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2025 (8)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文章都在说海归孙博士,他的遭遇就不说了,还是说说我对孙博士海归后遭遇的看法吧。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华人开始海归,一些人由于失去了工作,一些人由于身份没法继续还有一些人看到了这是一个归国创业的好机会。我觉得在这茬海归大军中真正找机会回国创业的人不是很多,有一些人甚至是在不了解国情的情况下回去的,结果无奈再一次返回美国的人也不是少数,幸好这些想回来的人还能回来,否则不知道要有多少人会上演多少悲剧呢。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开始有机会到美国学习和工作,几十年来他们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安家落户了,过去有一句话:“不到美国,算不了出国。”也许正是这句话的影响出国的人们更加热衷于到美国。就像现在国内很多人不了解美国一样,那个时候的我们同样不了解美国,刚到美国的时候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的感觉,我们今天还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还记忆犹新。
记得九十年代初国内有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当时在国内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再后来一部书《迈哈顿的中国女人》更是让那些还没出国却想出国的人热捧,他们一边不希望那里描写的是真的,一边被那里的一些情节所惊呆。记得前几年跟一家中国朋友聚会的时候聊起来我们刚刚来到美国的那些年,其中一位先生就说:“我们哪个人没有《北京人在纽约》里王启明的经历?我们哪个人不比迈哈顿的中国女人经历更丰富呢?”这句话至今我都记得。也许有些国内的朋友看到这样的说法会不理解,会说,那干嘛不早一些回来呢?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正因为在海外的华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当人们在海外站住了脚,安家落户了就等于是成功了,这些人为今天的生活所付出的决不是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们能想象的到的。因为那个时候能出国的都是国内的人才,他们如果不出国,都会有比一般百姓好一些的日子,有房子、有比较高的工资、有着各种各样的职称和头衔,至少他们都被称为知识分子,在家里和亲戚朋友当中应当是属于被羡慕的对象。如果要找对象的时候也是很有优先条件的,如果有些人再有了当时很少有的硕士学位什么的就更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了。
而当这些人来到美国就要从王启明和迈哈顿的中国女人做起,这对于原本在国内都没有从这里为起点的人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这些人真的几乎个个都这么过来了,因为他们怀揣着梦想,他们知道今天的王启明和迈哈顿的中国女人就是明天美国某个公司的总裁和老板,当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的梦想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巨大付出实现了。
同时很多人也在这个过程中永远留在了奋斗的起点上,有些人尽管很有才华,但是生活能力比较低,在家里跟工作都忙的情况下发生意外的也有不少,我就知道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自己毕业了有了工作就把太太从国内接来了,后来太太生了孩子不太会带,这个年轻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顾太太和孩子,在有一天早上上班的路上开车睡着了,结果跟对道上的车相撞当场死亡。当他太太想带着孩子带着他回国的时候连张机票钱都没有,结果这个年轻人的同学和华人朋友凑了钱给他们买了机票回国了。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如果他们不出国也许今天这个年轻人早已是某个大学的教授或某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了,他太太和孩子也无需他照顾,家里父母姐妹有的是人会愿意替他照顾他们的。
那个时候中国的情况跟今天大不一样,大学毕业后是包分配的要是研究生还可以选择去北京、上海呢。因此在那个时候出国的人们所承受的压力应当是可想而知的,而当他们在美国落下了脚在遇上被裁员甚至裁员后找不到工作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心理的承受能力再一次面临重大考验,而这个时候这些人已经不再年轻了,不要说要他们重头再来就算是降低一些条件都是挑战。很多人有不止一个的孩子,很多人有着比较大的房子贷款还没付完,很多人还负担着国内家人的一些费用,有一些平日看不见的账到了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巨额的债务背在了每个人的身上。
在我居住的城市就有一个年轻人,他一直有着一份很好的工作,过去有个小一些的别墅已经就要付清了,在大家都换新房子的那几年里他也换了一栋更大一些的别墅,如果没有意外这个房子会在几年内就付清,要说是没什么的,可是就在他刚刚买了房子不久,上一轮的美国经济危机来了,他不幸被公司裁员,太太刚刚从国内来美,根本没有条件工作,他连再找工作机会都没有,因为他每个月的薪水要付房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开车到了山上,在他认为最美丽的地方跃身而下,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美国。这样的例子也不是这一个,我们生活在美国的人都会听说过一些这样的事情,这样让人伤心却无奈的事情。
残酷的现实其实在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现在的中国跟过去的几十年没法比了,中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崛起,这是事实,可是随之而来的同样是紧张激烈的竞争,那种程度其实一点都不亚于美国。国内的一些制度的更改,让很多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加之人际关系的力量根深蒂固因此要想半路参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还想要有自己认为相当的待遇,这个难度应当是相当大的,也许根本就不可能。
很多人说孙博士有忧郁症甚至是精神疾病,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哪个单位能在这个时候接收他呢?有人要给他一个月3800元的工资,这3800元看上去不少,可是他有3个孩子还有老婆要养,他有3个孩子那么他太太的年龄一定也超过40岁了,这样的年龄在国内应当是很难找工作了,想想孩子要上学,大人要吃住,这几千块钱应当不富裕,这不是孙博士要求高。当然你回到中国,要在中国找工作,不是中国一定要养你全家的,所以不能跟人家讲条件,这正是一些海归回去后不适应的地方,尤其孙博士在美国曾经是个人才。
如果我们单从孙博士海归后的一系列事情看是孙博士要求有些高了,可是如果能想象孙博士的经历再看他的心理难以承受这一切也是有道理的。因此在国内不了解国外的情况和海归们不了解国内现状的情况下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的,关键是我们这些依旧生活在海外的人们和国内那些有海外亲人的家人们一定要了解情况,我们要海归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要有回国依旧需要从头再来的准备,而国内有海外亲人的家人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个海归之家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再一次投亲靠友来了。
以我看,海归真正需要海归的不多,很多人都是看到今天国内的人们光鲜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辛酸的一面,要知道我们所看到的他们是同样经历了不比我们差的艰苦经历而有今天的,而且他们如果想保持他们的光鲜就要一直这样拼下去不能喘息,稍有不慎同样会倾家荡产的。我们既然在刚来美国的时候有过那么多的奋斗经历了,何差再来一回呢,其实很多当初华尔街的人现在就在纽约的大街上开着出租车,他们依旧生活的很好,不是吗?当年跟我弟弟在一个公司里工作的电脑工程师现在就在加州当出租司机,我们家人要外出或外出回来都是让他接送的,他们家生活的也很好。所以不必要的海归还是不要海归的好,生活是给我们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只要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能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个人认为这位老兄没有计划性。不管你有才没才,国内的情况是人中拔人,你要有准备才行。
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
1,即使学历很高,但无法适应或任何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人,处处碰壁的人,是人才吗?
2,最近看了电视剧<蜗居>,电视挺好看,但坚定了我不能回国的想法,因为我的价值观与我相差10万八千里。
同意okman之言。我也在美国做过5年博士后,现在有了一份收入相对可观的工作。实不相瞒,我也想回国找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但没人出这个价,那我就待在美国喽。找工作是一个双方的事件,岂能强迫你的雇主?再者中国是你的祖国,怎能强行索取而不讲奉献呢? 有人说北美没有白吃的午餐,难道中国就应该有白吃的宴席吗?
其次,非常同意jefft788之言:“是人才,美国中国都能混”。我个人认为即使孙博士目前没有病,其情商也是很低的。我猜他每天就只知道其专业方面的那点东西。对怎么养家糊口好像不是很通。举个例子,都到到美国8年了,居然连个身份都没搞定,博士毕业后这三年都干嘛去了?有science论文,怎么地也得搞个NIW绿卡什么的吧?!
If you have connections, go to China. Otherwise, stay in USA.
我在国内混了很长时间也当不上manager, 过来2年就当上了manager, 可见"江南为桔 江北为栀"的道理
顶。
人家不想给出他要求的价就说明他不值那么多,不服就回美国找一个愿意出这个价的主。
不必要的海归还是不要海归的好,生活是给我们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只要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能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生活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同时也要接受被社会所选择,没有任何人施压。是否是人才,不是自己说了算。为什么他在美国只有3万多年薪?因为他刚刚毕业,资历尚浅,仅在科学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而已,连副教授都不是,在美国太多这样的俗人了。近几年来国内对海龟也有质量要求:国外学历,国外工作经验5年以上,副教授,5年内在顶尖杂志发表过3篇以上文章,才能成为博导 学术带头人 正教授职位待遇。
孙博士的例子只能说明国内吸收人才政策更理智了。没有本事,哪都混不下去。没有被社会选择,应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不应抱怨社会不识人才。
正因为在海外的华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当人们在海外站住了脚,安家落户了就等于是成功了,这些人为今天的生活所付出的决不是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们能想象的到的。因为那个时候能出国的都是国内的人才,他们如果不出国,都会有比一般百姓好一些的日子,有房子、有比较高的工资、有着各种各样的职称和头衔,至少他们都被称为知识分子,在家里和亲戚朋友当中应当是属于被羡慕的对象。如果要找对象的时候也是很有优先条件的,如果有些人再有了当时很少有的硕士学位什么的就更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