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2025 (3)
又到给车换油的时候了,我没有办法预约换油时间,因为不知道那个时间我能不能有空,所以,从来都是有空去换油的,只是会比预约了要多等些时候。其实我发现有时候并不比有预约等的时间长。
上周的一天我又去车行换油,七七八八要加上这样那样,我需要再多等些时候,于是我就在车行里转了转。好几天连续下雪,气温一直很低,那天正好放晴,气温也回升,2020年的新车都摆在外边,看了看,顺便晒晒太阳。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日本车现在很多部件都是美国的了,包括发动机和其它关键系统。然后呢,还卖日本车的价钱,有点不讲究。所以,买车的时候还真得看好了。我家这车是原装的,现在是没有了。
现在的车,价钱实在是高,质量就不用说了,外观不好看,里面的东西一看也不行。租车倒是很便宜的现在。
车需要车行保养、修理的不少,我去的早,我一般都愿意第一个,看医生、做检查、甚至去哪儿办事儿,宁肯在门外等一会儿不愿意进去排大队。去车行也是,那天一早七点多点我就到车行了。
等我的车折腾的差不多了,人也越来越多了。疫情之下国内人人都带口罩,但美国即便流感爆发,外边戴口罩的人也不多,都是病了的人戴口罩。
那天开始我也是坐那儿等,可发现周围有两个感冒的,咔咔地咳嗽,毫不掩饰。都是老外。我赶紧出去了,在外边老遛也累,就到卖车那边,那边基本没人,坐那儿还挺好的。没多久人家打电话给我,说我的车快好了。
怕人家找我不方便,我回到等候室。看见一个中年偏老年的同胞。带着口罩、毛线手套,坐那儿等呢。大家倒没觉得奇怪,我想,这是感冒了还是预防感冒?后来看她的样子应当是预防感冒。
屋里毕竟比外边暖和,没有多久她就把围脖松开了,手套摘了,口罩也往下拉了拉。但,那天她这样真的有必要,我就坐那里等了没有多久,回来就觉得头疼,鼻子也不舒服,赶紧吃点药把感冒扼杀在摇篮里了。
感冒也是传染病,爆发不爆发都需要注意,尤其在人多的地方。死不了受罪不是吗?不是所有要死的病需要小心,大病都是小病慢慢积累来的。很多研究说,癌症就跟慢性炎症、跟病毒有关系。
不管那么多,也明白不了那么多,还是注意从小事做起,抓起吧。不要因小失大。
人的一生多半都是因小失大,没啥好办法,只能见招拆招了,也就是所谓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至于结果,那都是未知的。所谓的如果... ... 那就会... ... ,都是“大明白”们的热门话题,炒作炒作而已。动真格的,都傻眼。
人生,没有多少事儿是能预防的,不是自己不注意,是有些东西你根本预防不了。车祸,百分之一百的车祸都是因为不好好遵守交通规则,但这是你自己做得了主的吗?我们几次危险都是别人的车滑过来了,别人的车突然想换线头就伸过来了,我们是正常行驶啊!
流感、新病毒也是一样的,美国这次流感大爆发已经死了上万人了,几千万人感染,说了,今年的流感疫苗没有压上这种流感病毒。原来疫苗每年是押宝的。
今年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强烈要求我打流感疫苗,我死活不打。看来我压上宝了,因为今年打疫苗的人白打了。我没打过流感疫苗,看到不少人打完就得一场病,还有人打完难受几天,我感觉我不能打,到时候耽误做饭不行:)
老年人还是得打疫苗,我爸妈每年都打,压上宝的时候管用的,今年他们打了疫苗不舒服了几天,不知道是疫苗的反应还是没管用有点招上了流感,反正很快就过去了,看着也挺难受的。吃点中药,好得快。
总有人特别相信科学。那天我跟一个闺蜜聊天说,我这人啥都信,包括算命:)说完有点后悔,怕人家笑话我,结果她说她原来不信,后来算过一次唯一的一次命,居然特别准,过去的事儿说的准,当时不以为然的未来的事儿,后来也应验了,你说你不信咋办呢?
要相信你觉得不科学的东西,首先要承认你不是完人,要承认,人不能胜天。说你不是完人,你会承认,虽然不情愿,说人不能胜天,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在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太渺小了。现在看,在细菌病毒面前、在小动物面前,人也太渺小了吧。还不承认?
被未知的东西欺负了,还找无知人的责任,岂不是很荒唐?研究出办法来的用办法解决,没辙的赶紧找辙吧,没有什么不治的,都是因为不知才不治呢!
瞎猫也有碰到死耗子的时候,有些成果是在犯错中发现的。你不信?
我原来有个同事,一个机会去英国进修了。在实验的过程中他因为错加了一滴药,发现了新大陆。后来被英国某研究所留下继续研究,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后。听说早几年海归了,估计又赶上了国内的发展大潮吧。
他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聪明到何种程度就不讲了,因为这里有很多人认识他。即便如此,依旧靠错加了一滴药而成功了。
当然不能说,只有错了才会成功,或者说以后要不要靠错去等待成功。而是这个错会让你去实验更多的原本想不到,或本来觉得不可行的方法,去得到更多意外的收获。让你知道,有些东西不能按常理出牌。
所以,不要过分依赖和相信科学,包括科学家。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天才太少了,关键时刻还得靠大众,不是吗?眼下的疫情是这样,疫区的管理也是这样。
有人说,科学家、科学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很有限的。我感觉说得非常有道理。
钟老为非典和这次肺炎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我们也能看得到,他也是在摸索。究竟哪儿是拐点、究竟隔离需要多久?看到不少人期间有抱怨说他说得不清楚。他都说不清楚,说明这是新型病毒,说明我们自己更要小心。而不是他不行。
看到钟南山说,这次要开始就用中药,不要等最后,还给出了各个阶段和不同群体人需要的中药方子,很多网友说他也不讲科学了。
我后来才知道,钟南山不是单纯的西医专家,他原来学西医的,因为在学习期间他爱好体育,书没有读得很好,他太太是电影《女篮五号》的那个原型。钟南山如果不是当年体育那么出色,也许今天身体不会这么强壮。毕业后,他参加工作的时候业务并不很好,后来他又学习了中医,是中西医结合的专家。所以他对中医也是很在行的。
武汉在疫情当中使用中药仅仅30%,而全国是87%,后来换了官,提高了使用中药的比例。现在疫情渐退,医学专家们发现了,西药不能拼命使用,有些药已经不再推荐使用了,因为对脏器的影响太大了,不少重症病人在治疗后病情一度好转,但突然因为脏器全面衰竭而不幸离世。
专家说,抗艾滋病的药,还有一些激素都有病人无法承受的副作用。专家越来越推荐中药要上,而且越早越好。治病不仅仅要靠我们已知的方法,已知的药,也要去尝试我们未知的方法、未知的药。
这些都是我这些日子跟着消息,听专家讲的,不是我自己的观点。所以分享,是因为从中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思考,专家对这些问题的解读,我们要好好思考,它不仅仅说治病的问题,也能让我们悟出更多的道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都拥有了美好的生活,想要幸福快乐地好好活着自然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我们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意味着我们在走向死亡,这个是不可抗拒的,无论贫穷和富有、无论大官和平民都无一例外的。如果有差别,那就在于是活得长一点、短一点,活得舒服一点、受罪一点。
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有些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减少痛苦。现在很多养生方法被人追捧,甚至迷信,也是因为人们都有健康生存愿望的原因。我们不可无视这样的现象,更不能随便说这都是愚昧无知,因为不少土法确实让人至少有人受益了。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适用,这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不会同样适合同样的东西,包括吃喝,包括药。中医专家这次专门强调,中药不能泛泛地大家都吃一种药。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虽然做不到每个人用不同的药,但至少要更多的专家坐下来根据情况,确定出更多的方子,适合更多的人服用。
这个专家的话,我特别赞赏。
记得那年非典,我大姑姐家在北京,那时候也有中药预防的方子,大家都喝,大姑姐家也买了全家按要求喝,喝着喝着,别人还行,大姑姐夫不行了,说喝着太难受了,拒绝继续喝药。
那段时间我们通电话很频繁,记得大姑姐夫,抱怨说不想再喝药了,太难受了。大姑姐就抗议,说为了全家人也必须坚持喝。知道的人不用说了,不了解的上网查查就明白了,那些清热解毒的药,是不能没病长时间喝的,但在当时没有别的方法,又怕传染大家都拼命喝着相同方子的药。大姑姐夫终于还是没有坚持喝,因为实在承受不了那种难受,全家也平安地过来了。
这次疫情中,大家都有经验了,方子也不是单一的了。估计能好很多。
凡事儿都得有经验,做饭做菜是这样,大事儿也如是,话说即便再有经验也有闪失,都是正常的。遇事儿太偏激不好,非黑即白,我对你一定错,都不是实事求是的。其实很多事实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只是还有很多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就像很多悲剧,为啥频繁上演、重复上演。自以为是。
关键吸取教训,谁不知道?下次照旧。历史的经验就是这样的,所以,别气别恼,该谁解决的问题让谁去解决,结果都是原本就在那儿的,很多真不是别人能说了算的。
谁能想得到日本车能走到今天?尼康也在衰败。什么时候我们把一些不愿意看到的,或自己没想到却发生了的,尤其是自己认为不应当发生的事儿发生了,自己觉得可以预防的,可以解决的很好的问题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解决得很好,认为是正常的了,我们就不会那么不理智,不冷静了。
有些问题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有些事实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你再说也无济于事。没有亲临、没有亲历的答案跟实际,跟事实都会有差距。
这个世界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那么多,不是每件事儿都需要每个人都了解的那么细的。说白了,各行其责吧,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好点比什么都强。
大局是这样,一个家里也是一样的,不做饭的无需知道家里几个锅,每个锅都干啥的,多少钱买的,就是跟你说你不觉得瞎耽误工夫吗?哪块抹布好用,多大的合适,多少钱买多少钱不买,用完洗洗再用好,还是用用扔了换新的好?
最近水沫写了篇小说,大家正在跟读,上来就是说两口子分居了,因为啥?太太做完饭先生帮忙往桌上端菜,这时候太太发现老公把是超市的食品袋放饭桌上了,就说:“那么脏的东西怎么放饭桌上?”老公愤怒了,大吼:“碰到了吗?碰到了吗?”终于烦了,分居!
很简单的事儿,家家都有过,也会有,新鲜吗?能不能避免?过不下去了就觉得新鲜,就觉得能避免,过得下去的一辈子都这样来来回回,就不新鲜,就不能避免。小事儿是这样,大事儿也如是!
你说谁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儿?为什么不能避免?谁的责任?是不是值得休掉对方?这些事儿本身非常正常,男人心粗,不做什么家务,对家里环境的要求不高,所以做些让女人愤怒的事儿不奇怪,可对于有些女人来说无法容忍这样的男人,尤其天天在一起生活,那就会导致婚姻破裂,真的换了个男人也许不往桌上放塑料袋了,但根本不管你家事儿了,家跟他的旅店一样。有没有这样的男人,有呀!咋办?哪个更好一点?
小事儿是这样,大事儿也一样。所以,放大小事儿的结果是酿成大事儿,把大事儿看得像小事儿一样容易解决,也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大事儿小事儿都是事儿,发生了都正常!不接受这个现实,你咋办?那就慢慢折腾去吧。
问好园姐!
流感也不可怕,年年都来,常常爆发。我得过H1N1.死了害怕,活了怕啥?我就吃中药好的,没去看医生,那年死了好多人不是吗?注意隔离,最重要。别怕哈,我这儿没人啥人来。咱又不说有争议的话题:)本来他就说不准,自己都哭了。
另外, 我可没有批评他的意思(万一后面有人看留言表误解我哈),只是想说明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 不可置疑的是,他是个病毒方面的专家,统计概率啥的可以有那方面的专家来做。 我的家庭医生和这位病毒专家都告诉我,流感更可怕。我倒是放宽了心去参加了周六的华人春节晚会,发现在场的250人有200人是非华人。 好多同胞担心病毒都没有去。
谢谢!
情人节那天的晚宴,正好跟几个理工男坐一桌。左边的是我们州唯一的病毒专家,碰巧也是石郑丽的大学同学。 大家问病毒专家对武汉疫情的看法,他表示乐观,并说,“钟南山不都说了吗,2月4号是拐点。。。” 桌子对面的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现在研究大气变化的专家)说,“钟南山说得不一定对,他根本不懂数学,对于拐点的计算有问题." 接着各个专业的人讨论,从遥感专家发射火箭找不着北,求助采矿专家帮忙, 到研究海啸的专家寂寞几十年,终于赶上两次海啸。。。等等。 当时听得我,马上对理工男们表示崇拜。 真是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哪。 即便科学家也有局限性。
疫情会过去的,一切都会恢复。期待!
盼望新冠状病毒早日控制.中华大地春暧花开!
换油每次都会发现别的问题,要准备花点钱。我车买的时候优惠终生免费换油:)
你也喜欢这鸟,谢谢!我好不容易拍到。
哈哈哈,也怪,我一向信中医。
艾玛,是展翅奔腾,打错了,哈哈哈。。。
我有一次做鱼该加料酒拿成了醋,后来我一直用醋代替酒,感觉不错呢。
我非常喜欢日本的东西,质量无人能比,可惜现在的车不行了,像机也要不行了。没有常胜将军。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人在做,天在看,一切都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是啊,常常的家常话得到大家的鼓励,很开心。谢谢!
看你的文如聊天, 总是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