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甘当农民的将门之女--开国大将徐海东之女徐文金zt

(2009-11-25 21:56:12) 下一个
甘当农民的将门之女--开国大将徐海东之女徐文金

谈起父亲,徐文金总有说不完的话。


当年徐文金(后排右二)与父亲的合影

  核心提示:徐文金的儿子高卫国说,去年,外公徐海东诞辰一百周年时,他和母亲在北京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当记者指着一副标准农村婆婆模样的徐文金说,这就是大将徐海东的亲生女儿,并告诉其生活现状后,几乎所有的人难以置信,有的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在共和国十大将中,徐海东其名如雷贯耳,其事震古烁今。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被誉为“虎将军”。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可有谁知道,他的女儿却在大悟山区当农民,淡然地过着清贫的生活。5天前,记者来到了大悟县新城镇徐海东将军故里,采访了这名大将之女。

  寻访大将之女

  1月13日,记者驱车自武汉出发,一路北行,寻访大将和大将之女伟大胸怀中的平凡故事。

  约2小时后,汽车驶入大悟县城。这座被称为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的县城,在红色革命战争时期,约有10万人参加革命,其中6万人英勇牺牲,涌现出了徐海东、刘华清等党政军高级领导人。

  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毛泽东在评价徐海东时说:“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是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在穿越了连绵群山后,记者来到距县城20公里的新城镇--徐海东将军的故乡。再从镇上步行了近4公里的山路,找到一个名叫灿金套的小村--村里只有10来户人家。

  在村子北边池塘边,有一间瓦房,随行人告诉记者,那就是开国元勋徐海东之女徐文金老人和儿女们居住过的房子。

  不巧的是,瓦屋的大门紧锁。同村的人说,徐文金老人被儿子接到镇上去了。他们说,老人身体差,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她的儿子在镇上租了房子,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老人。回到新城镇,记者来到了他们租住的两间简陋房屋。听说有人来看望她,已是77岁高龄的徐文金老人,颤巍巍地将记者请进屋里。听明记者来意后,徐文金老人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一直惦记着我,你们大老远跑来跑去,俺心里真过意不去。”

  徐文金:我的命是捡来的

  老人讲道:“这几年身体越来越不好,不仅患上了高血压,而且还得了'美尼尔综合症',经常发晕,全身也抖得厉害,好在有儿女的照顾,生活得还不错。二儿子建国在镇上开诊所,经常为我检查身体;三儿子卫国跑客运。因为他们都住在街上,媳妇们硬是要把我接过来一起住,但房子太小,只好又租了两间。”

  老人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和自己的往事。

  解放前,在偏僻的山村,苦难的山民们过着一无土地,二无房子的日子。徐家七代都是替当地窑老板烧窑的“窑花子”。徐海东从小就跟着父亲当了11年窑工,一直到二十多岁,他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受尽了生活的苦难和富家子弟的欺凌,最终决心当兵闹革命。

  1925年,徐海东的大女儿徐文金出生了。这一年徐海东25岁,同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徐海东已在为党开展基层组织工作。他白天做窑活,晚上与革命志士开会,革命力量迅速壮大。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徐海东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被迫离开家乡。夫人田得斋因此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大牢,徐家也受到牵连,共有66名亲人被杀害。面对家破人亡的惨景,不到2岁的徐文金被三伯父徐金元用箩筐挑着连夜逃走。事后,徐文金隐姓埋名,成为灿金套村一户人家的“童养媳”。

  1931年春,田得斋出狱后,便四处打听徐海东的下落,但杳无音信。后来听到传言说徐海东早就牺牲了,田得斋伤心欲绝,万念俱灰。为了养育好孩子,她改嫁到高家。徐文金长大后,便与乡村医生高正凯结了婚。

  徐文金流着泪说:“与其他亲人相比,我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今天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我已经很知足了。”

  “苦日子,我也能过”

  新中国成立后,徐文金得知父亲不仅活着,还做了大官,她一口气跑回娘家亲人的坟前,嚎啕大哭。事后,徐文金暗暗想,父亲为国立下大功,又当了大官,她和丈夫总算可以脱离苦海,找份好工作了。

  1951年,年关将至,几名解放军官兵来到大悟,从大山沟将徐文金接到大连市的一家疗养院。徐海东正在这里疗养,当身着军装、威武高大的父亲走到她面前时,她激动不已,竟忘了叫爸爸。父亲一把抓住她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在大连,徐文金与父亲一起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其间,父亲反覆打听乡亲们和农村的情况,并鼓励徐文金同乡亲们一道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在大连住了两个月后要回家时,徐文金终于将想到城里找份工作的想法向父亲说了出来。徐海东沉默了许久后,才说:“现在刚刚解放,政府负担还很重,你又没有文化,怎能搞特殊化呢?再说,我们流血闹革命图个啥?现在农村有田地种,有房子住,穷苦的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你回到农村与乡亲们一道种田有什么不好呢?”

  徐海东深情地说,战争年代徐家有66人为革命而惨遭杀害,但徐家子女不能因此向政府提要求、添麻烦。

  告别父亲时,徐文金暗下决心,回家乡后好好劳动,无愧于父亲的教导。
  徐文金夫妇先后生了4男1女,孩子的名字都是外公徐海东取的,女儿叫翠珍,大儿子叫保国,老二叫建国,老三叫卫国,老四叫兴国。从孩子的取名上,可见徐海东对外孙的殷切期望。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5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因为经常没有饭吃常常生病,生活的重担几乎将徐文金压垮。一些好心人劝徐文金到北京去找徐海东接济一下。可她说:“向父亲伸手就是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大家能过这样的苦日子,我家也能过。”

  沉重的打击接踵而来。1962年春天,丈夫因饥饿和疾病离开了人世。那时,最大的孩子只有13岁,最小的才6岁。37岁的徐文金迈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之路。她拖着被摔成残疾的右手到生产队里劳动,到山上砍柴送到镇上去卖,以换取孩子们读书的学费。那时,吃饭问题还可以靠野菜加麦麸解决,可她时常因买不起2分钱一盒的火柴、1角钱1公斤的盐而发愁。尽管如此,5个孩子在徐文金的哺育下,都上过小学、初中,其中两个儿子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个儿子在部队当了7年兵。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徐文金同样没有想过,也没有沾过父亲的光,没有向政府提过额外要求。她说,一切都靠孩子们自己努力创造。

  “父亲深深的教育了我”

  让徐文金最难以忘记的是父亲临终前的情形: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含泪逝世于郑州。临终时刻,平时很少听音乐的徐海东,忽然提出要听歌曲《我是一个兵》。伴随着“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那深情的歌声,将军听着听着,流着眼泪合上了双眼。这支歌,唱出了将军的本色,也是将军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记者问徐文金:“作为大将的女儿,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后不后悔?”

  徐文金深情地说:“父亲用言语和行动深深地教育了我。他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大将,但他还是离不开老百姓。作为他的女儿,按照父亲的心愿在农村劳动一辈子,有啥后悔的呢?我自豪的是没有为爸爸抹黑!”

  徐文金老人的儿子高卫国在镇上开客车,他说,这么多年来,他们都没有给政府添任何麻烦。即使有这个想法,也被母亲给“打消”了。高卫国说,他在部队当兵时,曾想让母亲去找徐海东的关系照顾一下,但被母亲拒绝了。

  而据记者了解,在大悟,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徐文金是徐海东的女儿。

  不能忘却的感动

  徐文金的儿子高卫国说,去年,外公徐海东诞辰一百周年时,他和母亲在北京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当央视记者得知他们仍在大悟山区务农时,都惊讶不已。节目播出时,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央视记者拿着话筒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

  “您知道徐海东吗?”

  “当然知道!共和国的大功臣,威振四方的大将!”

  “您知道徐海东的女儿徐文金吗?”

  “没听说过,但应该生活得很好吧。”

  当记者指着一副标准农村婆婆模样的徐文金说,这就是大将徐海东的亲生女儿,并告诉其生活现状后,几乎所有的人难以置信,有的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其实,党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徐文金。逢年过节,当地政府都要派人上门慰问。1997年,徐文金没有电视观看反映她父亲革命业绩的电视剧《北上先锋》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厂家和单位给徐文金老人送来了电视机等电器……

  后记:

  春节将近,走进大山寻访大将的女儿,有着别样的感动。面庞枯瘦,满脸皱纹……这是一名标准的农村婆婆。徐文金回忆起父亲时,眼角几次流下了泪水:“想念父亲时,就抚摩他的照片,回忆他说过的话。”

  记者到来后,徐文金从矮小的屋子里搬出凳子,坐在门前攀谈起来,过往路人行色匆匆。

  如今,徐文金的几个孩子与她一样,默默地厮守着那片红色的土地,用汗水和炽热的情感陪伴着那方苍翠而秀美的山川,像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执着地追求来年的丰收。

  一名随行者在采访结束后感叹地说,大将之女徐文金对生活淡然的态度,足以让一些跑官要官、利用父母权势“发家致富”的人脸红一辈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