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少场合是由于文化习俗差异造成的。所有去中国工厂工作的人都有在现场被一大堆人围观的经历。老美非常不解,他们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他们与这试验并无关系啊!他们没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吗?”围观的人还有一大堆相干或不相干的细节问题问你,他们当然是先来问我啰。这个围观现象其实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首先是要在现场做的试验开始不见得就很顺利,需要一项项地排除干扰和变差,我们自己也要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一双双眼睛盯着你看实在弄得你很紧张;其次是我们讨论中以及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有些涉及知识产权和技术保密,不可泄漏,他们在场很不方便;再有是他们太喜欢发表意见,有时会误导我们走弯路。我猜想这围观现象可能与中方管理阶层对他们的教育有关,大概是要求他们跟着我们多看多记多学。由于双方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跟着的人还不得要领,不清楚要学什么,该问什么,心理上很紧张,生怕把自己给拉下了,所以一窝蜂围着我们转。
另一现象是他们自己喜欢争辩。我们问一个问题,当事人若回答得不确定,其他人便来帮忙,其他人有些自己也不清楚,但就是喜欢加入,然后就是七嘴八舌争辩,老美当然听不懂,干瞪眼,我也听不懂,因为他们讲当地话,我们对这样的争辩不耐烦了,因为看着时间浪费过去,还有好多事没做呢。几次以后,我明白地告诉他们,我们的计划排得非常满,是以小时来安排的,有时候半天内要完成两三项工作,开会的目的是要得到他们的配合和协助,他们自己弄不清的问题可以会后去弄清楚,并要求他们尽量讲普通话,否则我起不了作用。这样沟通后,情况好多了,他们也确实看到了我们的效率和成果,双方渐渐建立起理解和默契。
说到文化背景的差异,最让我吃惊和不解的一次是“老太太冲课堂哭天哭地”。那次是我们讲课, 为合资厂办一期”工业基础统计”培训班. 为了那次培训, 我们化了大量时间和心力作准备. 培训班的头开得不错, 我们和学生都进入了状态. 到了第四天下午, 会议室门被人推开, 一个老太太径自入内, 旁若无人地找一个座位一屁股坐下, 开始捶胸顿足哭天哭地, 那哭声有腔有调, 抑扬顿挫. 有人劝她出去, 告诉她不能在这里哭, 老太太根本不听, 眼看课是上不下去了, 老T一脸迷惑, 我也听不懂她的”歌词”, 厂里的人让我们避一避, 休息一下, 我们便退场, 想着他们能快快将老太太弄走, 我们可继续上课. 过了一会儿, 厂方说, 今天的课不上了, 因老太太赖着不走. 我很不明白, 说能不能另找个地方让她去哭, 好让我们继续培训? 回答说不好强拉她, 这么大年纪出了事怎么办? 大致意思是老太太的儿子是厂里的司机, 出了车祸, 去打官司, 法院已判了, 老太太不服, 还是老做法, 什么事都是找厂里, 厂里无法将这事推出去. 当天临时找不到其他会议室, 课便无法上了. 这件事不要说是老T, 连我也想不通, 我们大老远从美国飞去, 培训是那一次的主要任务, 这是针对他们的情况特别设计准备的培训. 老T以前在欧美教了很多期课, 但在中国教基层技术人员是第一次. 由于学生程度不同, 老T对学生和中国工业界的质量管理现状甚少了解, 加上语言障碍, 要取得预期的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T也很紧张. 而我教课是第一次, 很多统计学的中文术语对我来说也是新的, 培训其间, 我天天晚上备课至深夜. 这一期培训成本很高, 公司支付了我们高额的旅差费, 结果给一老太太蛮不讲理一搅局, 是我们出局. 中国的企业要管生老病死, 不达到目的就胡搅蛮缠, 这情景怎么与二十几年前差不多? 后来与一个当地的朋友谈起, 他说, 这没什么奇怪的, 厂里跟你们也许没有讲实情, 也许老太太真有冤, 没听说过古代当街拦轿递状纸吗? 也许有熟人告诉她今天有老外在讲课, 就要乘机去闹, 闹得厂领导下不了台才会解决呢. 还好, 这次老T倒没怎么恼火, 大概他已领教过前面谈到的种种不顺, 也学会容忍习惯些了吧.
我们住在当地唯一的五星级宾馆,号称五星级的宾馆管理水平名不符实. 让老美很恼火的事情有, 人在房间时服务员会突然开门走进来, 宾馆总机查不到同伴名字, 要求接某人时总机干脆给你房间号. 最叫我吃惊的此五星级宾馆与色情服务”联营”, 客人的情报全通给”按摩院”, 有的老美不堪骚扰, 请我帮助去投诉, 大堂副理明白地说, 若无此服务, 客人就会从外面带人进来, 他能做的是客人投诉的话让按摩女不要给某某房间打电话. 第一次去时我们确实碰到不少新鲜却不怎么愉快的事, 这时候, 自己最好不要太认真计较, 这些污垢丑恶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副产品, 既然无法避免, 也就不必反应过度.
最后谈谈融合和收获. 虽然我的美国同事们仍不愿意去出差, 我的心态倒是完全调整过来了, 因为工作上已打开了局面, 生活上我已基本适应了. 首先, 我熟悉了合资厂的组织结构, 这个结构在纸上是写不出来的, 他们自己知道向谁汇报, 但是厂里的汇报渠道和部门职责没有明文规定, 这也是老美搞不懂的事. 我去过几次后, 知道了有关部门的实际职能和权力范围, 开始运用我的母国语言和文化背景开展工作, 知道了什么事该找谁, 什么事该找领导, 功效很不错; 其次, 我运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心得, 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生产实际问题, 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再有, 我们培训了九名生产技术人员, 他们的质量观念和知识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工厂的产品质量受到国内外客户好评. 这些学生来自各部门, 当我需要他们在现场帮忙配合时, 他们非常热情. 在所有这些因素之上的是, 我感到在一个语言文化习性相通的环境中工作, 我的信息比较灵通, 我与各层次的人打交道更加自如. 在合资企业这样的项目中, 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正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个人有了这些好的感觉, 他的自信和自我满足程度自然大大增高, 所以在我后来的几次trip中, 我每天都很忙碌, 充实, 自在, 愉快.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去的浪潮看来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这一代留学生中会有不少人成为”弄潮儿”. 如果目前你的公司选的合资企业是在内地中小城市, 你还不那么习惯那里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的经历也许可以告诉你, 你很快会适应调整过来, 比起我们当年来美国艰苦奋斗的日子, 这一”回程”可比”来程”容易得多, 你会比老美做得好,你会更加受到中方欢迎, 你也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中美双程票”感怀(1)我的美国同事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