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雄的悲歌── 评长篇小说《极点》

(2009-07-24 02:50:44) 下一个
英雄的悲歌──
评长篇小说《极点》
黑子
读罢《极点》(龙康著,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1998年6月版。见美国“木子网”)令人黯然神伤良久。
这是一部与时下坊间充斥的艳丽轻浮恰成对照的本色厚重之作。不禁使人慨叹:现在已经很少很少有人如本书作者这样如抱荆山之玉般的胸怀古典的理想、英雄的激情,这样虔诚、本真地理解、守持文学的庄严使命了!
《极点》是一部具有浓重传纪色彩和纪实特征的长篇小说。作者龙康(即廖伦焰)不避落伍之嫌,采用了媚媚道来、层层削笋的结构和写实手法,应该说与其所要传达的主题是匹配的,在形形色色的小说观念爆炸之际,也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极点》全然不见花巧的技法,不搞语言游戏和结构迷宫,以十分质朴、率真的本色叙述,拒绝媚俗而不是拒绝普通读者,因为他要与读者交流的,并非少数文坛名流、文学教授、小说界同人私心欣赏的什么“妙哉”,而是个人与民族、生命与历史的峻厉纹理、严肃内涵!笔者,相信包括《极点》的作者都并不排斥小说艺术的新观念,但却认为形式与内容应当协调,而非玩世不恭地消解一切严肃的东西,仅仅把玩肚脐眼。虽然早已明白文学并不具有扭转乾坤的能量,但龙康显然是以手写心,不以文以载道为耻的。?
《极点》追忆跟踪了主人公武冬坎坷多舛的半世生命流程,和此间忧国伤时、高蹈低回的心灵跋涉。小武冬虽有类乎神童的良好天知,但由于其父武学渊57年因言获罪被划为右派,未出娘胎便早已有不幸守候在前,年仅3岁全家被卷入文革漩窝。但就是在这样的逆境里,善良的婆婆和正直儒雅的父母教给了他求知益世的志向和做人的道理。在动乱岁月里,武家七口人竟有六人相继死于非命,武冬十四岁上就成了孤儿。78年,他在那场著名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中,放弃了发愤学习追求科学事业的理想,决心要做一名卓越的政治家。从此,理想的根成了他身上的骨骼和血液。在以后十几年同灾难命运的搏斗中,高高飘扬的理想之旗,始终坚定的插在灾难命运的城堡上,理想和灾难命运的矛盾冲突,推动着武冬一步脚印一个血印,感天泣地的人生经历一大幕一大幕向极点发展。在他的奋斗生涯中,领略过成功的喜悦,有过骄人的辉煌与自豪,但更多的感受却是挫折、悲愤与苦闷。当严重的疾患不允许他走政治家建功之路时,他又根据自己理论素养较好的条件,企图做政治理论家,通过建言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才气十足且勤勉过人的武冬,也确实在经济、金融、法律、政治诸多领域里,有过人迹未至的新探索,提出过一些人所未言、颇富启迪性的独立见解,受到嘉评,但越是新颖有力度的研究成果越难问世,更不能如其希翼的起到良好的社会推动作用。当他站在既是理想的废墟又是实现理想未必能至的思想情怀的制高点上,那从他少年时代就一直折磨着他的沉疴旧疾竟以癌症的方式,在其英年敲响了生命的晚钟。小说自武冬降生起笔,至他辞官祭故携孩子田甜欲托付给东北老家人终,这不是一个封闭的圆圈,给一个具有热血英雄品格的壮烈生命划上了沉重有力的句号。
这部小说之所以令人深为感动,首先在于在这人性易于迷失,不少人已经不知理想、精神、社会责任为何物的年头,作者依然不无痛苦却坚韧不拔地高擎着信仰的火炬。在许多大言不惭地代表中国、为诺贝尔奖久未砸在其脑袋上而愤愤不平的知名作家早已羞于回忆苦难,淡漠责任,嘲弄理想,堕落为高级市侩的现在,作者却毫无羞怯地信守并呼吁着人世间值得信奉与铭念的崇高、正直、博大的价值观念。理想、真诚和坚贞是这部小说最突出最宝贵的品格。这种深挚浓郁的思想感情取向,使其探讨一些严肃的大命题成为可能。
小说对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站在笔者面前,让笔者根本无法做到把他们丝毫忘记。尤其是对有十余年手淫史并患有严重抑郁型神经症、顽强追求理想、至死不悔的主人公武冬的刻画,更是达到了入木三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形象简直让笔者难以相信他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即使不是作者本人,这个世界上也实实在在存在他这样一个人。否则,是不会有这样真实的、无创作痕迹的作品问世的!这样的感受除了来自作者创作上“无‘特别’形式的形式”(或者干脆取名叫作“流水帐”的形式) 给人以强烈的真实的印象外,也来自作者深入的生活和好的艺术造诣。主人公的性格,作为命运,通过与环境刻画的有机融合而令人信服。他的半生奋斗,是一曲真实的民间理想主义的英雄颂歌。中外文学史上,尚无类似的作品。如果仅仅写出了一个青年才俊的个人奋争,一个强者的人生轨迹,那么武冬和于连,和拉斯蒂涅还在同一层面上。但小说没有止于此,而是透过武冬个人与其家境,其人其家与国家难分难解的命运交织,进一步探讨了个人与民族、英雄与历史深刻的内在辩证关系。通过小说,我们清晰地看到,正是历史的蹒跚造成英雄的多难,而英雄的壮志未酬、命运多舛,又加重了历史的蹉跎,当历史不公正地对待它本该珍重的鲜的鲜血和眼泪时,鲜血和眼泪也就成了历史必然的负面收获。这是小说给人的最有价值的认识。书中武冬和小张夜游东河的一席酒后真言,是笔者读到过的对现实最清醒敞亮的烛照,振聋发聩。小说结尾处,武冬扑在其父墓上,百感交集地哭诉、叩击生命的意义和奋斗的价值一幕,令人心颤地提出了千古的天问:理想、沉沦与迷误是文明永恒的主题吗?!
灵魂的大潮,野地的长啸,能在坚韧的夜行者中引起感动和深深共鸣的殷红的心血。
《极点》是公元一个千年即将结束时文坛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反映人生意义真谛、反映社会发展本质的作品,这部作品必将伴随着上一千年的结束,迈着强劲的步履,走向二千年的新世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