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作者:冯翔、石岩、江梦瑶
原载《南方周末》
中央特科在上海
2014年4月21日早上7点,64岁的涂胜华起床,找出十年前在英国买的黑西服,雪白的衬衣和黑领带,还喷了些香水。这与他平时的打扮反差极大。
他去参加原中共中央调查部(国家安全部前身)部长、周恩来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的葬礼。
吊唁大厅四周排满了花圈,挽联上都是大名字。涂胜华在找自己送的那个花圈,从入口到出口,无果。“或许是被盖在下面了?”他安慰自己。
“不忘故旧讲究历史承前启后——木匠涂作潮后三代廿五人泣”,涂胜华背得出自己写的挽词。尽管父亲已经去世30年,涂胜华要替他还一个人情。1976年1月11日午后1时,送信通知父亲涂作潮参加周恩来遗体告别的,正是罗青长,时任治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1980年,中调部寄来一张请柬:1980年冬某日,在北京市内某招待所略备薄酌,可携夫人前往。
“去吧?茅台、中国红得管够。”涂胜华问父亲。“不去。你喝多了怎么办?”“去吧,去开开荤。”
儿子说服了父亲。大厅里开了十桌,父子俩选了角落里的一桌。宴会进行到一半,低头吃菜的涂胜华听到“扑通”一声,凭直觉知道有人出溜到桌底下了。后来听说那是1935年刺杀汪精卫的总指挥华克之。当时华克之刚从秦城监狱出来,重为中调部座上宾。
众人七手八脚把华克之扶起来,罗青长端着一杯酒走过来,对涂作潮说:“涂老,小兄弟敬你一杯……”
父亲并不多言,一饮而尽。在那个神秘的世界里,父亲代号“木匠”。
1948年西柏坡时代的家庭合影。孩子左起:新华,1939年生于上海,2014年3月去世;延华,1944年生于延安;中华,1942年8月生于上海,满月时父亲撤离,1968年7月26日死于北京电子管厂军管会的非法关押中
“毛主席周总理救救我!”
5岁,涂胜华开始对父亲的“侦察”,在父亲的破包里摸到了一支手枪。那时,父亲是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中央有线电器材公司和大华利食料公司的卸任军代表。
涂作潮有份1.8万字的自传,完成于1956年1月26日。当时,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被打成“叛徒、特务”,与他有过工作关系的人都被调查。专案组几次三番来,涂作潮索性以党内常见的“自传”体例交代自己各个时期的经历、证明人。
自传抄稿一共五份,其中一份上交上海审干办公室,两份交给中央苏区时期的同事、上级;另两份留在涂家。
留在家里的自传,小儿子涂胜华无数次偷看,震惊持续不断:1924年入党;参加过五卅运动并被捕;在苏联留学4年;1931年到了中央苏区,是红军第一个无线电器材厂的厂长;西安事变的当天他就在张学良公馆……
1964年,涂作潮从上海电机厂调入北京的四机部。离开上海前,他特意到极司菲尔路七十六号门外照了一张侧身照。多年之后,涂胜华知道这张照片极不寻常,因为“职业特务从不拍照,怕留下痕迹”。
在四机部,涂作潮的三级工程师职称折算成了司局级待遇。邻居不知道这个破衣烂衫的老头什么来头。他白天干木工、铁匠活,晚上整宿出去钓鱼。钓来的鱼根本吃不了,都拿去送人。送鱼有个固定的点儿,包括横二条胡同的伍云甫家,伍家门房称涂作潮“那个打鱼老头”,并不知道老头曾是伍云甫肩并肩的战友。
1967年,涂作潮终于被他知道的秘密逼到了墙角。四机部军管会派遣的造反派人多势众,住四机部宿舍一号楼的胡灿传听到涂作潮在二号楼的阳台上,用湖南话喊了好几嗓子:“毛主席、周总理,救救我呀,我是涂作潮,我是1924年入党的涂作潮……”
欠我爸爸一篇生平
1984年12月31日,涂作潮去世。1985年1月21日,电子部出面给他办了葬礼。
“我姨夫给共产党干一辈子,死了连党旗都不舍得给他盖。”从上海赶来的表兄嘟嘟囔囔。涂胜华心里一动。几天后,他去找三机部常务副部长刘鼎:“我爸爸死,党旗都没给他盖,您有什么说法没?”
西安事变时,刘鼎是张学良的副官,也是涂作潮的直接领导。1964年涂家进北京之后,往来的人不多,刘鼎是其中之一。
1985年1月31日,涂作潮葬礼十天后,《人民日报》第四版刊出一篇署名魏文伯、刘鼎的文章,标题《革命先烈彭干臣》,内中提到:曾任中央军委委员、南昌起义之后南昌卫戍司令兼南昌公安局长的彭干臣,在苏联留学时先后的同学有朱德、曾涌泉、刘鼎、涂作潮……
但涂胜华并不满足:父亲应该有一篇像模像样的生平——至少占《人民日报》半个版。
1985年,涂胜华干起了商业信息、英文翻译……需要一台电传机。除了向相关机构寄送装机申请,涂胜华还每周寄一份角度不同的申请。四个月后,他接到某主管秘书的电话:以后别往这写信了,你的电传机已经批了。
当时,电视台缺译制片。谁能从英美使馆借到片子,借到几分钟,电视台付几块钱。涂胜华用电传机联系英国使馆文化处。英国人说:以我们的经验,东西借给中国人,一般就要不回来了。“我保证按时还片,我以我的商业信誉担保……”
在中国,商业信誉这个词,英国人已多年没有听到,对突然冒出来的“涂先生”产生好奇。“涂先生”果然如约还片。
英使馆商务处牵线,涂胜华结识了英国一家经营银行机具及印钞业务的公司。1985年11月,涂胜华和这家公司签下代理协议,在“万元户不得了”的年代,拿到了两万元代理费。
从那时起,他拿着当英国“买办”赚的钱,来挖掘父亲的往昔。
“儿子为老子做传,得凭档案”
涂胜华的寻宝图是1956年的涂作潮自传。自传里提到的每个名字,都需挖地三尺。
从父亲1920年参加的湖南劳工会、1924年在上海的入党介绍人和工运战友、1925-1929年在莫斯科留学的每一名中国籍同学,到1930-1940年代在上海中央特科及中央苏区的同事、1957到1964年父亲工作过的上海电机厂、1964年调入的四机部……涂胜华心中有一张巨大的搜寻之网。
1985年1月,何鼎钦被涂胜华拉来“撒网”。涂作潮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的交通员叫何健础,何鼎钦是何健础的儿子,在北京西颐中学当门房,月入40元。涂胜华每月给他开100元,何鼎钦翻遍国图藏1925年上海老报纸,找到涂作潮参与发动五卅运动,被工部局逮捕、关押、释放的全记录。1990年代,何鼎钦跑了18趟潘家园,找到了1967年四机部军管会批斗涂作潮的小报《红旗漫卷》原件。
比文献更难寻觅的是活人。进京后,涂家朋友不多,只与刘鼎、曾三、伍云甫等走动较勤。伍云甫1969年去世,刘鼎1986年去世,曾三1990年去世。刘鼎、曾三在世时,对涂作潮的描述仅限于品质:你父亲的为人,对党绝对忠诚,不管在什么时候……“文革”说他是叛徒,我根本不信……
刘鼎与妹妹、参加中央苏区长征的女红军甘棠在延安
凭着“文革”落难的交情,涂胜华被获准到伍家看伍云甫生前日记,条件是只准抄、不能拍照、不能复印,而且1959年的部分“没有找到”。
1991年,涂胜华给俄罗斯驻北京大使馆写信,向对方提供了父亲的俄文名字、学号和留苏大致时间,询问对方能否代为查询其父在苏联的档案。时间不长,大使馆寄回三页档案,清楚地标注着父亲入学的具体日期。
涂胜华一下上了瘾,在社科院新闻所上学时,涂胜华听美国外教讲过“调查式报道”。此时,他已经想为给父亲写一本传记了。
涂胜华托各种人等到共产国际档案馆、俄罗斯档案馆翻档。线索只有两个:涂作潮的俄文名字“沃罗达尔斯基”和在东方大学的学号2712。
涂作潮的培训成本
到2003年前后,涂胜华从俄罗斯挖到与父亲有关的207页档案,每页搜寻成本超过千元人民币。
这些档案显示:1925年10月,涂作潮一行14人从上海乘一艘苏联运煤船到海参崴,同船还有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中国学生。中国人之间彼此不敢交谈,因为全属偷渡,怕暴露身份。途中,每人每天有1元的补助。已有身孕的张国焘妻子杨子烈也在那条船上,杨子烈的补贴比别人多,她用自己名下的14元钱买了件皮大衣。
1925年11月15日,一行人抵达莫斯科东方大学。两天后,东大支部书记袁庆云向骨干分子彭干臣、张宝仁和汤正清了解新到同学途中表现,大家对涂作潮的评价是“暴躁,喜弄手枪,不知秘密工作,很勇敢,能站在团体以内”。
但1927年12月21日,涂作潮给东方大学校长舒苗斯基写了一封信:要求学习生产手榴弹、炸弹和炸药的专门技术。此前,涂作潮已接受特工训练达半年之久:驾驶、射击、战场指挥、格斗、爆破、毒气、暗杀、密写、密码、印刷、化装、防止说梦话泄密、信鸽技术……
1927年5月26日,由斯大林签署的联共中央政治局105号记录决定为中共培训100名炮兵、空军、通信兵和装甲技术干部。
1928年6月18日,涂作潮和刘伯承、邓颖超、王明等一起,作为旁听代表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会议期间,涂作潮三次向中共中央代表团呈递报告,说自己理论水平低,不适合做领导,希望短期学习工兵技术后,尽早回国参加武装斗争。张国焘和周恩来先后与其谈话,告之中共急缺的是无线电通讯方面的人才。
1928年10月26日,共产国际批准涂作潮、宋廉、刘希吾、覃显猷4人到列宁格勒伏龙芝军事通讯联络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为期11个月。在伏龙芝学校的第9个月,“中东路事件”爆发。在中央“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下,刘伯承、黄平受命在伯力附近的红河成立收容和教育张学良部俘虏的“远东工人游击队”。涂作潮是游击队的无线电机务员。
1929年12月22日,伯力协定签署,游击队解散。翌年3月,涂作潮偷渡回上海。涂胜华根据1929年12月10日联共中央书记处会议171号记录,推算出父亲在苏联4年5个月耗用10666卢布,约合当时中国的11626银元。又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1929年12月24日在政治局特别会议上说,留苏学成回国致用者仅1/5,估算出每有一名涂作潮式人物从苏联回到中国,共产国际的培训成本在58130两白银左右,约合2012年的人民币600万元。
老涂的爹真是“老革命”
1994年,母亲张小梅去世,家里腾出一间屋子。涂胜华把近十年间搜集到的档案、文献制作成展板,大小一共218件/份,把那间空屋布置成“涂作潮陈列室”。
当时已收集到的近两百份苏联档案,涂胜华只展出了二十几件。
1999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藏上海工部局档案到了解密期。2001年1月2日上午9点到晚上9点,涂胜华从那批档案中,翻出100页与父亲有关的内容。
涂作潮1924年5月加入中共,随即在国共合作中加入国民党。2011年8月,涂胜华在台北待了八天,寻遍各种史馆、图书馆:“我想看看国民党的档案里有没有与他有关的信息。”
2003年是涂作潮诞辰100周年。别人不记得,儿子记得。涂胜华在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非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我的父亲母亲》中,看到方志敏的女儿方敏讲述父母。涂胜华马上毛遂自荐,如愿以偿。
涂胜华给上海有关部门写信:今年是涂作潮诞辰100周年,涂作潮跟上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此信同时抄录给了1980年代的上海市委书记胡立教。1931年,涂作潮参与了中央苏区的无线电训练班的教学工作,胡立教是第一批学员。
胡立教见信转给上海的党史办公室,并留言:涂作潮是我的老师,他曾多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今年是其诞辰100周年……能否请媒体做些纪念报道?
从2003年开始,涂胜华就觉得:信息在爆炸。至少得有5到6间屋子,才能把与父亲有关的资料陈列个大概。父亲传记的一稿已经写完,总量已经可以充作一座小型纪念馆。
2005年,涂胜华把妻子的户口迁到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西柳河屯村。妻子获得在该村购买宅基地的合法身份。2006年,涂作潮纪念馆在西柳河屯村动工。
村支书很不放心:什么给老革命弄纪念馆,胡扯,只要你不在这贩毒、制毒、养狗、搞色情交易,我就烧高香了。直到看到涂胜华把大瓦房隔成10个展室,每三面墙上都钉上悬挂三层到四层展板的木条,村支书才相信:老涂的爹真是“老革命”。
涂作潮纪念馆到现在还没顾得上做牌匾。涂胜华是纪念馆的木工、美工、讲解员、研究员、馆长。
2008年,中国某重要证书改版。涂胜华服务的英国公司参与竞标。竞标资料之一是一枚“涂作潮水印”。水印中有涂作潮头像和1940年涂作潮发明的“无形收报机”的电路图。当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男主人公原型李白,就是用这种收报机工作。而涂作潮的头像,则逼真至瞳孔。
主管部门的竞标评选人看着那枚水印,对涂胜华说:“这个是你进入这行的入场券。”此前一年,纪念“秘密战线”代表人物的大型画册《无名丰碑》内部出版,涂作潮名列其中。那位竞标评选人看过《无名的丰碑》。
涂胜华计划给父亲的纪念馆配一批自动讲解机。再往后,他要把纪念馆搬到网上。
“我不是一开始就要给我爹一个历史的公道。我只是觉得他这辈子肯定有冤屈。我有责任把我爹的历史弄明白,说出来。”涂胜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