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公园里常常看到不少人自己一个人也在逛公园。跟过去我们过去观念里的,一个人做什么都没意思,完全不同了。
也有不少中老年人结伴出行。外出享受生活,已经成了人民生活中的主旋律。
我的同学,同事,都在60岁左右,但身体都不错。除非家里有孙辈的需要照顾,其余的都整天在路上,微信上不少朋友都是经常发些在外旅游的照片,今天到这里了,过几天又在那里了。
住在东北的甚至北京的,到了极冷的天都会去南方避寒,加上这几年雾霾的出现,去南方的人更多了。
相比于过去我们在一个地方一呆就一辈子,甚至祖祖辈辈呆在一个地方,现在的人们真的是太幸福了。能经常换换地方生活,我觉得是件好事儿,至少你总觉得有时事儿做,惦记着又要出门了,要准备出行的东西,要动脑筋,虽然也累,但那种活动,对于闲下来不需要上班了,家里有没有什么负担的人来说,是养生的一种好办法。
出门是需要有经济条件的,由此可见,现在的人还是生活改善了太多了。说起去香港,去坐游轮,都像说去了趟商场,坐了趟公交车那么轻松。
对物价的抱怨,对环境的抱怨,对雾霾的抱怨,越来越少了。房价现在越来越高了,但相对的房屋租赁政策,还有低收入人群买房政策都随之出台了。有些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小一点的房子50万左右也能买下来了。
当然,人们的攀比心还在,不管多年轻的人,都在向上看齐,还没有生孩子就说养不起孩子,生了一个想要生第二胎,就发愁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将来要学外语而且需要一对一的老师,得需要多少多少钱,而不敢先生二胎。
展望未来,总是忧心忡忡。家里经济条件稍差点的就靠两边的父母给带孩子,把老人折腾得不知道自己多大年纪了。孩子大点了,她们也都快倒下了。慢性病加重,老年病一起找上门来,非常的普遍。
现在国内的保姆的薪水也是水涨船高。月嫂的月薪已经上万了。家里一个亲戚生了一对双儿,雇了月嫂两个,满月了,还是的需要两个保姆,只少了一两百块。就这样,两个月嫂还掐架,经常有一个闹着要走的。
想想得有多少钱,能让这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当然有经济条件是没得说的,父母也真的很省心,省力。说实话,我赞成这样的做法,把自己累得要死,能顶两个人吗?肯定不行,再说现在的人跟保姆比,有些活儿真是不会干,累的不行,也干不好。
有本事赚钱还是赚钱,然后花钱找胜任的人做自己胜任不了的事儿吧。就怕自己不行,又没有经济条件,那就只好全家拧成一股绳,盼着孩子快点长大了。当然也不乏老人不相信保姆的,非要自己干,亲戚中也有这样的。第一个孩子把四个老人累得团团转,孩子刚大点了,又生了老二,终于老人们顶不住了,决定要雇个人帮点忙了。
人都得到了实在不行,才舍得花钱,否则觉得那是浪费。每个人怀揣着不同的理念,生活的路走得就不会一样,殊途同归,最后都能明白,但有些就无可挽回了,这也是众多人到老年的时候,状况不同的原因之一。
过去都是无奈,现在可以想开点了。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人得有好身体才能有享受生活的资本,好身体需要方方面面的条件,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
所以,老年人到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确实有一段相当困难的过程。现在国内的养老院慢慢在兴起,但老年人能接受的很少,嫌贵,担心得不到相应的照顾,怕人说儿女不孝顺。还有就说老人中的一个身体尚好,虽然照顾不到另外一个多少,但起码的生活还能将就,这样就有一个想去养老院,一个不愿意去的问题。
其实住家养老也不错,现在不少社区也有小医院,小诊所,还给小区里居民装了紧急报警设备,有哪儿突然不舒服,随时按铃,会有医生上门服务,看着需要上医院的给你叫急救车。这种服务,给老人们带来了一丝安慰,但也有老人担心,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生活没有十全十美的。这样就已经很好了,这些在过去是人们无法想象的条件,现在都成了现实。当然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相信慢慢地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很多人总觉得咱们这还不行,那还差很多。发现了吗?只有还有发展的空间,才能有发展的机会和改变的希望。什么都不是无止境的,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停滞甚至倒退,为了寻找新的出路也会走很多弯路。中国和美国眼下就是这样的状况。
只要还有这不行,那还差很多,就能持续发展。否则就会像美国现在这样,上一个总统的改变的理念没有带来实际的效果,下一个总统就要开始收紧一些政策,改变一些思路,希望能保持自己第一的地位。
谁都不容易,无论谁要想持续地不断地发展,都不容易。自己家也是一样的。
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联系再也不困难了。手机的智能化,使得人们摆脱了孤独寂寞的困境,有点智力的人,都能通过手机消磨自己的时间,还能跟不管多远的儿女,亲友说话,视频。
网络上的信息无穷,也使得人们有了新的陪伴。不管做什么,只要闲下来了,只要觉得寂寞了,手机就在身边。相对于寂寞孤独带给人们的潜在的危害,手机带来的那些问题已经被忽略不计了,所以,走路撞大树的,掉进下水道的,开车玩手机出车祸的,屡禁不止,就更不用说长时间依赖手机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了。
看来手机也是双刃剑。真能让手机充分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带来危害,不容易。
如果没有手机,哪儿来这样的享受。一个人只能看看风景就走了,而这还能留下不少美好的回忆。
手机的相机现在也是越来越好了,不少手机都是长焦和广角双镜头的了。而且效果也是越来越好。但再好,依旧好不过相机。摄影爱好者们还是钟情于相机,虽然相机的价钱越来越高,还是有不少人不断在更新自己的相机。
这次在北京看到不少的外国人,有跟团的,也有自己游的。在公园看到外国人用手机录大妈们跳广场舞的。
这是音乐大厅广场的一角,不少老人聚集在这里,说话,聊天,纳鞋底子,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是由孩子带着出来的,也有不少是保姆带出来的。现在老年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去行动不便的老人,只能呆在家里了,那种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这应当是儿女带着来逛公园的。老太太腿脚不行了,所以得坐在轮椅上,老头儿腿脚还行,但好像记忆力不好了,一边吃东西,一边流口水。
现在国内执法严了。这是在大栅栏里,一家小旅馆门前,执法车,警察,还有记者来处理被投诉的旅馆来了。说是旅行团在这里住,强迫人家买东西了。
说到国内的执法,我们总说执法不严,对于那些违规者,似乎轻描淡写地得不到应有的处理,所以才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
过去,有十几年前吧,我有一个朋友,也在美国,家里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为了父母留下的那点工资积蓄吵架。她跟我说,想回去打官司。我说,你身在美国,回国跟兄弟姐妹因为父母的那点钱打官司,国内的人会笑话死你的,法院也不会受理。她不相信,因为我们关系很好,我就给北京的朋友打了个电话,让她帮我找律师朋友咨询一下。朋友一听就说:“哎呦喂,在美国还回来抢钱,别丢人了。”我还是求她帮着问问,结果是:“律师说了,从法律上来说,父母没有遗嘱,可以争,但从情理上来说,生活在美国回来打官司,说不过去吧,也不值得呀。”人家真不愿意接这样的案子。
后来不了了之了。
现在不同了,无论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出现了不少生活在海外回去跟家人争取财产的。还有不少是跟自己的父母争。
现在的老人身体都好,一个走了,另外的一个也会找个伴,毕竟孩子都不在身边。而现在的老人经济条件好的很多,由于房价的飞涨,很多老人还不止一套两套的房子,所以,那笔钱还是很可观的。跟兄弟姐妹争的有,跟父亲或母亲争的也有。
钱少的,花了律师费,加路费没剩多少,但说出了一口气。而那些家里只剩了父亲或母亲的,单身老人又找了伴的就不一样了,眼看着过世的父亲或母亲的一半财产让一个跟自己家人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感情的女人或男人拿走,无动于衷是不可能的。
也许由于现在这笔钱实在太多了,也许人们对生活在美国的人们了解得多了。律师很愿意接案子,法院受理案子,处理案子和判案也能非常公正了。最后,不管怎样,属于自己已故父母的那部分是肯定会给子女的。
但后来的爹或妈,哪儿肯罢休,一些人就以没钱为借口,不想接受法院的判决,想摆脱法院的判决,拖着不给钱拉倒。有人接受家里拖欠,也就会生出更多的麻烦,有人咬牙坚持法院强制执行,还是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的。
也有些子女通过争取,得到一点点意思意思的钱,但还得跟父亲或母亲签下协议,今后家里的财产与她/他再无关系。
这种巨额经济利益带来的人情淡漠,带来的儿女只能通过把父母告上法庭,最终得到法院的判决,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应当是历史上没有的,至少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过吧?
因为利益带来的矛盾越来越多,国内的很多规矩也越来越多。公证处,过去是没什么人的地方,现在人满为患,要证明,要公证的事儿越爱越多。
一个人的母亲去世了,留下了一张200多块钱的存折,银行要公证,这人跟母亲的关系,公证处要收公证费900。女儿拿着这张存折到妈妈的坟前给烧了说:“妈,您拉下了一张存折,给您带走吧,自己好花花。”
一家人,父亲去世了,房子的名字是父亲的,母亲要换成自己的,说将来房子留给儿子,女儿们不同意,说现在就换成儿女的名字,母亲不同意,说那样自己就没有家了。要想换成母亲的名字,儿女都要做放弃的公证,儿子说现在就直接换成自己的名字,女儿们当然更不同意。于是一家人每天跟谍战一样地折腾着。
我同学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一个存折,因为数目大点,就算做是遗产处理,要证明他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都放弃,搞了很久,我同学像胜利了一样高兴地告诉我:“我爸爸的存折,终于我取出钱来了!”弄得我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带来的新问题。新的规矩也就不断地得跟进更新。
国内现在都有手机支付各种消费了,但银行得有账户才行。过去外国护照是可以在国内银行开账户的,现在短期旅游的签证,就不能在国内开账户了,要有90天以上的旅游签证才可以,但十年往返签证一般给每次旅行时间为60天。看来是真的不缺钱了。
也对,因为银行要有你固定住所的地址,还要有国内手机号,经常要有通过手机确认的事儿,你人走了,钱存这儿,是不行的。当然,你探亲的签证就没问题了。
所以,在规范一些规矩,防范一些问题的同时,也给另外一些普通人带来了不方便。相信很多问题慢慢都会得到解决的。
回国看看,现在海归真是越来越多了,尤其在大城市里。很多无论单身还是已婚的男海归,都会在国内有或养一个小女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人们越来越自立也越来越自强了。很多过去罕见的女强人,现在变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优越感的提高,带来的就是寻找伴侣条件的提高,一来二去女孩子过了最佳谈恋爱的年龄就变成了剩女。而很多剩女的追求目标就是现在的各色海归,无论有家的没家的都成了她们的追求对象。
现在成功的海归,在国内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很多海归在国内的收入不比在外边差,还有免费的住房可以享有。有些房子是赠送的,有些则是给你长期居住的,你在这里就是你的房子,你要走,房子留下。所以,年轻点的女孩子,如果跟了同龄人,何日才能又这样一步登天的条件?
看来,物质的诱惑,远远大于其它。
过去在美国就有一种人,被称做搬运工。就是回国娶了年轻的女孩儿带回来,不久又离婚了,再回去找,再带回来,这样的人现在还是有的。
但没有什么财产积累的人,这样搬运倒还不损失什么,那些有了积累的,还有一些有家室的,麻烦就多一些了。有家室的不用说了,单身的海归现在也聪明起来了,由于担心自己的财产损失,就采取同居不结婚的方式在国内过着有家,又不用担心离婚分财产的美好生活。
剩女们由于放眼于未来,不少人也乐得过这样的日子,你老海归年龄总是越来越大的,总想最后有个伴吧?再说,你海归,到最后真能舍得留下来不归海了吗?多数不会的。所以,想到有一天能跟着去美国,同居就同居吧。等着出头的日子,总会到来的。
有些女孩子为了能更把握地拴住老海归,能更把握地成为未来的美国人,就想生个孩子,这样既不耽误自己当妈妈,也相信这个爹无论如何不会让孩子继续在国内读书生活的吧。
我一个国内的朋友,女儿就是这样找了个海归。别的都行,就是不肯跟她女儿结婚。她问我,生个孩子能不能促成他们结婚。哪怕最后得点孩子的抚养费也好。我知道,在美国是有这样的,即便不结婚,有了孩子也要给孩子抚养费的。但国内的法律咱们不了解,我建议她去咨询律师,她不肯,觉得丢人。
我给国内朋友打电话,咨询了国内的律师。律师说:“在中国婚前同居本身就是非法的,叫做非法同居。所以你生的孩子也不受法律保护的。”我告诉她后,她放弃了这个想法,担心将来有了孩子,那个海归一走了之,反倒成了麻烦。
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说法的,不能让你扔下孩子就走那么简单。就好像现在儿女告了父母还能得到该得的利益一样。有时候想想,太可怕了,这都什么世道啊!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在我们看到祖国发展变化得越来越好的背后,暗藏着很多其它。这些随之而来的东西是好还是坏? 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年迈的父母失去了老伴,儿女远到连一年甚至几年都见不到一面,有人愿意陪伴照顾,自然是乐不得的事儿,那人家年纪轻你很多,照顾了你很多年,希望得到点经济补偿,也是说得过去的。你既不照顾父母,又要人家不图利益地照顾老人,这对于素不相识的人也是不公平的。
有个朋友的父亲在儿女告他的时候,就提出来儿女的不孝顺。但法院没有对儿女不孝做出判决,还是维持了儿女有权利享有母亲那份遗产的判决。那儿女要享有自己母亲的那份遗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最最关键的是,现在这笔遗产实在是数字太大了,上千万,几千万,合成美金也是可观的了。所以无法放弃也成了事实。
那些怀揣着梦想的剩女们,也是一样的,年纪轻轻的,陪伴一个年龄相差很多的男人生活,有些甚至年过半百了,那种付出也不是老海归们能体会得到的。我们正常夫妻一路走来,从年轻一点点陪伴着变老,其实我们对彼此的改变并不觉得怎样,而你突然就跟一个谢顶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承受能力也非一般女孩儿具有的。
所以很多有家室的年轻些的海归,更受国内那些女孩子们的喜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她们的每一天是在怎样的一种心境下生活着,又有谁知道呢?
女人能真正拥有事业的时间不长,但都有追求利益的心理。在自己无法维持高收入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时候,必然希望能有人继续提供这样的生活给自己。这也是那些女孩子愿意跟大叔生活在一起的一个原因。我曾经问过一个条件非常好的剩女这样的问题,她当时这样的回答让我感觉很新奇,现在想来这不就是这样的现实吗?
人们活着不容易,生活着也不容易。无论生活在哪儿,无论环境条件怎样,人们实实在在的日子里却一直都有这样这样那样的忧虑。这些并不会随着外界有更大的变化而改变多少,因为人们追逐最大利益的内心没有改变。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老人能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照,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得无忧无虑,而不再为了利益去做某些牺牲。我们都能按规律办事儿,不要错过自己选择人生归宿的最佳年龄。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中,要懂得忍让,包容,宽容,不要给自己今后重新选择伴侣的机会,因为那样会给自己带来想象不到的更多的麻烦,甚至是伤害!
《2017年北京之行》
)在北京的公园里常常看到不少人自己也在逛公园。
你写得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