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5)
2018 (3)
2019 (1)
2021 (1)
上个月因公去华盛顿DC开会。 去之前,我与住在DC附近的小学同学Z联系, 约她见面叙叙家常。 Z 回信说她第一天要为儿子去开家长会,第二天晚上才有空闲时间。 我们二人虽然偶尔通通电话,但已经多年未见了。 见面后, 我们聊了各自的工作,生活,家庭, 孩子这些家长里短,尽是些闲言碎语,一地鸡毛。
Z来美国比我早一年, 读了两年硕士毕业后很早就找了工作。 夫妇二人都是在公司上班的白领,他们有一个男孩,高中快毕业了。 Z家双职工在美工作近二十年, 从读书起一直住在DC附近,工作也没有换过。 他们二人所在的公司都是做政府项目的分包合同的,在Obama的扩大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影响之下,目前工作还算稳定。她家的房子已买了多年,如有损坏,先生不会修,也不愿意学修理。 就是请人来修,也经常拖拖拉拉。 Z说最近她家厨房下水管坏了,要用水桶接漏的水提到厕所倒掉。 Z一家生活的中心是她的儿子。 下班以后为儿子到处奔忙,带着他学这学那。 但是她的生活好像缺乏计划,到现在还没有为儿子上大学做好财务方面的充分准备。 儿子不怎么听父母的话,学习不太好,爱打电脑游戏。 家里电脑的密码被儿子控制了,父母想要用电脑上网,还得求儿子开恩。 就目前的状况,儿子以后能不能被想去的州立大学录取还是个问题。 对于她们二人退休的前景, Z完全没有归划和打算。 她说如果他们两口子不工作的话,应付日常生活的开销就会有问题。 如果到规定年龄靠领取社会保险金度日,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钱可能会不够花。
与Z相比,D是完全另一种类型。 D是我过去在Indiana州工作时的同事。他在国内得了个工程硕士后,来美国又学了computer science的硕士。 D的工作很出色,是我们组里的业务骨干,组长很依靠他。 他思想极其活跃,自信,不甘寂寞,总是在学习新软件, 新技术。 他喜欢新的挑战,也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比较恰当的估价。 他告诉我,在过去的七年里包括上学期间,他拖家带口在四个州一共搬了八次家,工作也换了四五个。 和我一起工作不到半年,他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了新工作,开着Uhaul, 拉着汽车和家当搬到北卡去了。他去了北卡以后,我们还有过几次联系。他在当地又换了两次工作。 这些年每次换工作,他的工资就涨一大截, 哪个相关的专业挣钱多,他就惦记着往那里钻。他买了房子没两年又卖了,换了一个更大的。 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说他打算在职去学health economics 的博士,因为学这个专业出来工作需求很多,工资又能更上一层楼。 几年后他打电话来时说,他没有念成博士, 但是他在工作之余推销储蓄人寿保险 。。。 D很能折腾,虽然在我眼里,他显得有些不够安分。 但是我很佩服他的勤奋,和他的孜孜以求。 以他这种精神,无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他的日子一定不会差。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的。
我记得在下乡时,连里领导常说的一句话:“既要低头拉车, 也要抬头看路”。 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是低头拉车, 而树立目标,时常窥测发展方向则是抬头看路了。Z来美国工作了那么多年,对自己和家庭的将来仍然心中无数, 应该说她“抬头看路”做的不够。 这些年来, 美国的加工,制造业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些行业里的工作都在逐渐转移到亚洲等低成本的国家去了。 从internet普及以后,白领工作也大量地转移到印度,中国去了。 以资本逐利的原则, 这个趋势是长期的,很难逆转。 经济危机一来, 各行各业裁员都有所增加, 在加工制造业,以及在IT业工作的人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如果能像D那样,不断窥测行业发展方向,掌握新技术,狡兔三窟, 万一遇到裁员,会比较容易找到新工作。 另外在财务方面应该有计划,有结余,适当投资,打下一定的基础。 如家里遇到突然变故,可以抵挡一阵,以渡过难关。
谢谢夸奖。 姑且不论成功失败,生活当中时常向前看,积极主动,注意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方向,才不至于落伍。
正是如此!
好像您没看明白我这个post的意思。
That is the way to survive and live better in US.
That is al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uccessful man and a loser, do you 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