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庐山会议上,老帅无人支持彭德怀
(2010-05-27 23:53:07)
下一个
[转贴]庐山会议上,老帅无人支持彭德怀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幕。会议原计划从7月2日开始,至15日结束。主要议题是总结经验,继续纠正会议之前已经开始纠正的错误,讨论下半年 和以后4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一些部委的负责人等,共69人。
朱德最早,6月30日与刘少奇一起上山;彭德怀、贺龙6月29日下午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到达武汉,然后换乘轮船,于7月1日早晨到庐山;聂荣臻也是这一天,和周恩来一起上山的;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等人是为参加八届八中全会,于 7月下旬上山的。
彭德怀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工作时间较长,对西北情况比较熟悉,故被分在西北组。从7月3日到10日的8天时间内,在小组会上一连作了7次发言或插话。 客观地说,彭德怀的发言和插话,锋芒毕露,言辞尖锐。还在用脏话骂了毛泽东。在彭德怀写那封被称为“万言书”的信之前,会议开得还是比较轻松的,大家心情舒畅。老帅们在会议间隙,还到各个景点游览了一番,有吟诗的,有下棋的。颇有休假的味道。
但是到了七月中旬,彭德怀表现出焦燥的情绪。指责会议组,将他的发言中针对毛泽东个人的一些极为尖锐的话删除了。为此彭德怀大光其火。要求其秘书 按他的意见给毛泽东写信。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万言书”的那封信。事实上只有三千多字。彭德怀此间,也多次与张闻天,周小舟等人密谋,并由张闻天对信做了部 分修改。并串通了黄克诚,李锐,周惠一批人。从这一过程看,彭德怀的万言书的用意并不单纯。
毛泽东收到彭的信之后,加了一个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 见书”,散发了所有入会人员。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彭德怀见事不妙,多次要求收回这封信,并称这封信是私人之间的交流。其实,由于李锐的倒戈。毛泽东对彭的 用意已了然于心了。此后,在刘少奇,林彪的鼓动下对彭德怀的批判逐步升级。
朱德对彭德怀先是同情,后来也加入到了批判的行列中。林彪当然早就划清了界线。贺龙的调门也很高应排在林彪的后面,聂荣臻也温和的批评了彭德怀,但是所有史料中,均不见陈毅,徐向前,叶剑英的发言,想必也没有说什么好话,否则在邓执政后,支持彭德怀岂不是大功一件??
为什么彭德怀乏人同情呢?黄克诚在他的《自述》中记录这一样事,或许可以一窥彭德怀在老帅心中的印像。毛泽东与彭德怀开玩笑说“老总呀,我们俩订个协议。我死后,你不要造反,好不好?”毛泽东对彭的担心很明显。他并不担心他活着的时候,而是担心他死后。庐山会议结束时,毛彭分手时,毛泽东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们都六十多岁了,要死了。同志们对你有顾虑”
庐山会议,毛泽东也当面批评了彭德怀,“人际关糸处理不好,10个元帅,除自己外,哪个在眼下?”毛泽东向彭德怀提出了建议:“其他元帅经验不见得比你多,也没有程普(三国时东吴的一名老将军——注)那么老。元帅团结在自己周围,疙瘩解开。8个元帅有意见,也不能搞倾盆大雨,发生逆流。对别人要求民主,对自己要求独裁。”
林彪在发言中,痛批了彭德怀:“不少人说你说假话,有野心。长征时讲过,入党,救中国舍我其谁。入党后,情形不同,应该谈出来。在党内也有藐视一切的思想,好犯上……你看风使舵,没有 张国焘蠢,是聪明人,看到不行,采取主动转弯。王明六中全会时,你赶快撇开了,赶快上岸,拿石头打船,以示区别……个人野心,政治方向,灵魂深入,没有脱 胎换骨,危险在此。是一个不驯服的党员……平时以二杆子、张飞出现,一句话不走火,并不随便,是假张飞,不是真张飞,实际是老奸巨猾的本质……你的信一方 面肯定成绩,缺点次要,思想里都是缺点基本,成绩次要。表面是好意,实际要抓辫子,地下档案,控告书,告党状。发表以争取群众,不发则存档案,用意很深, 是坏意!” 贺龙支持了林彪这一看法。
1978年,为彭德怀平反时,党内军内的意见仍然分岐严重。多数人仍然坚持认为批判彭德怀是正确的。邓出面说‘彭还是功劳比错误多”,才勉强平反。但在彭德怀的悼词中,加入了彭德怀的缺点和错误。这倒是一个稀奇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