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青

拥有健康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创建美好的生活。
个人资料
晓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电影《山楂树之恋》的败笔到底在哪里

(2010-11-02 12:06:27) 下一个

        电影《山楂树之恋》在国内上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海外一直看不到。昨天在新浪网上终于看到了这部倍受争议的影片。

        影片用了115分钟讲述了静秋和老三的故事,这个故事我想现在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尤其听说张艺谋要导演这部片子的时候很多没有看过小说的人都找到这部小说读了读,而还有一些人在看过影片后也又读了小说,是想在比较之后更能体会影片的内容。
 
        我在几年前就读过小说《山楂树之恋》,确实非常感人。作者对静秋和老三的描写细腻而不俗,把那个年代的清纯展示的淋漓尽致,我想这也是这部小说能感染那么多人的重要原因吧。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推荐过这部小说给我的朋友们看呢,当然出生年代不同的人对于小说的理解和接受也是不一样的,自然看过后的感觉也不同,当时在网上也是一样的,很多人感动到读书落泪而很多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落泪。

        最初听说张艺谋要导演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心里就想一定又是跟他先前的那些电影差不多,不会太好的。果然当电影《山楂树之恋》上映后,一片批评声充斥了所有的评论,从演员的挑选到情节的处理甚至有人包括作者也质疑张导演的导演技术。我也曾经为此沾沾自喜过,因为我在电影还没开拍之前就说过,这部电影让张艺谋导演不会太好,我甚至没有期待过看看这部片子,昨天我在网上看了这部片子,今天也想说说看过这部电影后的感受。

       电影的开始确实像张艺谋的所有影片一样,昏昏暗暗的,整部影片好像就没有过晴天,让人看着感觉压抑,想起那部《活着》也是这样的。也许为了说明是文革期间的事情吧?静秋在小说里被描写的确实清纯,而在电影里反映的确让人很难感觉到这一点,无论从说话到眼神都不觉得她有那么可爱,倒是老三更贴近人物的性格。当然小说跟电影一定是有区别的,要在短短的115分钟内把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故事演示的那么吸引人的确是不容易,甚至根本做不到。

        张艺谋曾经很多次说自己就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所以对表现那个时代的故事都很感兴趣。其实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不是少数人,是整整的一代两代人,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说自己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就能把那个时代的故事诠释的非常真实。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给当时的那些人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不过生活在当时的人们并不是像今天我们再来回首那个年代那么感到悲哀,因此在描写那段历史时期的人和事的时候如果都用昏暗来做背景就很难让人感觉真实。也由于是历史,更由于当今社会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淡忘和不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儿了,所以很难理解用那样的表现来让人了解那个年代是可以吸引人的。

        其实就像我们过去都用一些贬意手法来描写国民党,而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里再也没有了那样的情景,可是人们对那个时代国民党的人和事还是能够通过这些新的比较现实的表现手法了解和接受那些故事一样。所以看了《山楂树之恋》,感觉张艺谋的败笔不是对故事演绎的不足,而是对那个年代的描写不是太精确。

        故事是不是感人,不是看演员的难过程度,就像我们读书,有情节能感动我们落泪并不需要有人在我们眼前哭,电影电视剧同样也是,更多的时候演员并没有哭,而他们的述说就能让观众落泪,这才是真正的感动。在小说里当人们读到静秋在医院里最后见到老三的时候都忍不住落泪了,而在电影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静秋站在奄奄一息的老三的病床前的时候并不那么让人难过,而静秋的哭也不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一个人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应当从心而生的,如果只是表面上的流露那就是纯粹的演戏了,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静秋扮演者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情没有由心而生,尤其是眼睛表现出来的都是平平的感觉,尤其是最后的那场哭戏。

        我们说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的小说所以能够感人,就是因为那些文字看上去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而绝不是编出来的,为什么读了小说《山楂树之恋》后很多人都认为是艾米自己的亲身经历,都说这个艾米也许就是静秋呢?同样,一部好戏也要演员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是从自己心里流露出来的才能感人。 很多人对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不满就在于感到对静秋和老三的感情表现的不够细腻,我觉得看了这部电影感觉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至少有一部分对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和事儿有的还是反映的比较真实,就像静秋的母亲发现了静秋和老三的来往后那种忧心忡忡的样子,在那个年代就是那样的,人们在当时并不知道多少年后会是今天这个样子,那个时候一旦你被定性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就像静秋母亲跟静秋说的那样:“档案会跟你一辈子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事实,还有静秋拖着弱小的身子在强迫自己干着根本干不动的体力活儿,就是为了好好表现,好在学校的工作能顺利转正,那个年代就是要靠自己努力的表现,越是干不了的活越要干才是表现好,今天看来这是非常荒唐的事情,而在那个时候就是事实。

        很多人感觉不能理解的很多情节,其实都是真实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是那样的,还有有人说老三给静秋了100块钱太多了,其实就当时老三父亲的位置老三还是能有这100块钱的,过去那个年代多数人赚的钱非常非常少,而有一定级别的干部还是每个月有超过100块钱的收入的。这个也是导演不知道今天的人们已经把文革期间人们的苦难固定在心里了,那个年代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贫困和饥饿,从这一点上来看,张艺谋的编排也是真实的。

      《山楂树之恋》没有能让张艺谋从《三枪拍案惊奇》的阴影里走出来,要说也就算是能挽回一点点影响,一部戏是不是能吸引观众,能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导演确实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从姜伟改编和导演的《潜伏》就能看得出来,选演员固然重要,而导演如何把演员导好这个更重要,从《潜伏》我们也能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所以很多演员都说自己从来不看电视剧,其实这才是演员为什么演不好戏的原因,不但要看自己演过的戏还要看别人演过的戏,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我想导演也应当这样,虚心地看看别人是如何编戏如何导戏的,这样对自己一定会有帮助的。很多人抱着自己过去的路子不肯放,觉得自己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路子让人看了就知道这就是我的戏,岂不知有时候恰恰是这样心理导致了自己毁灭自己。

        《山楂树之恋》,曾经是一部感人的小说,让张艺谋导演给编排成了一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个故事,对于了解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也许是有帮助的,不过要说是一部感人的好电影这个还确实相差的很远很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