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艾森豪威尔在乎伤亡

(2010-05-14 22:36:56) 下一个
艾森豪威尔在乎伤亡
  
  1945年,对于极具政治头脑的艾森豪威尔来说,他清楚地知道柏林城是斯大林急欲夺占的目标。为此,他们的百万大军已经推进到了东距柏林城仅几十公里的奥得河、尼斯河一线。对于盟军而言,虽然辛普森的美国第9集团军也到达了西距柏林几十公里的易北河,但他的后勤供应却碰到了巨大的困难,而其他的盟军大部队还离柏林有200公里开外。德军重兵把守的柏林,仅靠辛普森的几万人似乎不可能攻克。
  然而,情况真的那样令人悲观吗?
  事实上,盟军的前线指挥官们和艾森豪威尔的观点相左。辛普森中将直到战后多年还为艾森豪威尔剥夺了他攻占柏林的荣誉而愤愤不平。他坚持认为, 德国人在战争后期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尽量抗击苏联红军的进攻,以掩护盟军部队抢在苏军之前攻占柏林。对于穷途末路的德国人来说,落到怀有强烈复仇心理的苏联红军手里是一场灾难,他们应该更愿意把柏林城交给盟军。事实也是如此,当盟军遵命在易北河止步不前时,有大约10万名惧怕落到苏联手里的德国官兵渡河来降。客观地说,辛普森通向柏林的道路也许是畅通的,尽管他们的最高统帅并不这样认为。
  
  不为他人做嫁衣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在战后成为美国总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赫赫战功和他在政治问题上的惊人洞察力。他清楚地知道,德国战败指日可待,那么接下来就轮到政治家们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了。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德国的行政区划分之后,艾森豪威尔敏锐地意识到东西方对德国占领区的划分肯定要以把德国从南到北一分为二的易北河为界。如此一来,盟军即使打下柏林城,将来在战争结束之后也还要拱手交与苏联,为他人做嫁衣。所以,他对柏林这颗熟透了的桃子毫不动心。
  艾森豪威尔的判断确实高人一筹。就在他着手调整军事部署时,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召开了著名的雅尔塔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如何构建战后格局和如何在德国划分三国的占领区问题。在会上,三巨头从各自利益出发,对占领区的划分及柏林城的归属问题展开了唇枪舌剑,经过反复的争论,终于就德国的分割及美、苏、英、法四国共治柏林的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
  远在前线的艾森豪威尔尽管没有参加会议,对如何划分三国占领区及柏林的原则更是一无所知,但他却凭自己的头脑和经验,作出了与现实惊人吻合的预见。
  
  为避伤亡弃虚名
  
  在美国人看来,即使是以杀戮为目的的战争,也要尽量减少伤亡。艾森豪威尔在研究了德军在柏林城的防御部署之后,认为盟军要想攻下柏林城,至少要付出10万人的伤亡代价,而实际上,苏军在柏林之战中共伤亡了30万人。攻占柏林在政治上无疑是获取二战胜利这顶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留名青史的绝好机会。但艾森豪威尔认为,仅仅为了这些虚名就把成千上万的盟军士兵往纳粹火坑里推,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在他看来,彻底消灭其余德军,干净利落地结束这场战争,才是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
  艾森豪威尔的这一想法遭到了以蒙哥马利为首的英军将领的激烈反对,但却得到了以布莱德雷将军为首的美国将军的支持。布莱德雷直截了当地对艾森豪威尔说:“别理会蒙哥马利那一套,这次战争为他创造的机会已经够多了。如果说要攻占柏林,辛普森和巴顿都比他有资格。”顿了一下,布莱德雷接着说:“我认为进攻柏林可能要付出10万人的伤亡……代价确实太高了。让俄国人去当他们的英雄吧!”
  艾森豪威尔见爱将与自己的看法完全一致,非常高兴,于是大手一挥:“OK!就这么干,让柏林见鬼去吧!我给俄国那位令人尊敬的大元帅写封信。”
  之后,艾森豪威尔亲笔给斯大林写信表明想法,将盟军的进攻矛头指向了德国的其他地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