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遭到姐妹们批评,说你现在的文字真没意思,以前的犀利哪儿去了?
成天说些无关痛痒的诗词歌赋,于事何补?于世何补?
我说:捷克有个米兰昆德拉都知道吧?
桃花说前几年去世了。
我说:对,他有一本书叫《笑忘录》,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当华约五国的坦克已经开进布拉格的时候,市民们纷纷上街去围堵,但是妈妈还惦记着花园里的花。女儿批评妈妈都什么时候了你还顾得上花?可是妈妈就是惦记花。好多年后女儿发现,一切都是暂时的,反而是花更长久。鲜花永远绽放在美丽的布拉格从,而华约的坦克却早已灰飞烟灭。
姐妹们说啥意思?我们不听洋人的事,你就说你咋这样了吧。
我说那我讲一个中国诗人的故事:此人叫杜荀鹤,他生活在晚唐,没见过一丝丝盛唐的影子,见到的都是破败和腐朽。我从小就喜欢他的诗,他少年时有一首诗叫《小松》,写一棵小松树的成长——
自觉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少年不论古今,都是不知深浅的一段韶华。我初中的时候,也在课桌上写下了一首关于松树的诗,那是学校组织去山里远足,在山顶见到一棵挺拔的松树,一时冲动不能自己,写下了下面这几句话——
迎山风,
纵情笑。
愿长空雷击,
更为妙。
畅浴风雨,
根深叶茂。
伴雷声,
独自豪。
望四邻花草,
我最高。
青云为舍,
紫烟缭绕。
历史上并没有留下杜荀鹤因为这首小诗受到批判的记载,我却因为这几句话成为个人英雄主义、骄傲自大的坏典型。
杜荀鹤这个人很关注社会的不平等,他有一首诗叫《蚕妇》,是讲养蚕妇女的——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他说这些养蚕妇人脸上全无一点江南女子的粉嫩,却平添了一脸饥饿之色。年年说我养蚕辛苦,但为什么我全身都穿着粗糙的苎麻衣服?
他指出了一个社会现实:劳而不获,不劳而获。劳动者根本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因为他们供养了一个不劳而获的阶级!
他还写过一首诗叫《田翁》——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
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杜荀鹤这回写的不是养蚕妇,而是一位衰老的农民。一位白发星星筋力衰竭的老农民,由于没有任何保障,不得不跟自己的孙儿一起下地干活。“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意思是如果官府不能公平地征收青苗税,即便是丰年老百姓也没有饭吃。但这仅仅是一个假设,一个虚拟的前提,因为在晚唐沉重的税赋和贪官污吏的压迫下,“公平”早已不存在了。就是这种“不平平纳”,才造成了“任是丰年也受饥”的悲惨结局。
他还在山中遇到了一位贫困到极点的寡妇,他把他与寡妇的谈话写成了一首诗,名字就叫《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丈夫因战乱而死去,妻子只能穿一身粗糙破烂的苎麻衣衫栖身于茅草屋里。桑树已经废了,田园已经荒了,但官府仍然照常征税。一日三餐靠野菜过活,连野菜的根都舍不得丢掉。捡来的树枝来不及晒干,就那样带着叶子进入灶台。虽然已经逃进了深山,但还是无法摆脱税赋和徭役。
说几句税赋和徭役的区别:诗中说“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指的是两项国家税。种桑便是要养蚕,养蚕就是为了缫丝,这个税叫“丝税”。种地肯定是要出苗的,不管你是什么苗,统统要征税,即“青苗税”。但“徭役”往往是地方政府在国税之外加征的,是非法的。
穷妇人逃入深山,已经是绝境中的最后一步了,但是不管用。
杜荀鹤的登峰造极之作应该是他的《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这是一首语言犀利、批判入骨的政治讽刺诗。通过诗人两次途经胡城县的所见所闻对比,无情的揭露了晚唐吏治的黑暗腐败。去年我曾路过这个胡城县,县里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在喊冤。今年再来,县令却得到了提拔——这“朱绂”就是用老百姓的血染红的!杜荀鹤是很有才气的诗人,短短四句,引入了多重对比:时间上的对比,“去岁”与“今来”;现象上的对比,“民冤与升官”;颜色上的对比,“朱绂”的红与“生灵”的血。
我一直不知道胡城县是今天的哪里,在网络上搜,原来胡城县是唐代的县名,位于安徽阜阳的西北方向。阜阳我熟啊,虽然只路过一次,但名声在外。“朱绂”加身的官员计有——
安徽省副省长、阜阳市委书记王怀忠,受贿517.1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480万元,干预司法,卖官鬻爵,总金额达3.55亿元。
2003年12月判处死刑,2004年2月执行。
安徽省委副书记、阜阳市委书记王昭耀,提拔亲属,卖官鬻爵,干预人事安排及企业经营,受贿704万元。
2005年判处死缓。
阜阳市市长肖作新和时任阜阳市劳动保障局局长的妻子周继美共同受贿3000万元,罪行涉及土地审批、工程承包等。
2003年肖作新判处无期徒刑,周继美判处死缓。
刘家义、刘家坤兄弟:
哥哥刘家义,阜阳市政协副主席、中院院长,受贿超百万,干预案件审判、卖官敛财。
2007年判刑13年,死于狱中。
弟弟刘家坤,阜阳市国土局局长,干预土地审批及旧城改造,与情人共同受贿2900万元。
2013年判处无期徒刑。
还有许多许多许……别登记了,影响不好,让杜荀鹤的在天之灵看了叹气。不过,杜荀鹤也许会惊异另一件事:怎么没人写一首小诗呢?
其实后来他也不写了。
他开始写这样的诗:《自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他开始写这样的诗:《赠质上人》——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他开始写这样的诗:《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他开始写这样的诗:《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姐妹们说:这个杜荀鹤是被有司警告了吗?
我笑:你们的想象力真好,那时的有司没工夫搭理杜荀鹤,是他自己沮丧了。他大概觉得根本阻挡不了大唐的垮台,也就不操心了。那时这样的诗人很多,譬如于濆,他就写过一首以宴会为中心的五言诗,通过描绘达官贵人奢靡的日常生活,揭露了尖锐的贫富矛盾——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十户人家的辛苦劳作才能换来富豪家婢女头上的一支钗,黄昏时分酒足饭饱的富豪们从楼上往下看,没人信那些背着柴走过的穷人也生在中国。
还有一个诗人叫许浑,提起他我就能想起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段话,他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晚唐诗人许浑有一天登上咸阳城楼,望着一派歌舞升平,心有所动,吟道: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谁会信他危言耸听?
姐妹们问:后来呢?
我说:十年后,浙东农民起义,一直闹到王仙芝黄巢起兵,大唐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