眼前。所以我以后每次回国,看见父母,我都会拥抱他们,说:”我爱你“,那种骨肉亲情,身体的接触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温暖。

上个月,美国水牛城飞机坠毁,机上有一个中年华人妇女;对他丈夫和小孩来说,从此阴阳永隔,再也无法对着对方说:”我爱你“。真可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人生的短暂,变化无常是我们人类的悲哀。 前几年,有首歌叫:“老婆老公我爱你”,那旋律是那么深情,动人,唱遍了大街小巷;可见,很多习惯也可以慢慢改变。所以赶紧行动吧,趁我们的亲人还在世上,还在身边时多说几句:”我爱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