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阿城谈张爱玲:北人写南,所以苍凉

(2025-09-08 09:33:38) 下一个

适得其志,逝得其所

文 | 阿城

 

对于张爱玲的死,我其实没有资格置喙。我出生、成长、成熟于一个张爱玲格格不入的社会,这从她的《对照记》图四十六、四十八的说明可以读出,我猜她可能犹豫观望过,终于不能忍受,一走了之。

 

环境再恶劣,没有可以退缩的私人空间,容易死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巨隐隐于心,只有杨绛在小说《洗澡》中写出连心都无法隐的惊心动魄。

 

张爱玲五二年离开中国大陆到香港,五五年再到美国,不料在美国差一点又隐不成。

 

洛杉矶有一位女士是“张迷”,文字及小意象处颇学得有几分,知道张爱玲不见人,就去张爱玲住处附近租屋监视,也叫她惊鸿一瞥瞥到“鸿”出来倒垃圾。终于是晤不到,于是就翻检张爱玲的垃圾,而且将自己的变态写成文章发在报纸上,逼得张爱玲只好搬家。

 

崇拜竟可以像苛政,达到猛于虎的地步,令人不寒而栗。

 

 

我猜张爱玲是一个有“洁”癖的作者,这种洁癖使她最终于生活里拒绝与“脏”或可能“脏”的人来往。

 

我想我自己恐怕就是一个“脏”人,她不打算与我同类的人来往是对的。我身上可能有令人感兴趣、生好感的部分,但处久了,“脏”东西摊开了,就会被人厌恶。

 

坦诚相处,不太是好的意思,你不能保证对方不认为你的“坦”与“诚”是忍受不了的“脏”。

 

张爱玲被人发现死后的次日,洛杉矶华文报纸登出那位女士在桌上铺排张爱玲的垃圾的照片,同日的报纸有美国参议院议员派克伍德因性骚扰而宣布辞职,后被同僚限期离开的新闻,读后觉得世界好像有些许公理可言。

 

张爱玲遗嘱,自己死后请遗嘱执行人立即火化她的遗体,将骨灰抛撒旷野。张爱玲生前不晤人,不应门,不接电话,不回信,这已经是“志”了,张爱玲死后才被人启门发现,可说是适得其志,逝得其所。

 

人生难得“志满意得”,张爱玲做到了,正该为她高兴,不料洛杉矶的华文报纸有些人认为按遗嘱做太过凄凉,治丧人员定二十天后追悼,究竟要如何,仍在商量之中。

 

崇拜张爱玲的人无疑是好意,不忍凄凉。为了尊敬所崇拜的人,却忘了逝者的遗嘱是要尊重的,这是信。

 

逝者不可能再怨再怒了,有感情的只是活着的人,世间若无信,即便是好意,另外的人到底不安。若尊敬张爱玲,就让她按自己要求的方式走吧。

 

所以我想我没有资格置喙张爱玲的生与死,因为张爱玲拒绝做公众人物而且做得干净彻底,我只能对“公众”对她的死的反应置喙。

 

 

张爱玲的公共物是她的文字,我来试着稍稍置喙一下。

 

不妨抄一下我在《闲话闲说》里的一段:

 

“记得是八四年底,忽然有一天翻上海的《收获》杂志,见到《倾城之恋》,读后纳闷了好几天,心想上海真是藏龙卧虎之地,这‘张爱玲’不知是躲在哪个里弄工厂的高手,偶然投的一篇就如此惊人。心下惭愧自己当年刚发了一篇小说,这张爱玲不知如何冷笑呢。于是到处打听这张爱玲,却没有人知道,看过的人又都说《倾城之恋》没有什么嘛,我知道话不投机,只好继续纳闷下去。幸亏不久又见到柯灵先生对张爱玲的介绍,才明白过来。”…………

 
《遥寄张爱玲》(柯灵)与《倾城之恋》(张爱玲)发表于1985年第3期《收获》杂志《文苑纵横》专栏。该图出自《收获年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另外,北人写南,或南人写北,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道理不知道,但我们算一下古今以来的作家,差不多是这样。

 

南人写南、北人写北也有好的,比例上不多。南唐后主李煜是南人写南的好例子,他的词哀婉凄凉,算得绝唱。

 

鲁迅其实在北方很久,文体在北方形成,所以可算是北人,他的《野草》是北方意象,他最简捷犀利的杂文则是写南。

 

张爱玲写南,她的感觉、意象和灵魂是北方的,所以才是苍凉,而非南人写南的凄凉。“苍”是近于无色的黑,北方的狼,整天跑来跑去,却常常在苍茫时分独自伫立良久,之后只身离开。

 

我以前不太理会得张爱玲为何会写苍凉的意象,及至看到她的绝笔《对照记》中写小时候在北方及其家族,于是猜测苍凉在她幼年就渗进心底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