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饶有兴味的转变:黄埔一期冷欣从将军到史学家

(2009-02-05 11:59:44) 下一个
饶有兴味的转变:黄埔一期冷欣从将军到史学家
文章提交者:温莎公爵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冷欣是鼎鼎有名的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当年就是军校右翼的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冷欣被中国大陆很多人所知道,主要来源于中共的党史教科书,因为冷欣当时任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并兼任陆军第六十三师师长,其部战区范围:东依太湖,西、北以长江为界,包括苏南,皖南大部分地区,和浙江西部长兴一带。因此,当年在江南为地盘问题,冷部经常和新四军苏南的陈粟部搞火并,闹摩擦,因此,后来他是毛润之先生笔下指名道姓的“摩擦专家”之一,和韩德勤将军齐名并列。

1949年1月,冷欣由原国军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被国府最高军事当局改任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担任汤恩伯的助手。同年5月,上海沦陷,即撤退到台湾。

当时的台湾是冠盖如云,将星成堆,拥挤不堪,冷欣也确实算不了什么重量级人物,因此,他归队台湾后,一度生活拮据,与友人共居一屋,生活艰苦,可想而知。1951年6月,冷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1952年7月,任私立强恕中学董事。1954年2月,任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主席。5月,任“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委员。10月,任“国防部”高级参谋,兼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1959年9月,冷欣以陆军中将衔退役。退役后的冷欣依然活跃在历史研究领域。1964年后,应聘任中央警官学校,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的教授,讲授近代史,一生虽为军人,但性喜与文人交往。台湾当代史学名家,多与他有深厚友谊。

他专门研究近代史,因为很多史实,都有亲身经历,颇多第一手史料与创见,极具权威性。因此又被聘兼任国防研究院讲座,并被聘为文化大学华冈教授(终身教授),除应得钟点费外,月领研究费一万元,以示礼遇,冷欣颇引以为荣。冷欣曾著有《汉高祖之成功战略》、《明太祖成功的战略》等文,其中《明太祖成功的战略》一文,于1968年8月,在国际华学会议上宣读。在他的这些著述中,立论严谨,有些识见甚为精辟。

冷欣记忆能力特强,凡读过之书籍,均能了然心中,而不忘记,深为师友所佩慕与赞赏。如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钱大钧、孙连仲、袁守谦等经常与之过从。谈及往事暨经历战役,人名、地方,以及敌我损伤亡一一如数家珍。

据冷欣身边的一个晚辈回忆:他公私分明,在家不谈公事。如答应某人某晚在某公馆参加饭局,总是先叫司机开空车按地址试走一趟,明确去程耗时若干,改道回来需时多少,然后算好时间,准时抵达,因为早到失体,迟到失礼。晚上开车找不到地方白跑费时,主人和其他客人,还在家里守候。又或应邀担任某机关、学校、团体,主持专题演论,他不但预先写好讲稿,而且在家对着录音机试讲,做到准时结束。

冷欣退役后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从家里走到中山纪念馆做运动,6点多回家。回家后写大字,看看书,有时下午还到外面走走,晚间记日记,九时洗澡睡觉。晚年的冷欣,思念家乡,经常反复吟哦:“月是故乡明。”。

冷欣的业余爱好是藏书。他说:“买到好书,是人生一大乐事”。他收藏的古今图书共计一万多册,其中也有许多善本、珍本。冷欣曾有临终遗言,将大部分图书捐赠给私立强恕中学(他是该校董事),剩下精选的部分图书,要等中国统一时赠送给故乡兴化图书馆收藏。冷欣一生都热心支持教育事业。

晚年的冷欣,常到美国的儿女家中和加拿大的朋友家中住住。

1987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一)冷欣病发,因心肌梗塞肺衰力竭,于下午3时45分病逝于台北,遗体葬于台北县汐止五指山示范公墓,享年87岁。

冷欣一生信奉基督教,在未考黄埔军校前,曾有意为传道牧师,只因当时的宣教师,均为外国人,开口你们中国人怎样,闭口你们中国人怎样,多少含有轻视的口吻因而绝了这个念头,但终身信奉基督,始终不渝。最后的丧礼也用基督教仪式。

冷欣的夫人叫马邦贞,夫妇有一子一女,儿子叫春陵,生活在美国,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女儿叫春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