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是继《潜伏》之后的又一部极其精彩的谍战剧。
从剧情上说,这是一部相当紧张和激烈的谍战剧,让人看着有心惊胆战的感觉。
跟《潜伏》比较,内容丰富了很多,激烈程度也比《潜伏》厉害。要说《潜伏》里余则成在用相机偷拍潜伏特务名单的时候特别让人感到紧张的话,那么《悬崖》中的每一个情节几乎都让人紧张到了窒息的程度。
张嘉译饰演的地工周乙的形象既有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具有的坚定信仰和机智勇敢,又有每天在刀尖上行走步步惊心的惊险。警察局特务科科长高彬的形象也一改以往反面形象的愚蠢和无知,他那种把谁都当敌人都当成共党的卧底的行事方法,让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惊恐和紧张,尤其是周乙,身处其中每天都感到有暴露的危险。
顾秋妍是上级派到周乙身边的发报员,她和周乙要假扮夫妻,这个情节在《潜伏》里被描写的非常细腻、新颖,那个乡下来的不识字的翠平曾经是让人那么样的提心吊胆,只要有她出现就让人担心由于她的不慎暴露余则成。而这个顾秋妍虽然是曾经在苏联被培训过的共产国际出来的人,她的那种自以为是,那种把周乙的谨慎完全不当回事儿的态度,让人看了不是提心吊胆、怕暴露周乙那么简单,而是让人觉得她根本不适合做一个地下工作者。
顾秋妍丈夫张平汝的弟弟张平均和他的女友由于顾秋妍的擅自行动,通过特殊的渠道让他们给山上送情报,结果情报没有送出去,却牺牲了张平均和他的女友还有特殊渠道里的老宋和他的伙计。在敌人加紧搜索发报信号的时刻,顾秋妍发完报不关机,当领导人老魏要求她关掉信号的时候她说:“不发报的时候是不会被搜索到信号的。”老魏提醒她:“说不定敌人有了什么新技术。”她却在关机的同时撇嘴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这样细致的描写,让人对顾秋妍这个曾经被苏联培训过的谍报人员相当的失望。
还有一次周乙让顾秋妍发送情报,要求她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发完,不可以再重复发报的时候,顾秋妍擅自决定发报两次,因为她没有收到山上人的回复,他担心山上的人如果因为有事儿耽误了一分钟而没有接到情报,而由于她的固执险些暴露了发报机的位置,周乙的:“那成千上万人性命就是他们耽误一分钟的时间的代价。”让人看着那么不近人情的说法,正显示了当时地下工作处境的的险要,顾秋妍认为牺牲自己换来千百万人生命是值得的,而周乙则告诉她:“我们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思考问题,牺牲比生存更容易。”
相比之下《潜伏》中的翠平从开始的大字不识,她把晚秋写给余则成的:“余则成,大笨蛋,我爱你”读成了:“余则成,大鸡蛋,我煮你”让人们在大笑的同时看到了翠平的天真而不是愚昧,到后来,在机场翠平坐在车里看到了余则成,她刚想下车却看到余则成摇了摇头,她马上领会到了他的意图而又退回车里,在余则成在机场学着老母鸡抱窝叫的时候,翠平明白了在他家的鸡窝里藏有情报,这样的进步正是表现了一个革命者成长的过程,让人看了不禁肃然起敬。
剧中对鲁明、刘魁和任警官的描写相当细致,完全可以跟《潜伏》里的马奎、陆桥山、李崖相媲美,不同的是,刘魁由于被周乙从保安局中解救出来,到了最后周乙要被枪决的时候仍然对他存有感激的心情,在周乙即将赴刑场的时候,刘魁送来了烟和打火机。陆桥山由于对余则成的救命之恩的不忘,对余则成的信任让他自己最终丧命在翠平的枪下,任警官是周乙的助手,在周乙要求顾秋妍暗杀掉他的时候,不仅仅顾秋妍下不去手就是观众也觉得他应当是可以被争取的对象,如果周乙不告诉顾秋妍张平均和他的女友就是被任警官枪杀的,顾秋妍是不是最后能暗杀成功都不好说,而鲁明就像李崖一样他对特务科的忠诚,对他的事业的兢兢业业,超出了高彬,就像《潜伏》最后还是李崖发现了潜伏在天津站的共党余则成那样,是鲁明发现了周乙就是他们找了多少年的隐藏在特务科中的那个共党卧底。
从潜伏的难度来讲,周乙难于余则成,因为余则成毕竟是被左蓝争取过来而成为的共党潜伏人员,而周乙是共党直接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因此余则成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当强于周乙,至少可以潜伏的更深。
《悬崖》中联络站老魏和《潜伏》里联络站药店秋掌柜及书店罗掌柜的描写有些近似,他们都有点主观,在大是大非面前并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这也许是当时地下党工作者的普遍问题,不同的是老魏的不坚决导致了顾秋妍最终没有让周乙把孩子带走,结果牺牲了虽然没用了的周乙却是党培养了那么多年也为党的特工工作做出了那么多贡献的优秀特工,罗掌柜没有成功阻止余则成让晚秋转移到后方去,却让晚秋成了一名革命者,最后与余则成一起假扮夫妻去执行新的潜伏任务。
《悬崖》中的顾秋妍在开始接受任务的时候就有些不情愿,来到周乙身边更是抱怨不断,她跟周乙都有内心一些“真实”的表露,他们感觉自己是“上了贼船了,不知这样的日子哪天是个头。”而翠平的抱怨却是因为感觉自己不能真刀真枪跟日本人打却在这里拿金条,打麻将。翠平对革命的忠诚,对余则成的崇拜,对于潜伏事业的认识,完全超出了一个乡下出来的游击队长的认知能力,余则成在左蓝牺牲后那种感情的流露,尤其当他大声地念着《为人民服务》的时候,那种震撼是我们那些年学了多少遍那篇文章都无法体会出的感情。是余则成对左蓝的爱,是左蓝对革命的忠诚,是《为人民服务》对为革命而牺牲的人们的肯定,让余则成从因为爱左蓝而步入革命的队伍,到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共产党的潜伏人员。
周乙对于潜伏生活的迷茫,顾秋妍对于自己潜伏不能见到丈夫的烦躁,与《悬崖》本身要表现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矛盾的表现。这与《潜伏》中余则成由于起初对左蓝的爱,晚秋对余则成的爱慕而最终余则成对革命的忠诚以及晚秋成为一名革命战士相比较有了本质上的不同,看得出来这两部剧通过相同的剧情要表现的内容还是有区别的。
尤其在最后周乙劝说顾秋妍希望她让自己把孩子带走的时候,“你应当理智一些。”周乙说,顾秋妍:“我理智,我怎么理智?我理智了6年,可是我得到了什么?你知道吗,这六年如果没有这个孩子我真不知道怎么能挺过来。”我们当然应当相信,这也许是当时一些地下工作者的真实的内心,可是如果把一个有这样想法的人安排在周乙这样一个出色的谍报人员身边还是挺危险的,而且说这话的时候她已经在周乙身边生活工作了6年了,相比翠平跟着余则成的成长来看相差的就太大了。
《悬崖》的介绍中曾经提到人性,关于人性,编剧是把它用自私自利和付出与求回报的形式来展现的。顾秋妍的6年的理智什么都没得到,似乎是当时人们内心应当有的一种抱怨,或者说是可以理解的一种要求,到了最后了,她有权利按自己的愿望把孩子留在身边,“即使他们抓到了我,还能拿孩子怎么样吗?”这是顾秋妍在周乙劝她让孩子跟自己走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的时候说出的话。一个在地下在那样残酷的斗争环境里战斗了6年的战士,能说出如此低智商的话,并且在周乙已经决定归队走了的情况下,她居然大模大样地带着孩子要乘火车离开,还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候车室里看箱子自己去上厕所,结果孩子被早已监视火车站的特务绑架。
一对夫妻,一个完成了任务撤离归队了,而另外一个却带着孩子继续在这里进行地下工作,而且相同的城市,也许她们要乘火车去别的城市,可是她们应当在周乙之前或至少应当跟周乙同时离开这座城市才合乎情理,这多简单的事情,却安排的这么不合乎情理。
相比顾秋妍的不长进,翠平在脱离了危险后还知道把脸上抹黑了,在大户人家当佣人来掩护自己呢。人性化的东西在《潜伏》里也处处存在着,《悬崖》中当顾秋妍自作主张害了张平均等四人后,组织上决定调离她,周乙没有同意,他想到,这个时候顾秋妍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怕在这个时候调离她,她会难以承受更大的打击,《潜伏》中的翠平同样在组织上决定调离她的时候,余则成考虑到调离后的翠平要有长达3年的时间不能活动,最终没有同意把她调走。
翠平在要离开余则成的时候说:“我走了,你连个热乎饭都吃不上了。”体现出了翠平对余则成的惦念和不舍。而余则成后来也说,在之前是想让翠平离开的,可是当组织上真的要她离开的时候,他已经不希望翠平走了。周乙和顾秋妍每次的分别互道珍重的时候,眼神里也流露出彼此不断变化着的情感。翠平是崇拜和爱余则成的,而余则成则爱的是左蓝,他跟翠平在自己举行的婚礼上那些话,确实令人感动。
《悬崖》中周乙反复提及他的俄罗斯祖母,开始都以为一定在为后边的剧作铺垫,直到顾秋妍给周乙买了一个高级烟盒和打火机,而回到家周乙把俄罗斯祖母留给他的一个手镯送给顾秋妍的时候,顾秋妍用不屑的目光看着手镯说:“就这个,农村老太太都有。”周乙当时露出了一种难言的表情说:“如果你不喜欢,我换个别的送给你。”这个时候让人能体会得到,周乙和顾秋妍的世界观还是有差别的,周乙的俄罗斯祖母没有钱没有地位,却留给了周乙那么多的情感,当周乙把这样一位她深爱的老人留下来的手镯要送给顾秋妍的时候,却得到是哪个农村老太太都有的嫌弃不希罕的感觉,看得出来周乙很在意她的这种表露。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们在一起假扮夫妻6年情感却超越了爱情,如果细想想,即使他们在一起呆的更久也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夫妻。
最离奇的是当周乙离开了顾秋妍,离开了哈尔滨准备跟妻子孩子去苏联的时候那天晚上,顾秋妍在给孩子泡脚铺床的时候看到了那个手镯,孩子看到妈妈拿着手镯在看就问:“妈,你拿的什么?”顾秋妍说:“玉镯。”“这个很值钱吗?”孩子接着问,顾秋妍说:“不值钱。”孩子说:“不值钱你那么喜欢?拿来我看看。”接着孩子把手镯拿过来人躺在了床上,她的头上正好有灯,孩子把手镯对着灯看来看去,好像在辨真伪,看成色,让人在被原本紧张剧情吸引的同时感到了一丝轻松和可笑。在那个年代,生长在那个年代的孩子会是那样的吗?还好,顾秋妍接着说:“最珍贵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值钱的,因为最珍贵的东西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一个7岁孩子就知道要值钱的东西才能喜欢,现在的小孩也许是这样,不过过去的孩子应当不会这样的,这跟顾秋妍在接过周乙送她的手镯时想到的问题上是那么的相像,看来有些思想也确实是可以遗传的。
相比之下翠平和余则成在收到了金条的时候,都是说一定要把它收好了,将来能换几条大枪呢,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当然也许出身也不同吧。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是那个时候的人不是这样衡量东西的价值的,这样的观点贯穿在这样一部谍战剧中有点不搭界,尤其是孩子那么小的年纪有那样的表述和行为,这个应当不是事实,如果用这个来表现真实性还不如说参进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实的不是历史的,在一部表现历史的剧中参入现代人价值观的元素和付出就要有回报的理念,我感觉太不合适了。这就像一部古装戏里如果让古代人突然坐上一辆汽车,那么让人看了不仅仅感觉不真实、不对劲甚至会觉得很搞笑,这一点正是《悬崖》与《潜伏》最大的也是本质上的区别。
最后周乙的牺牲安排的也太憋屈,一个早就知道会被枪决的人,怎么能等着枪决呢,再说还是被宪兵队打死的,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搞这个结局,如果一定要大家看见他牺牲就不如像《暗算》里的钱之江那样牺牲。也还有很多种结局能让大家更容易接受,比如,可以听见枪声看到电视上屏幕打出字来,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打出字,说明周乙的英勇就义,更可以在周乙跟妻子儿子分别后这部剧就结束了。
相比之下《潜伏》的结尾就很好,翠平抱着女儿在山上望着山下的山路,盼着余则成出现在那里,而余则成却被组织上安排又接受了新的任务,跟晚秋一起假扮夫妻再一次潜伏,在他和晚秋站在他们卧室的床前,看着墙上挂着的结婚照,余则成流下了两行泪水,眼前浮现出了翠平的身影,全剧终,这个结尾给人以回味的空间,也让人非常非常的感动。
如果说真实就是抱怨的话,余则成也不是没有,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可是按要求,翠平的介绍不能算数,最后当安排他第二次去执行潜伏任务的时候,联络人告诉他,他的入党申请被批准了,这个时候余则成的表情是复杂的,他看了看对面的联络人,说了那句:“我一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中就包含了他的委屈。
《悬崖》的编剧全勇先说:“我创作这部戏之前,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冲动缘于我对历史真实的向往。我要把当年自己埋在厚厚的资料堆中追寻历史真迹时的那种感动,传达给观众。从前我一直生活在黑龙江,多年来对满洲国时期的历史素材非常感兴趣。当年的腥风血雨,残酷和悲壮屡屡让我震憾。这些震憾来自于真实,来自于史料中那些貌似无心,却掷地有声的对真相的描述。而我们现在所有关于东北的影视和小说作品,大都是虚假的,造作的。一部份缘于僵硬的历史观,一部份缘于作者对那个时代的不了解。我要写一部特殊背景下的情感故事,写一部以人性的真实为出发点的谍战故事。”
“‘真实’是它的生命和本剧存在的基础。无论事件,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都要有深刻的逻辑和行为依据。在这部剧中,从某种意义上,“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看了《悬崖》再看编剧说的这段话,感觉与原剧的表现还是有差距的,真实是我们生活中最最宝贵的东西,但是真实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一定要高于生活,这个高不是瞎编乱造,也不是必须塑造一个高大全的形象,我们纵观今天的无数的谍战剧,确实有让人看着假的,当然也不乏特别优秀的,在谍战剧进入高峰的今天,要想拍出别具一格的,要想超越像《潜伏》这样的优秀电视剧确实有难度,但也不能把今天的现实揉进过去那个年代,把现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在过去人的大脑中,这样的揉入,只能让人看了感觉离奇,感觉不对劲,也就无法达到登峰造极。
谍战,无疑就是过去战争年代的事情,我们要通过一些故事告诉我们的后人,那个年代的人们的真实的生活和战争年代生活的残酷,以及那个年代涌现出来的那些英雄,让今天一些对过去那些历史不了解或了解不多人们从故事中能看到过去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先烈是用怎样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提醒大家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好日子。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这些人是因为过去被灌输了一些思想,所以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想法,其实我想决不止我一个人看了会有这样的感受。
《悬崖》中一些在我看来比较离奇的情节,主要是指反映我党特工人员思想的情节,让我感觉到编剧或者导演是想用一些“真实”让过去与今天接轨,这部剧中的主演张嘉译任艺术监制,我想他也许感到《蜗居》的现实吸引了观众,所以应当把一些现实的东西揉在这部剧里?他说:“其实现在的人跟过去的一样,都在面临一个生存的问题。”其实,《蜗居》能火确实是因为它的真实性,也是生存问题的最好体现,不过过去的生存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在那样一群特殊的人中。我们还要知道,如果剧情不美化宋思明的话,如果把平日里一个普通的不加任何加工的宋秘书原封搬到银幕上,如果不把海藻美化一下,那么还有人喜欢宋思明、喜欢海藻吗?如果单纯地把真实的现实搬上银幕,试想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呢?
所以真实的和现实的东西也要经过艺术加工后,要在高于生活的基础上摆在现代生活剧里展示,而历史剧,反映战争年代的剧就要符合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和世界观,别的不说,至少顾秋妍的女儿莎莎决不会问她妈妈,那个手镯是不是很值钱,顾秋妍也决不会跟周乙大吼:“我理智了这么多年,得到了什么?”这么说吧,即使顾秋妍的原形真的曾经这样想过或说过,那么她也一定不希望今天让我们知道她曾经这样想过或者是说过,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编排这样的内容在这样一部近乎完美的谍战剧里呢?
如果有人喜欢表现现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话,真的应当多排一些像《蜗居》、《人到四十》这样的剧,这里面想怎么表现就可以怎么表现,而且表现的越真实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而谍战剧,就目前来看,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所以除了必要的真实外,一些模棱两可的“真实”应当省略。这样既不影响大家欣赏激烈的剧情又能让大家从中受到教育。
张嘉译的演技绝对是一流的,一直以来就喜欢的他的剧,在《蜗居》之前的很多剧我都看过,当然《蜗居》里的宋思明是他最精彩的饰演,能把坏人演的让人喜欢这个应当是不容易的,就像当年《黑冰》中的王志文。从那以后的张嘉译的演技一直在提高,《借枪》也是一部很好的剧,他的角色可以说又一次地突破了以前的饰演。在这部《悬崖》中周乙再一次地给大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小宋佳的剧我看过不少,不过顾秋妍她演的确实不是特别的好,太弱了,也许由于那些台词的影响吧。如果让李小冉来演顾秋妍,我想应当好一些。这个角色不是特别适合她,当然她的可恨之处也很多,这也应当是她的成功之处。
《悬崖》这部剧,如果抛开揉入的现代人的思想和现在人对真实的认知,可以说确实是一部绝对精彩的、完全能跟《潜伏》相媲美的好谍战剧。
潜伏有旁白,孙红雷不用演,只需要哪里一杵,旁白就开始说这时他心里多么矛盾,多么紧张,还不能表现出来。。
悬崖没有旁白,需要张嘉译使劲演,主要靠背景音乐制造紧张气氛。。
谢谢夸奖,小年快乐!
要慢慢看,不能着急。
值得一看。
惊险程度还是挺高的,现在好剧不多。
确实,不过潜伏就没办法救人。
值得一看。
在文学城影视人生有。
这个联结可以看全集。{爱看巴。或用google打入悬崖二字}
但是太离奇,太假。而且太拖沓,看得冒火。中国的电视剧太烂。
看咱们国内的电视剧,很多时候是看演员的,故事真正经得起推敲的不多,尽管编导们一再强调自己的是最好的,最真实的,可是等大家看到的时候还是会有失望。
不管怎么说,这两部剧是不错的谍战剧,紧张激烈的程度《悬崖》第一,要说更合乎情理还是《潜伏》。
紧张和激烈的程度应当属于一流的,没看过的喜欢谍战剧的朋友可以看看,值得一看。
是的,借枪看了,确实不错。张嘉译的剧都不错。
如果喜欢谍战剧,可以看看。
对,吴站长很难有人超越。这部片子真的经不起推敲。
编剧说的神乎其神,其实我觉得他编的不好,既不真实也不合乎情理。
如果喜欢谍战剧的话,这两部一定要看看。
至少潜伏中表现出男女关的剧情更令人信服。
悬崖里面的剧情编造痕迹太假,剧情许多情节都非常不合情理,如那个怀着身初孕的顾在雪地里滚下悬崖,竟然能逃过猎狗追踪后冻一天一夜安然无恙。还有监视地下党每次总是科长,队长,股长这几个老面孔都要一起在。还有那个地下党老纪竟然能用牙齿要死一条狗,真是神了。等等很多情节无法令人信服。
最搞笑的是演高科长的老头长着一张特别像沙皮狗的脸演戏念台词夸张做作,看他戏的时候真是觉得好笑。比起吴站长还差一截。
这部电视剧不如潜伏.受市场利益的驱使,很多人可以抛开常识任意诠释革命模式,这是相当令人厌恶之事。这一点电视剧市场尤为严重。鄙视那些自视甚高,志大才疏的编创之人。。。
借枪也不错.
潜伏的故事更丰满一些,悬崖的故事有些牵强。
孙红雷的表演装的成份多了些,不是很自然。张嘉译的表演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本色表演占大多数。
总的看来,两个剧都不错,剧本和细节上要能再雕琢些就更好了。
悬崖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谍战剧,至少这么些年我看过的剧里是这样的,美中不足的是揉进了现代人的观念。这个太不应当了。
谢谢支持,这部剧值得一看。正像你说的那样,现在的市场利益带来很多弊端。
看了,借枪也非常非常好。
这部剧一定要看。
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比点评。赞同有关真实的论述。
如此说来这部电视剧远远不如潜伏经得起推敲。这个可以理解,受市场利益的驱使,很多人可以抛开常识任意诠释革命模式,这是相当令人厌恶之事。这一点电视剧市场尤为严重。如此的鱼龙混杂,实属误人子弟,害人不浅。鄙视那些自视甚高,志大才疏的编创之人。。。
其实张嘉译的另外一部片子也很不错,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