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一直学的《静夜思》也是个山寨版!
(2009-02-04 14:29:52)
下一个
原来我们一直学的《静夜思》也是个山寨版!
李白表达望月思乡之情的《静夜思》在中日两国共同流传甚广。2008年5月,胡锦涛在日本访问,就给学生讲解《静夜思》。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华裔初中生发现李白的《静夜思》在日本的版本与中国不同,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日本是原文,中国则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山寨版。日本版本是,“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与中国除去“牀”字通“床”字外,“看月光”在中国是“明月光”,“望山月”则是“望明月”。
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经常羁旅天涯,望月怀乡,《静夜思》便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笔触清新朴素,语言简洁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中国明代在流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习惯进行改造、整理与删补,以便适合自己的口味,竟然以假乱真了六百多年,《静夜思》在中国就成为至今的版本。改动版中,短短20个字中两次出现“明月”,显得繁琐。原作中的“山月”, 突出了作者所在荒凉偏僻,更容易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寥的心情。读者仿佛回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和李白一起彻夜难眠,一起看山月,一同思乡。改动了的《静夜思》更不尽如人意,无疑于败笔。明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1984年,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就研究认为,《静夜思》在中国被改动过,但是他的分析解释未必尽如人意。而25年前由于传播手段的单一,薛天纬的文章不太为人所知,山寨版的《《静夜思》在山寨文化盛行的中国于是得以传播至今,并视为理所当然,无疑是一种悲哀。民间甚至把《静夜思》庸俗化为“一对狗男女,地上鞋两双”,不仅破坏了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更是对诗人李白的大不敬。
日本一直学习古代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虽然现在一些日本人有些看轻甚至蔑视当代中国人,但是对古代中国的向往和敬仰犹存,对古代中国文化的热爱、熟悉不亚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孩子先学中国史,后学世界史。考大学必考《中庸》、《论语》、唐诗,警察考试题甚至包括秦始皇和董仲舒,没有人不知道孔子、李白、杜甫、白居易,地缘、血缘、文化缘使日本人对中国的寻根热经久不息。
有些东西在中国失掉或者改变,反而在日本保留了原样,让中国人重新发现自己的古代文化。比如日本还在使用繁体字,车站仍用汉字古意“驿”,如东京驿。中央行政机构仍用“省”,如厚生省。在行文上,仍沿用中国古代的竖排而非横排,并执拗地追求最具原生态的原文原作,而不做任何画蛇添足之举,《静夜思》既是明证。在环境上,日本人追求自然美感而非刻意人工雕琢,因此山川河流都保存完好。在饮食上,不喜欢过度烹调造成营养流失,爱吃生鱼片等纯粹自然的食品。修复古迹也遵循原样原貌,不做现代化雕饰。
唐朝许多古籍、诗书传入日本,保存至今,最具原始地保存了中国古人的文化趣味。而宋朝以后,中国对日本影响逐渐削弱,日本难以了解《静夜思》的变化,即使闻之有所改动,日本人也不可能接受,或许还源于对唐朝文化的诚惶诚恐,因此,日本人不敢造次,没有修改《静夜思》这首经典诗作中的任何一个字。凡此种种,均确保了《静夜思》还是李白的《静夜思》,还是唐代的《静夜思》,而不是宋朝人李鬼的《静夜思》,更不是日本人的《静夜思》。
历史文化的“知识产权”应该得到尊重。如果认为不够精彩就可以改动,那么《诗经》《史记》都可以根据后人的演绎而任意为之,无疑会大大削减原作的美感和韵味。无论《静夜思》山寨版多么适合一些人的口味,但是那不是李白的原作。在山寨文化盛行的中国,以恢复《静夜思》原作传播为契机,而不是适应时代变迁任意改动,更有助于了解李白诗歌的原貌和意境,削弱山寨文化负面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