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抗命将军:三十八军军长徐勤先逸事及其它

(2009-04-19 22:46:39) 下一个
抗命将军:三十八军军长徐勤先逸事及其它

徐勤先将军是84年华北军事大演习的指挥者之一,那次演习可以说是表现我军当时最新装备、最强战斗力的一次演习。文革中解放军以“政治统帅一切”,武艺逐渐疏谈,一支在朝鲜战场上被世人刮目相看的军队,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得似乎是一支不会打仗的军队,没有了军队应有的虎气。有鉴于此,邓想以这次演习为契机,将治军路线转到“正规化、现代化”方面来。尽管当时海湾战争还没有发生,但邓的治军思想应该说还是很有前瞻性的。

那次华北大演习,是一次多军兵种的合成作战演习,演习除海军没参加外,有空军、二炮、陆军等各个军兵种。可我们知道,解放军打仗向来以步兵为主,其他军兵种都是协助,即协助进攻或防御。而且这种协助也往往很机械,例如步兵进攻前,炮兵对对方工事进行摧毁或火力压制,一旦步兵投入战斗,炮兵就没事了。所以,当时的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官中鲜有能指挥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协同作战与协助不同,协同是各兵种联合作战,战斗时要求各军兵种交叉作业。这就要求指挥员能熟悉参战各军兵种的作战特点、配属武器的性能并能根据战役态势选择我方的火力配置作战。

而徐勤先将军是当时解放军中为数不多的有协同指挥能力的高级军官之一,军委能把精锐的第38军军长委任给他指挥,也说明徐勤先将军至少是军中的将才,他还是当时唯一的挂中将衔的军长。

他既然有卓尔不群的才华,可想他决不会是仅仅满足于“服从命令”军人,他有他的思想。这也可能是导致他在六四中栽跟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我们知道,“六四”中真正按时进入指定地点只有第38军和第15军。“六四”进京的有十几支集团军,大部分被街头的学生、市民拦截和冲散以后,或掉头走了,或躲了起来。可这些没完成任务的部队,后来还都立了大大小小的“功”,也算是不妄此行。而作为38军的军长不仅没有立功,还进了监狱,历史也真会开玩笑。

第38军能最后按时进入指定位置,有部分部队是强行开枪突破进入的,但大部分部队能按时进入,却与徐勤先军长的事先谋划有关。在接到军委命令后,徐将军布置了几套进城方案,根据他的方案,部队最后肯定能够到达指定位置。例如方案中有在哪儿哪儿被冲散或拦截后,到第二地点集中出发,再冲散或被拦截,到第三地点集中出发,如此等等,……最后以班为单位到达指定地点。徐将军方案中运用了许多城市巷战的战法,即使现在我军对城市巷战也是比较生疏的。

作为军事作战预案,他的方案唯一不合格的,就是没有允许动用火力武器。因为他制订方案时,压根没考虑开枪----因为对面是民众。人民军队,当然不能向人民开枪,大道理似乎也没错。

当正式命令下达时,有了可以“开枪”的许可。作为职业军人,徐将军知道这意味著什么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不想执行这样的命令。于是,他采取了军人违抗命令时最委婉的做法----称病,并住进了医院。他也确实有病,可邓小平不容,于是事后的“秋后算账”这五年有期徒刑等著他……

其实有能力的人也大有人在,不过多数都选择了远走高飞,当然也不能完全说是出于自私,只希望这些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法助国一臂之力。

《中国「六四」真相》:二十世纪中国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六四」事件,已经过去二十年。然而关於「六四」的众多谜团至今仍众说纷纭,主要原因就是中共对决策过程讳莫如深

学生要运动前没有先想好:为什么要运动?该怎么运动?运动要搞多大,到什么时候为止,运动的对象是谁,运动有没有效果,运动可能造成的结果。

老百姓也不要瞎掺和,本来大家的出方点也和学生不完全一致,学生们想的是一步到位,引进西方的思想文化和民主理念,而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打倒几个官倒,国家经济好些、人民生活好些。

所以当年如能在学生、百姓与政府、军队之间达成一致,最少得到沟通,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运动要以自己的目的能达到才算成功,可是大家为什么要搞对抗?

这么大一个“六四”有没有造就一个领袖级的人物,象印度的甘地,美国的马丁路德金这样的人物?

没有!相互之间没有合作、没有分工,只知道自己捞点政治资本,不顾大局,不擅于把握良机。说白了,搞运动的有心无力,不是治国齐家的大才。

中国需要人才,不是仅仅能做实验、能赚钱的人才,中国的政治需要人才,需要更多优秀的政治家,才能造成更好的气候,学者多出成果、商人获利更多,人民生活康泰。。。。

而“六四”只能说起到了一个相反的作用,让许多优秀的人才因此而落难,实际上,美国人从政治意义上推波助澜的几个例子(如苏俄解体、越战、韩战、南联盟战场)均充满悲剧。经验告诉我们:搞运动和美国人站在一起,是很容易失败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