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對比:中國人比印度人生活苦的多
(2009-04-06 01:56:34)
下一个
真實對比:中國人比印度人生活苦的多
來源:環球時報
核心提示:印度總理辛格日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印度的經濟前景要好於中國,因為“印度的民主政治制度更有希望將經濟改革堅持下去”。
總理稱印度經濟前景超過中國
西方媒體一直喜歡拿印度與中國做比較,“龍象之爭”總有説不完的故事。與媒體的喧鬧相比,兩國官方在這一問題上要低調得多。然而,印度總理辛格日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卻“罕見地”表示,印度的經濟前景要好於中國,因為“印度的民主政治制度更有希望將經濟改革堅持下去”。《金融時報》評論説,印度領導人如此直言不諱地發表與中國對比的論斷是非常罕見的。
辛格本周四將出席在倫敦舉行的20國峰會,他在臨行前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對中印兩國經濟前景進行了比較,認為印度這個“世界最大民主國家”更有可能取得長期勝利,相比之下,中國這個迅速增長的大型經濟體具有潛在脆弱性。他説:“中國人擁有某些優勢:一黨制政府本身就是其中一項。但從長遠來看,我更看好印度作為一個正常運轉的民主國家對法治的承諾。我們的體制行動緩慢,但我相信決定一旦做出,便能更加持久。”
《金融時報》説,在全球經濟政策辯論中,中國正承擔起新興市場領導者的角色,辛格這番話意在暗中提醒人們,在G20峰會上討論全球經濟政策時,中國缺少一項關鍵資質,那就是民主體制。報道還稱,辛格這番話也是就國內企業家和國外投資者對其民主責難的一種回應。目前,印度工商界人士以及外國投資者均認為印度政府的決策能力和執行政策能力都明顯低於中國,中國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快速果斷的中央決策能力都讓印度企業家敬畏有加。
辛格還為印度的民主制度進行辯護,他認為,正是民主制度使印度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他説:“1991年以來,印度已經經歷過4屆政府,但沒有一屆政府敢於逆轉我們確定的經濟改革路線。不論政府如何構成,經濟改革的方向不受威脅。這是印度經濟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印度在1991年開始經濟改革,當時辛格是財政部長,被稱為“印度經濟改革之父”。
印度人的工資水平高於中國。中國有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勞動成本比印度低的多。以電視機為例,此次美國對中國實行反傾銷,就是以印度的電視機價格為參考的。印度的原材料及其它成本不會比中國高,唯一高的是勞動力成本,而中國電視機價格低就是因為勞動力工資低。在中國的很多工廠裡工作的中國工人的收入比印度産業工人工資低的多。一些合資企業到中國開工廠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而是因為中國人最能吃苦、工資最低。這些外國工廠在印度根本開不起來,因為印度人要的工資這些老闆給不起,印度人也沒有中國人牛馬般能吃苦耐勞的精神。
中國相對高的GDP沒有讓人民得到實惠。中國的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中國人民難以從中得到實惠。以汽車為例,中國連鄉鎮村的官員都可以坐上進口高檔轎車,僅此一項每年就消耗了中國GDP總值很大的一部分。而印度這種情況是絶對沒有的。除國家用於外事活動外,印度政府官員都坐印度自産的總理牌轎車,印度象國防部這樣的強力機關連空調都沒有,而中國所有的政府衙門都是富麗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員公款吃掉的錢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印度很少。這些都是民衆的錢,所以中國雖然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人民肯定享受不到實惠。況且,中國的 GDP在剔除水分後的真實數字是多少,大概沒人能説清楚。
印度沒有那麼多大蓋火鍋。在中國大蓋火鍋滿天飛,九項大蓋火鍋管一頂破草帽是中國特色。這些大蓋火鍋都是衝著人民來的,每頂大蓋火鍋都是人民的負擔。印度沒有這麼多大蓋火鍋,即使你戴著大蓋火鍋也不能向人民亂收費。中國人光養這些大蓋火鍋就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誰也不清楚中國人要花多少錢來養他們。一些大蓋火鍋領導貪了太多的錢以後卷輔蓋走人跑到國外去。據中國自己報道,近年來卷款外逃的官員有好幾百人,這些人帶走的財富估計可以供養幾千萬兒童上學。
印度沒有官員終身制。印度上至總統下至部門,在任是官員,享受國家的各種待遇,但下來後和平民一樣。但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只要進了官場,除非因腐敗被抓起來,否則國家要養一輩子,直到死為止。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的官員總數和法國總人口差不多,這還不包括鄉村及編外的官員。而中國的國民總值比法國還低,從這一點上看,中國人的負擔比印度大的多。
印度沒有中國普遍存在的爛尾樓。在中國城市隨處可見爛尾樓,這些爛尾樓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十億,要統計中國的爛尾樓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資金存入爛尾樓裡多登天還難。可以説每幢爛尾樓都是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每幢爛尾樓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在中國不知有多少人民的血汗投入了這個黑窟隆,這種現象在印度很少見,這也是中國特色。
發布者: friend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