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贴]周总理这样批评动情不动脑的愤..青式爱国:

(2009-09-16 11:17:32) 下一个
[转贴]周总理这样批评动情不动脑的愤..青式爱国:

  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智周恩来》一书,此文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个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上的具体地址是: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6570/147953/8899847.html


  1962年9月,英国贸易大臣埃儒尔告知中国驻英国代办熊向晖:英国政府邀请中国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于当年十二月访英。熊向晖请示国内后答复埃儒尔说,中国政府感谢英国政府对卢的邀请,卢将如期访英。埃儒尔非常高兴,他说,卢绪章访英是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英国政府将在三天内发布消息,希望中国政府也同时发布消息。熊向晖一想,副部长出国访问,提前三个月发表消息,不符合中国的习惯作法。但是他还是对埃儒尔说,英方如何处理,由英方决定。

  第二天,英国政府宣布了这一消息。

  天有不测风云。10月间,印度再次在中印边境挑起武装冲突,我国被迫自卫还击。英国一些政客和报刊借机反华。《苏格兰人报》称,英国政府对中国外贸部副部长访英一事将另作考虑。熊向晖马上去见埃儒尔,要求他澄清舆论。埃儒尔说,这完全不是事实,英国政府对卢副部长的邀请以及访英的日期不会改变。

  过了几天,埃儒尔紧急约见熊向晖。他说,英国政府决定无限期推迟卢的访问,半小时后就正式公布。他个人认为,这不是由于政治原因。

  熊向晖尽力抑制愤怒的情绪,简要回顾了前两次同他谈话的内容。接着指出:英国政府出尔反尔,令我惊讶。卢的访问日期是英国政府提出,中国政府同意的,现在英国政府不与中国政府商量,单方面决定无限期推迟,而且马上就要宣布,对这种非正常作法,我个人表示遗憾。我将报告本国政府,并保留进一步评论的权利。

  回到代办处。熊向晖召集主要外交官开会。熊说,对英国政府这种帝国主义态度,应当予以打击。根据熊的意见,急电外交部和外贸部,说明埃儒尔同熊谈话的情况以及熊的表态,并提出三点建议:(1)向英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2)主动宣布取消卢绪章的访问;(3)削减从英国的进口。

  外交部复电同意熊向晖对埃儒尔的表态,并要熊以中国政府的名义予以重申,但不提保留进一步评论的权利。复电又指出,三点建议不妥,不予采纳,要熊联系中国总的外交政策和对英工作方针,进行研究考虑并复。这显然是表明熊向晖所提建议不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英方针,让他做检讨。熊感到不能接受。在给外交部复电中,熊声辩自己所提建议仅供参考,现服从部里决定,今后将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我国外交政策和对英方针的理解。

  不料几个月后事情出现转机。1963年春,英国再次邀请卢绪章访英,而且访问很成功。这年秋天,熊向晖回国休假,周恩来找他谈话,提及此事。周恩来说,去年你提出三点建议,当时外交部和外贸部基本同意,到我这里挡住了,我让外交部给你泼了冷水,希望你考虑考虑。从你的电报看,你思想不通,我没有再跟你打“电报官司”,现在我问你,当时提出这三点建议,出于什么考虑?

  熊说,我本想当场对埃儒尔提出抗议,鉴于外交工作授权有限,我只表示遗憾;我觉得不够分量,应该用政府的名义提出抗议。英国虽已衰落,有时还有强烈的帝国主义气焰。他们认为需要,就迫不及待地宣布邀请卢绪章访英;他们认为不利,就单方面宣布无限期推迟,这有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味道。我们主动取消卢绪章的访问,可以表现我们的高姿态。我们以自力更生为主,对英国无所求。而英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靠对外贸易,削减从英国的进口,才能刺痛它,加深它的内部矛盾。对英国该拉就拉,该打就打,当时我觉得对这件事有必要给它沉重打击,这是针锋相对。

  周恩来不以为然,他强调说:针锋相对要看全局。接着他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观点:美国对我们封锁禁运,英国却邀请我们外贸部副部长访英。这就有区别,有矛盾,先要抓住这一点。印度是英联邦的重要成员,中印边境发生武装冲突,英国要是按原计划邀卢绪章访英,就不好向印度交待。他们的态度有反复,说明内部有争论,他们决定无限期推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印冲突会持续多久。它只是推迟,留有余地,你为什么要取消,把文章做绝呢?当然,英国的做法不大对头,你向埃儒尔指出来,表示遗憾,这很好,再用政府名义口头重申一下就够了,何必小题大做提抗议?我们的建设以自力更生为主,也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这在开国的时候就宣布了。进口的东西都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是计划经济,突然削减进口,首先对我们不利。英国同我们做生意的都是私营企业,对我们的态度比较友好,削减订货,受损失的是他们,还会落下一个不遵守合同的坏名声,你想到这些没有?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我还是提一提,你有什么意见?

  熊向晖说,卢绪章访英成功,证明我原来的想法和建议错了,但我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总理从方针政策上作了具体分析,使我豁然开朗,对我是很大的教育。

  周恩来又说,我记得你是1919年出生的,已经不是少年,有时还那么“气盛”。外交工作不能意气用事,要有全局观点,从多方面考虑。我这样讲讲,是希望你成熟一些,但不要因此就不勇于提出建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