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贴]与其骂人“反华”,不如减少出口

(2009-10-13 18:33:25) 下一个
[转贴]与其骂人“反华”,不如减少出口

2009-10-13 王晓阳

每当国外对中国的出口商品提出质疑或限制措施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学界、企业界往往用两个字做评价:反华。
在我们还没有深入研究对方政策背景时,就匆忙做出“反华”结论,是否太轻率了?
在中国经济越来越依赖出口时,动辄指责贸易伙伴“反华”,是否太幼稚了?
9月11日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采取特保措施;10月7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
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面临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限制措施,难道每一次都指责对方“反华”吗?我们能在这种情绪下去发展国际贸易吗?
我们需要出口那么多吗?


给国际贸易增加点善意
按照国内多数经济学家的分析,轮胎特保案的幕后,是奥巴马总统为了他的医改能够获得选民支持而采取的收买策略。既然看到了这一点,那就更没有必要说人家是“反华”了。民主国家,一人一票,这个很要命,总统每天都得盯着选民的选票,去讨好选民。
奥巴马上台后,要处理金融危机,想借着危机把多年来的医疗体制问题给解决了,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应当理解奥巴马、帮助奥巴马,而不是在他的紧要关头出拆台。一旦他度过这个坎儿,许多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了。
中国国内有些人,一方面指责轮胎特保案“反华”,一方面又试图威胁美国,说轮胎特保案“对美国造成伤害”。这简直是笑话,既“反华”又“损美”,难道2亿多美国人选举出来的总统是傻瓜吗?
轮胎特保案4天之后,中国对美部分汽车、肉鸡产品发起贸易救济立案审查程序。为了不给外界造成这是报复措施的印象(也可能是故意告诉外界这就是报复),中国食品土畜产进出口商会等行业协会表态说:美国对肉鸡产品的补贴,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与此相关的反倾销调查,这些行业协会几个月前就在进行,只是“碰巧跟特保案的时间前后差不多”。
奇怪的是,一些行业协会先是指责从美国进口禽肉的报价远低于其国内售价,严重扰乱了我国禽肉产品的正常销售,然后又说在进口的美国禽肉产品中不断检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其实,不合格产品是另外一个范畴的事情,与贸易救济立案审查无关。行业协会的歹毒,明显过于急迫,且不够老练沉稳。
在中国对美部分汽车、肉鸡产品发起贸易救济立案审查程序后,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那么,下一步呢,中国再继续找一个产品进行贸易报复吗?
如此循环下去,到底谁受的损失大?当然是中国。许多中国的经济学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这种鸵鸟态度没有任何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对出口的依赖有多么严重。
目前,中国在对美贸易中的顺差越来越大,这种局面对中美双方都不是好事。面临巨大逆差的美国,采取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应当得到理解。
中国对出口的依赖越严重,就越需要善意对待贸易伙伴。要拉拢贸易伙伴,而不是去争吵;要在贸易伙伴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对方,这样才能在以后赢得贸易伙伴的帮助。


外汇误区
仅仅是理解美国,委屈自己吗?不是。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出口那么多产品。
中国人对于外汇的迷信已经很多年了。
当年,“出口创汇”成为政府和企业急切的目标。我们把最好的产品都拿去出口,把质量差的产品留给国民去消费,“出口转内销”成为高档商品的代名词。至今,还有很多服装商店树起“外贸服装”的大幅招牌来招揽顾客,这些商店通常分布在城市的次繁华地段,营业面积只有几十平米,主要就是靠“外贸”两字吸引人。
勒紧裤带几十年之后,中国终于拥有了大量外汇,一不小心还成了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我们拿着这么多外汇做什么去了?我们又去投资美国国债了。等于说,千辛万苦赚来了美元后,又主动把这些美元送到美国去了。
买美国国债自然有用意。问题是,我们要考虑成本,考虑代价是否值得。
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在美国的国债是否会大幅度贬值?一度成为许多人担心的问题。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可以稍微减少一些了。因为,感谢上帝,美国人没有开动印钞机使劲印钞票。中国的外汇储备值,幸亏有了美国朋友的善心,才没有被拦腰砍一刀。可是下次呢?如果美国朋友不再发善心了呢?我们自己的钱到底还值不值钱,不能看美国人的心情去决定吧?
中国人靠出口商品争得政府的国际地位,而美国呢,仅仅依靠美国人的消费,就已经在国际上争取了地位。这两个相比较,哪个更合算,谁都看得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沦为给美国人提供产品的制造商。以此自豪就更是愚蠢了。
中国必须降低对外需和外资的过度依赖。
当我们破除了外汇迷信之后,就会对国际贸易争端坦然很多,就会找到自己下一步的出路。


有些出口,不出也罢
贸易保护是个古老的话题。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想在大范围的贸易交流中获得最大收益。
首先应当明白,国际贸易是令大家共同享受经济成果的多赢游戏,而不是“我收益你必损失”的零和游戏,不是打麻将。
其次,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应当出口适合自己出口的,而不是只要出口就好。比如,这次的轮胎特保案和无缝钢管调查,我们来分析:轮胎依赖橡胶,橡胶以来橡胶园,中国的橡胶园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等地。中国橡胶资源其实非常匮乏,70%以上的天然橡胶和40%以上的合成橡胶依赖进口。
自2002年起,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其中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已经高于石油、铁矿和粮食等,列第一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费尽心机去出口轮胎呢?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废旧橡胶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当我们把包装精美的轮胎输送到国外时,给国内留下的是什么?
中国橡胶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想办法如何多出口,而是想办法解决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问题。
再说钢管,这个就更清晰了。这几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给中国造成的创伤还不够严重吗?中国年年进口大量铁矿石,然后在国内经过污染严重的生产环节,又把好的钢铁产品输送到国外。国内老百姓承受了铁矿石的涨价、承受了污染,却让国外享受中国的钢铁成品,同时,还指责中国钢铁倾销。在这个过程中,谁是愚蠢的那一个?
现在,我们应当限制钢材出口,而不是鼓励。有人说,无缝钢管是钢铁业的高端产品,应该出口。这又回到了我们前面说过的为什么要出口的问题上。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优质产品让国内老百姓享用、以取代部分粗制产品,从而降低对进口铁矿石的需要、降低国内环境污染呢?

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导致的是国富民穷;如果能启动内需,藏富于民,那么,中国的国际贸易、国内民生等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这牵涉到一个大的国策:我们发展经济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经济增长而增长,还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与其用经济增长掩饰其他更重要的问题,不如去解决老百姓多年来最想解决的问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