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1879年,南京鼓楼。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约翰·汤姆逊/摄,大约拍于1868-1872年之间。
报恩寺在中华门外驻马坡,原名建初寺,又曰阿育王寺,明永乐十年工部重建大报恩寺造九级琉璃塔,至宣德六年凡29年始成,太平天国运动时被太平军毁坏。
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约翰·汤姆逊/摄,大约拍于1868-1872年之间。
1906年,南京, 分离织布棉线。
1910年,南京,明故宫五龙桥。杉江房造/摄。
1910年,南京乌龙潭。杉江房造/摄。
1910年,夫子庙与秦淮河里的画舫。杉江房造/摄。
1910年,南京,夫子庙东边的江南贡院。杉江房造/摄。
1910年,南京仪凤门,这里是从下关码头进入南京第一座城门。杉江房造/摄。
1910年,两江总督衙门。杉江房造/摄。
总督衙门位于南京市长江路292号。1853年,太平军攻进南京后,洪秀全在总督署衙门基础上扩建为天王府。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此设立了临时大总统府,后为民国政府所在地,也就是现在的总统府。
1912年,南京火车站。
1919年,南京,北门桥街市。
晓庄学校,右边的建筑就是犁宫。大约拍摄于1924-1944年之间。
1927年,南京大学。
南京鼓楼。大约拍摄于上世纪20-30年代。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移至南京中山陵。
1930年代,南京,下关大马路。
1931年,南京,民国时期的夫子庙小学。
1932年,南京,街上行人。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工商部所在地。
1932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正在看书女学生。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由美国人创立于1913年。
1932年,南京, 挹江门南侧小桃园城墙。
1934年,南京,中山陵。
1935年,南京市健康儿童比赛,获胜的宝宝很可爱。
1936年,南京,中央大学美术教授张书旂的女弟子在观看他作画。 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
1935年7月22日,南京某街头十字路口。
1935年,南京市举办的一场演讲比赛上,初次上台讲话的童子军面对观众,害羞的竟忘词了。
明国时期,明故宫午门遗址。
民国时期,南京城南,秦淮河某桥上卖豆芽的菜贩。
1937年,南京下关惠民河。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中华门,中华门被爆破的瞬间。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的太平路。
1937年12月17日,南京中山门,日军入城仪式。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国民政府门楼上插上太阳旗。
1937年12月,南京,在中山陵留影的日军。
1937年12月,南京,日军命令战俘自行挖壕沟,随后以刺刀将他们活活地刺死。
1937年12月,南京,日军屠杀战俘。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日军残杀南京百姓。
南京五台山上,建于1940年的日军神社,为侵华日军阵亡的将士招魂。
1941年3月,南京,汪伪政府周年庆典。
汪伪国民政府所在地,原为国民政府考试院,解放后为南京市政府所在地。照片大约拍摄于1940-1945之间。
1940年代, 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前的人群。海达·莫理循/摄 。
民国时期,南京郊区的农家妇女。
民国时期,南京,街上做葱油大饼的摊贩。
民国时期,南京,秦淮河某桥上卖菜老妇。
1940年代,南京中华门外的窑湾街石拱桥。
1940年代,南京城南,龙门街附近的永安商场。
南京,被日军摧毁的光华门。志波杨村/摄,照片大约拍摄于1940年左右。
南京,墙上的标语。志波杨村/摄,照片大约拍摄于1940年左右。
南京,中华路上的交通警察。志波杨村/摄,照片大约拍摄于1940年左右。
南京,街边小食摊。志波杨村/摄,照片大约拍摄于1940年左右。
南京,街头乐团。志波杨村/摄,照片大约拍摄于1940年左右。
南京,游行队伍。志波杨村/摄,照片大约拍摄于1940年左右。
南京,中山陵内的日本军官。志波杨村/摄,照片大约拍摄于1940年左右。
1943年前后的新街口中正路,现改名为中山南路。
图中可见1935年建成的“大华大戏院”,就是今天的大华电影院。其隔壁便是“中央商场”。
南京,通济门外大街。海达·莫理循/摄,大约拍摄于1933-1946年之间。
从文德桥看秦淮河。海达·莫理循/摄,大约拍摄于1933-1946年之间。
民国时期的升州路,拍摄角度为评事街路口东望。
在秦淮河里洗衣的妇女。大约拍摄于1940年代初的抗战后。
1940年代初,中华门外的南门长干桥,远处为雨花台。长干桥于1937年被炸毁,炸毁的痕迹尚可看得见。
1940年代,玄武湖公园,那时叫“五洲公园”。
1943年前后的新街口,这座高层建筑就是现在的东方商城。
转盘中的孙中山铜像,为孙中山日本好友梅屋庄吉于1937年赠送给中国的,也就在这一年日本全面侵华。
从冶山道院看紫金山,大约拍摄于1936-1944年之间。海达·莫理循/摄 。
民国时期,南京的中央门。
1947年,一百多对新婚夫妇在南京励志社举办了集体婚礼。
1948年,金陵女子大学体育舞会表演。
1949年春,南京,国军大撤离。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的总统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迎来解放,7月6日下午17点30分,入城部队在新街口广场举行阅兵式,解放军坦克部队隆隆驶过新街口,受到南京市民的热烈欢迎
1949年10月1日,南京市人民举着毛主席的画像游行庆祝新中国的成立,欢呼毛主席万岁。
1951年成立的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位于新街口。现在被拆,旁边的工人电影院被改建成了工人影城。
1958年,新建成的鼓楼广场及西北角面貌。
1958年8月,南京市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江宁县长江人民公社成立。
1962年,新街口百货商店。
1964年8月11日,新街口,南京市举行万人“援越抗美”大会的场景。
1966年,江宁县方山公社为抓阶级斗争而建的纪念碑。晓庄/摄。
1966年,南京工学院师生领到红宝书后, 高呼毛主席万岁。晓庄/摄。
1966年,南京机床厂工人成立红卫军,上班前带领大家学语录。晓庄/摄。
1966年10月1日,南京市40万人在鼓楼广场庆祝建国17周年,这是国庆节游行队伍。晓庄/摄。
1966年,南京市红小兵合唱队高唱毛主席语录歌。晓庄/摄。
1967年,南京,江苏省省级机关造反派写大字报批判刘少奇。晓庄/摄。
1967年,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工人在高空架设钢梁。
1968年,南京大桥建成举办庆祝活动,由毛主席塑像和国旗组成的庆典彩车车队浩浩荡荡地通过长江大桥。晓庄/摄。
1968年,南京部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江宁农村演出。晓庄/摄。
1968年,印制毛泽东画像,南京新华印刷厂赶印《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晓庄/摄。
1968年,参加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工人在大桥下举行忆苦会,以“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的革命精神鼓励大家参加大桥建设。晓庄/摄。
1969年,江苏省机关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晓庄/摄。
1970年代,南京火车站。
1973年,南京,游客游览长江大桥合影留念。
1980年代,南京,卖糖葫芦的姑娘。
1980年代,南京,鼓楼广场前,文明礼貌宣传站。
1980年代,南京,俯瞰新街口。
1980年代,南京,鼓楼医院附近的广告牌。
1983年,南京,穿过挹江门的32路公交车。
1980年代,南京,商店里的橱窗。
1983年夏,从中山东路方向远眺新街口新建的金陵饭店。金陵饭店于1983年5月份落成。
1990年代末,南京火车站。
1990年代,南京,鼓楼广场。
1996年11月12日,南京,新街口广场。
1997年,熊猫电视机厂电视机总装车间。
2010年5月19日晚,南京新街口中心广场的孙中山铜像。
2015年5月30日,南京鸡鸣寺举行中高考祈福法会,许多家长来到这里虔诚跪拜。
2015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此举行,16名礼兵抬起8个青松白菊扎制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