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有个癖好,喜欢看与自己不同意见作者的文章,比如老键。
不一定是对某件具体新闻事件的看法,有时还包括其它方面,比如他今天提到的简中圈。
对我来说,简中圈有点像20年前广东人称外地来的叫北佬,注意,北佬包括广西和云南哈。
你说当时我生气吗?屁,我只能对说这话的人表示同情,文化水平还有地理知识太欠缺啦。9年制义务教育确实需要各地政府多重视。
发现没有,一些经常说简中圈的人其实也在使用简体中文。相反,那些使用繁体中文的地区,比如台湾,香港和澳门,人家不用这个来做歧视用。
说明什么?说明简中圈这种说法本身还达不到歧视心理的要求。所谓歧视,就是贬低别人提到自己嘛。诶,你说简中圈,只能把自己跟着一起贬低。就像人家女人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我们知道那是老娘们在发泄情绪,你一个大老爷们,比如老键,也跟着高喊: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是不是很奇怪。
如果你确实不喜欢简中这个语言环境,为什么不去学繁体字?实在觉得繁体字难记,你学日文和英文也可以呀。
可是你自己语言学习能力弱,只能靠简体中文表达。但你无法解决不喜欢靠简体中文交流的群体,怎么办?我只能建议你看心理医生。
最近跟台大甘怀真教授的视频学习南北朝历史,特别同意他的一个观点。他说互相歧视这个事情其实是好事,是文化融合或文明融合的催化剂。
为什么有歧视心理?看不惯人家嘛。几十年前,你从苏北闯上海,一些家乡习惯带过来,上海人不高兴,然后就歧视你是苏北佬。你气不过,嫌上海话罗里吧嗦,不如苏北江淮官话字正腔圆,你骂回去上海佬。诶,佬来佬去,现在都成了有上海户口的上海人。然后呢,两人团结起来,歧视没有上海户口的海飘。
如果没有互相交流,大家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必要歧视吗?
南北朝时期也一样,东晋衣冠南渡,说自己是正统,所以要对北方那些五胡十六国实施歧视。诶,北方虽然战争多,好几百年天天砍杀,但人家最后弄出个大隋,把天下给统一了。
开国皇帝隋文帝想弄登基仪式,在整个北方居然找不到一套编钟来奏乐。南朝陈国一定歧视啦:靠,你连编钟都没有,搞什么登基?
隋文帝杨坚本来也是瞧不起南京那个简中圈的,想骂回去,但做梦一下,自己这个定于一尊的事一定会被记录到史册的,不能弄得不伦不类。忍一下,派人南下化大价钱到南京把编钟借过来。
不到10年后,杨坚让自己23岁的儿子杨广率军渡过长江灭了南朝陈国。南京人再也没有勇气嘲笑杨坚没编钟了。
然后南北融合,到了唐代,估计仍然还有什么北佬之类的词语,但做学问的和写诗词的不会拿什么简中圈歧视别人了。你见过李白同学和杜甫同学互相歧视吗?
都有文化上的成就嘛,南朝四百八十寺又如何?人家大同那里的云岗石窟能让你占据文化修养高度?
一剑不在乎歧视,或者对歧视不敏感。但一剑对缺少修养的人有一种别样的同情。比如有人说简中圈,我听后谈不上生气,因为他在歧视自己,不是歧视别人。
举例子吧:有人在大街上骂北佬,那是歧视。你忽视就好,实在气不过回骂一句扑街也正常。
但如果有人在大街上自己抽自己耳光,你怎么办?只好让他自己抽啦。就像有人常常弄出什么简中圈词汇到网络上显眼,你就当他自己抽自己就好了。但如果这个人你认识,是老朋友澳洲老键,一剑是不是要写个帖子劝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