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从《开卷有疑》看“平型关大捷”的真相
(2010-08-08 21:53:45)
下一个
[转贴]从《开卷有疑》看“平型关大捷”的真相
作者——智效民
《开卷有疑》是著名史学家杨奎松的新作。这本读书札记,涉及到孙中山是否爱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的史实、张学良的忏悔、莫斯科与延安的关系、政治宣传与学术研究,以及土地改革、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世人了解中国现代史真相,提供了鲜活的史料和令人信服的依据。
因篇幅有限,我们只能以《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为例,略窥该书风采。众所周知,“平型关战斗”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打的第一个胜仗,至今广为传颂。但是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这次战斗并不像后来宣传的那样。
第一, 当时在平型关正面战场作战的是中央军和晋绥军,八路军是第二战区指挥下的一支机动部队。按照战区要求,115师应该以侧背包抄的方式配合友军作战。不料部队秘密进入预设阵地后,却遭遇日军“战斗力不强”的汽车队和辎重部队。“因此,原来旨在围歼向平型关进攻的日军主力的作战,瞬间变成了歼灭日军补给部队的伏击战。”
第二, 不知什么原因,林彪“并不了解”友军的作战情况。因此他在战斗结束的当天晚是就率部悄悄离开战场,从而“丧失了再度歼敌和与国民党军配合作战的一次重要机会。”于是,当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后,国民党部队因失去机动部队支援而陷入苦战。几天后,平型关终于失守,致使敌人长驱直入。
第三, 平型关伏击战的战绩如何,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战斗结束后,林彪对中共中央军委上报的数字是“歼敌一千余人”,但台湾学者根据他们的研究,认为只有二三百人。为此,杨先生通过仔细分析中日双方战报、特别是林彪发给中央的电报,得出了在整个战斗中,“日军伤亡的人数恐怕在三四百人甚或四五百人之间”的结论。此外,还“缴获了日军100余支完整的步枪”和其他一些装备。
为什么上述情况与我们熟悉的“平型关大捷”相去甚远呢?这主要与毛泽东有关。书中说,当毛泽东接到由朱德、彭德怀送来的报告后,马上草拟了夸大宣传的战报发了出去。“结果,中共方面当天在给南京当局的电报中就出现了延安和前总(引者按:由朱德和彭德怀领导)两个内容大相径庭的平型关战斗捷报,而中共方面用到于各方报纸,自然也都是以毛泽东所拟……的捷报为准”。这样一来,所谓“平型关一战歼敌万余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后来,在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影响下,“平型关大捷”的“气球”越吹越大。杨先生认为,对历史真相的歪曲,至少会产生这样一个悖论:如果装备落后的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就能歼灭大批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那为什么还要上山打游击呢?
能否尊重事实、正视历史,是检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党派乃至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的试金石。我注意到,该书出版后,杨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受一家、一族、一党、一派,甚至一国的情感立场及其意识形态的左右”,是他研究历史的基本态度。如今他的研究成果能够面世,说明我们这个国家大有希望。我还注意到,书中说台湾学者陈永发完成《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之后,还根据吴大猷的意见,与其他人共同编了一套专门写给年轻人读的“最近两百年中国史”。吴先生是著名物理学家,他当时可能正在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因此有这个意见。其实,让著名专家为青少年写普及读物,是五四以来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似乎已经被我们丢掉。因此我认为,杨先生若能根据自己的研究,为年轻人写点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