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两次建议牺牲台湾换取和平zt

(2009-10-14 19:38:22) 下一个
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两次建议牺牲台湾换取和平

1950年6月24日凌晨,北朝鲜入侵南朝鲜。这一消息闪电般传遍并震惊了整个文明世界。西方民众无不认为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信号。这次入侵的另一个后果是在世界范围内引爆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反共狂潮,其标志性产物是麦卡锡及其主义成为美国社会“主流民意”。

美国总统杜鲁门获悉消息后,当即决定召开国务会议,研究朝鲜问题,并于事发后12小时签发了著名的“白字第三号”文件。该文件共三条,其中第三条是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后来的研究者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个决定让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计划付诸于东流。这大约也是事实,因为此前美国政府已决定放弃台湾。杜鲁门的这个决定让蒋介石喜出望外,知恩图报的蒋介石于5天后的6月29日正式致电杜鲁门:中华民国可以提供33000人到朝鲜参战。主要考虑到因此可能触怒新中国政权,蒋的建议最后被白宫拒绝。

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美国政府为何作出进驻台湾海峡的决定呢?因为当时普遍认为新中国政府是北朝鲜的“幕后力量”,美国政府因此想到利用台湾问题来扼制新中国政府对北朝鲜的支持。

无独有偶,英国政府也想到利用台湾来解决朝鲜问题。不过与美国“保护台湾”相反,它提议牺牲台湾。

1950年7月,英国首相艾德礼建议:立即接纳新中国加入联合国,放弃台湾,以此换取中国停止对北朝鲜的支持。为了让自己的建议更具影响力,英国联合印度共同提出了这个所谓的“和平计划”。

杜鲁门总统顶住压力,拒绝了英国政府的“和平计划”。杜鲁门总统告诫英国政府及其同盟军:“民主国家曾经毫无作为地听任独裁政权侵吞了满洲、埃塞俄比亚和奥地利,而最终不得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存而战”。

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后,朝鲜半岛形势急转直下,麦克阿瑟“仁川登陆”的辉煌战果被中国志愿军一扫而空,联军节节败退,失败主义情绪笼罩西方世界。英国首相艾德礼利用这一时机,再次敦促立即与中共谈判。在英国的提议与鼓动下,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接受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台湾交给新中国政府,条件是新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并从朝鲜撤军。美国政府虽然极力反对并阻挠通过这一决议,却以耻辱的失败告终。

出乎所有人意料,新中国政府竟然拒绝了联大决议。新中国代表提出:联合国立即接纳新中国进入,召开和平会议解决朝鲜问题,在未达成协议前中国政府有权在朝鲜继续作战。当时正值中国志愿军第三次战役展开之际,在锐不可当的胜利面前,今天的我们只能善意地猜测:胜利确实能冲昏人的头脑。

新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激怒了很多中立、同情或支持新中国的国家,联合国大会的风向开始发生转变,美国政府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变化,1月25日,下令第八军转入全面反攻,这回中朝军队开始偿到“节节败退”的苦果,2月1日的联大会议上,在美国政府的提议下,联大通过决议,将中国“抗美援朝”定性为“侵略”。到3月底,联军再次收复汉城,从此,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的声音再也无力崛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