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详细内容:
  诸葛亮在平常人眼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现在却被指为“天下第一罪魁”。这一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也出现了极大地争议。
  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一论点的提出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廖伦焰。廖伦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大胆的提法背后究竟有无坚实的支撑?是否如人们所说的意在哗众取宠,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英雄的悲歌──
评长篇小说《极点》
黑子
读罢《极点》(龙康著,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1998年6月版。见美国“木子网”)令人黯然神伤良久。
这是一部与时下坊间充斥的艳丽轻浮恰成对照的本色厚重之作。不禁使人慨叹:现在已经很少很少有人如本书作者这样如抱荆山之玉般的胸怀古典的理想、英雄的激情,这样虔诚、本真地理解、守持文学的庄严使命了!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7-06 02:14:33)
买豆腐
廖伦焰(龙康)
  小菜市场人山人海,作家小王提着两袋菜正在小菜市场上东张西望。他的近视度不大也不小,反正这会儿要在几十家卖豆腐的摊中搜寻到那个摊上放着一个小木箱子作记号的豆腐摊子得费一会儿功夫。都怪他平常不喜欢戴眼镜,今天也没戴。
  看到了,终于模糊的看到了。今天有小木箱子作记号那个豆腐摊位置跟前几天买菜时换了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7-02 04:01:23)
後來,母親發現懷上了我,一個雜種,一個用盡許多辦法都打不掉胎的雜種!
過了半年,我的父親逃難回來了。母親告訴了父親,父親也說是雜種,還說是這個社會的雜種。
然而,生下我那一天,1968年7月。母親是一定要用被單捂死我的,父親卻用他那寬闊的胸懷擁抱著我,留著淚的保留住了我。
母親講完了我的身世。她老人家並沒有一點淚光。眼光仍是那樣慈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7-02 03:41:25)
双轮摩托车载着王副站长等三人朝离城70里的村小奔去。王副站长开大油门,神色庄严的架着车。在可通车路的尽头,三人下车步行了一段小路,偏僻一隅,四周空旷的山坳里,村小出现了。这时学生已放了学,下午6点光景,太阳还有一竿子多高。
                 
                 
  村小是一间很大的瓦房,一副双扇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忍不住激动的打开卷轴。“啊,多好的一幅荷花图呀!”这是父亲生前最喜爱的那一幅。我上高中时,父亲只拿出来挂了几天便又收藏起来了,是父亲也舍不得挂的画。我忙向老人家道歉,母亲却把手向上一挥,制止了我往下说。
                 
                 
  “你们,儿子告妈,告得好哇,告失败了!把你们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母亲救儿记(又名《荷花图》)
龙康(廖伦焰)
1998年岁末,30岁的我和比我小两岁的爱人——一个很有教养、非常漂亮温柔、明理的爱人,带着我的孩子,5岁的还正在幼儿园学前班上学的孩子,回我老家——离省城几百里地的老家的县上过年。这次回家过年,除了通常意义的与家人团聚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向我母亲索要一幅名家的字画。那些字画是我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6-26 03:04:53)
向印度知识分子学习
朱蓬蓬
为什么要提向印度知识分子学习呢?这是因为读了原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袁南生的《感受印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于作者在印度和印度知识分子接触很多,对中国知识分子也十分了解,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对比起来,他认为中印两国知识分子的差别很大。
什么差别呢?在一次印度商会成立94周年的会议上,代表印度中央政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6-26 02:55:28)
鞭挞将胜过赞美
龙康(廖伦焰)
我看到一座大堤,
很想赞美几声
人民的智慧。
那大堤旁边却有一行批语,
说它里面也有贪脏的秽迹。
我想赞美的东西
为什么总是蒙有阴影?
我只好用犀利的笔锋向它横扫过去。
待到新的大堤里再没有了秽迹,
鞭挞将胜过不朽的赞美!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黑匣子(告别“9.11”)》
  廖伦焰(龙康)
  ——谨以此文献给历史上所有“9.11”案件的殉难者
  当我们来到这个山沟里的时候,浓重的尸臭味已把这儿原有的文明彻底地笼罩和消逝了。两天前发生在这儿的一桩食用水中毒案,使沟里44口人,死亡42口人。由于案发时间在美国“9。11”恐怖事件前10天的9月1日,42口人分布在11户人家之中,我们现在便习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