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谈谈我喜欢的几个电影(二)

(2009-04-04 06:36:59) 下一个
虽然一直喜欢看电影,真正动笔写才知道自己词汇和知识的贫乏,生怕有些杰出的电影被我平庸的语言糟蹋了,可是又按耐不住想写,因为这些片子大都不是大众电影(blockbuster),被接受的范围并不大,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它们。

首先更正上篇谈到的《Being John Malkovich》,编剧是查理考夫曼而不考夫曼兄弟,我大概和科恩兄弟搞混了。下面谈到的就是他的另一部天才之作:

(四)《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The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考夫曼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拿真人开涮,像Malkovich和出现在另一部作品《Adaptation》中的Susan Orlean, John Laroche和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型人物是怎么容许他糟改的。他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喜欢研究人的大脑及其无穷的可能性。在完成了马科维奇大脑游之后,2004年他又以这部修改人类大脑、有选择地抹掉大脑中关于伤心的爱情记忆的奇特幻想,创造了一个动人、感伤而又温馨的爱情故事。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忘记某个人和某些痛苦回忆的时候,特别是感情上的,如同刘德华唱的那句“给我一杯忘情水,让我一生不流泪”。这部影片就是幻想人们终于有一天可以求助机器局域洗脑,抹掉有关爱人的所有记忆和形象。可神奇的是当两个都已经忘记对方的人再次相遇时,他们又鬼使神差地相互吸引、相互爱慕,又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往往会爱上同一类人,而在失去对方后,往往有些记忆是刻骨铭心、不可磨灭的,爱情的力量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强而持久,有时两个人在一起,又有点宿命的意味,也就是国人常说的“缘分”。

这部片子拍的特别的美,背景采用大片的蓝白色调,充满亦真亦幻的味道,情节既让人匪夷所思,又让人熟悉感动,不知道有多少破碎的爱情可以重来?不知道要修几生几世才能再遇到你?

特别要谈到的是影片的两位主演Kate Winslet和Jim Carrey。坦率地讲,Kate 今年凭《The Reader》获大奖有点过了,因为她在片中的表演其实一般,一来戏份不够多(相比男主角),另外形象上也过于知性了点,实在不像个大字不识的人,她在《革命路》中的表演似乎还更好些。然而Kate的确是个非常优秀的演员,我个人认为她最好的表演,就是这部爱情幻想片中的Clementine。04年时Kate还显得非常年轻(可能还没生小孩吧?),而且也已经减肥成功,非常的清秀,她出场时穿着橘色的上衣,一头宝石蓝的头发,明眸皓齿,令人惊艳。她把Clementine那种满不在乎又真实得可爱的性格演绎得流畅生动、不着痕迹,这样自然天成的美丽女生谁会不爱呢?而一向搞怪的Jim Carrey在本片中的表演令我着实刮目相看(姑且算我有这样的资格吧),他身材高大(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内敛忧郁,面对Clementine的主动示好,又感动又谨慎、还有一种莫名的感伤和犹豫,把那种似曾相识又很陌生的微妙感觉表现得恰到好处。一直让他演无厘头的搞笑角色看来实在埋没了Jim可塑性极强的表演才华。

不知不觉竟对一部影片写了这么多,实在是非常喜欢这部曾让我深深感动的影片,也强力推荐给大家,看了这部影片,珍惜身边人,因为他/她也许就是“THE ONE”。

太晚了,只能写到这儿了。还有我特别喜欢这部影片的标题,它取自Alexander Pope 的诗作《Eloisa to Abelard》:


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d *


*摘自Wikipedi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ilik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希望多介绍一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