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6)
2010 (45)
2019 (1)
“好的头脑应该像一丛乱蓬蓬的植物,而不应该像一种草。”这句话是我从网络上看来的,并不知道其出处。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文学作品比较合适。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作品,老想传达一种声音,表述作者对生活的见解,读者也总是试图去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说不出来,就羞愧自己没读懂。纯文学的东西,需要的不是读懂,应该是感动和震撼,是阅读对你心里最隐秘的那个地方的一个撩拨。能够总结出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文学作品,通常不是好作品。生活是深厚多面的,你能用一两句话总结出生活是什么吗?
我外祖父是个神经敏感脆弱的人,我记得他老人家曾经害怕看任何带点不愉快结局的电影电视,因为他会感到压抑。生活里,人人都希望活得快乐,但是生活的本质不是快乐,生活更多时候是颓废忧伤的。文学因为对人类生活的悲伤无助有深刻的同情和关注,才获得它存在的价值和美感。
网络一兴盛,人人都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生活里的压力太大了,不愉快的事情太多,结果大家都抢着制造开心果。不是说悲苦的东西就是深刻的,快乐的东西就一定肤浅。但是文学不是商品,迎合大众口味的文字基本都是垃圾。
bymyheart: 你这段话说得太好了, 比我那些字入骨!
不过正不能矫往。
问好!
这句说得真好: "纯文学的东西,需要的不是读懂,应该是感动和震撼,是阅读对你心里最隐秘的那个地方的一个撩拨".
外祖父那个例子举得好, 我知道的一个朋友也是这样的, 先问结局, 结局悲伤的电影一律不看.
同意过过"好的作家第一是为了自己写作的", 不过如今这世道, 这样的作家很可能要等死后才被认识了, 嘿嘿.
过耳:你加的那句好! 我是有点偏激。不过,你说的带动大众口味,那也是大众追随作家,不是作家迎合大众。
你粉偏激啊,其实是否迎合大众口味,只是偶然。愚以为好的作家第一是为了自己写作的,如果气势强大,自然会带领大众的口味。不过如今的“大众”也不是从前一呼百应的大众了,因为有很多口味不同的“小众”
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