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路上莫徘徊

岁月如水,流到什么地方,就有什么样的风景。
个人资料
长亭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面对人生的局限

(2017-02-19 02:10:52) 下一个

面对人生的局限

     今年我过生日那天,收到远方一位老朋友的来信,与我探讨夕阳落叶的生活之道。自从跨入知天命的门槛,我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淡化着自己的年龄与老之将至。我的回避并不是不愿面对,而是因为生老病死及人生的局限是一种客观规律,既是规律就不该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而只能去面对。

     记得我5岁那年第一次听说人是要死的。我当时大哭着跑去问妈妈是不是别人在骗我?妈妈回答说:孩子,是真的,我们每个人有一天都会死去。我妈妈当时并没有回避这个对于小孩子来讲过于沉重的问题。

     这样的结论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而在这之前我曾坚信这个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爸爸的存在是为我工作挣钱;妈妈的存在是为了爱我;妹妹的存在是为了陪我玩;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幼儿园、老师、小朋友,所有的亲戚朋友,马路上走的人,乃至于整个社会无一不是为我而存在。

    长大以后读了相关心理学书籍之后,才了解到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小孩子感受自己在先,再以自己为中心来认识周围的人与事物的。

     别以为小孩子不会去想严肃的问题。自从那天我知道了人必有一死之后,就开始思考人生和死亡了。人类天性中一定有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问题追根寻源的冲动。当一个人发现作为肉身的人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的时候,必将试图寻求解脱。解脱之路无非两条:一是向宗教信仰靠拢,找一个现成的答案;二是接受命运,独自承担慰籍灵魂的责任。

     在那个无神论深入人心的年代,我只能走第二条路,自己去寻找生命的答案。

     一个5岁的孩子面对这样沉重的问题,内心的崩溃感是可想而知的,当晚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眠。我想到(大意。那时我当然不懂现在用到的这些词语):既然生也有涯,人死后一了百了,那么我去设想人死以后的种种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死亡既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就算我想破脑袋也于事无补。

     了解到人生的谜底,醒悟到人生的限度之后,我的一生都在试图与世间种种保持适当的距离。仰望浩瀚的星空,联想人生的渺小与脆弱,还有什么可争的呢?所谓人生赢家踌躇满志的风光无限又算得了什么?

     我对自己一向无甚要求,安心做个普通的人。基本上我的内心也是有定力的,像羡慕嫉妒恨之类虐心的情绪似乎都与我沾不上边,更不会因为旁人的作为改变自己的方向。因为潜意识里总有个声音在提醒我:有什么值得一个世间的过客执着追求的呢?

     唯有快乐!

     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特有的快乐。夕阳也自有夕阳的快乐。既然衰老不可避免,被边缘化不可避免,关于夕阳落叶的生活之道,我的指导思想就变得十分简单:首先必须是快乐。我这种俗人有种见解:笑比哭好。快乐地活着比痛苦地活着要好,这两者的区别比鲜花与牛粪的区别还要大。

     无论是张扬的快乐,含蓄的快乐,跺着脚跳着高的乐,还是有事没事偷着乐,但凡让自己快乐着,人生就算没白过。

     想想世上有多少美好的事物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友谊、爱情、美食、新鲜空气,美景与秀色、天籁与音乐,运动与休憩。而一个人能否尽情享受并创造种种身心的快乐,往往表明了他是否拥有充沛的生命力,从这一点上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看出他对世界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

     所以,快乐应该是我们余生追求的首要目标。当然,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下去还可以说到幸福这个概念。身心愉悦不一定就是幸福,幸福是扒拉灵魂的事,比较抽象。我在这里先放下不表。但不可否认,快乐是幸福的第一步,没有快乐的幸福是不存在的。

    其次这种快乐不是简单的及时行乐,及时行乐多依赖外部条件,只能是单一的、短暂的。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快乐持久、丰富,进而产生出更多的快乐。到了一定的年纪,各种阅历、经验、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让我们变得厚重了。各种肤浅的娱乐也许不足以让我们快乐起来,在这个时期倘若我们能够通过读书、思考、艺术、写作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也就同时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有了快乐和持续快乐这个大方向,我们再来进一步探讨如何去追求快乐就变得容易了。

     想想我们的童年吧。在时光的背景里,总有一些温暖的记忆连着你未曾消失的童心童趣:比如小鸟唱歌花开花落,比如蓝色天空太阳月亮。让我们找回自己丢失太久的那颗童心,像孩子那样以自己的真性情生活在生活的本质之中,而不是为了表面的东西(权力、金钱、虚荣心、占有欲等等)无事空忙。

     我想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他谈到大人热爱数字,“如果你对他们说一座砖房的颜色、窗台上的花、屋顶上的鸽子,他们就无动于衷;如果你说这座房子值十万法郎,他们就会叫起来:“多漂亮的房子啊!”小王子还告诉孩子们,大人们就是这样的,我们对他们应该宽宏大量。

    读到这里心中很是酸楚。与其让小王子们无奈地原谅我们,还不如我们先挽救一下自己,既然我们与社会的纠葛越来越少,何妨索性做回一个可爱的大孩子呢?每一时、每一刻都认真地活着,睁大好奇的眼睛,装一颗原住民的初心,单纯、惊奇并相信真善美的存在,伸出双臂去拥抱自然,让一切美好感动自己。

     你会察觉,你的惊喜仿佛也会打动身旁的花草水滴呢,天空会因你的仰望而澄明亲近。你的周遭也必定是快乐融洽的。不要再盲从世间那些固有习惯,不要再心甘情愿做现世的奴隶了。我们一辈子牺牲的够多,妥协的也够多了。若想得到人生最高层次的愉悦,非那颗珍贵的童心不可。

     世界保存在天真的人那里。并且一直会被那些水晶般纯净的人好好保存下去。尽量去和童心尚在的、有趣且相处不累的人在一起吧。人生短暂,我们没必要讨好谁、迁就谁。夕阳阶段是做减法的阶段,合则聚不合则散,舒服才是硬道理。

     朋友的信中还提到了微信带来的困扰。这些年微信、 Facebook及其它社交媒体的出现令人猝不及防,你还没有想好用什么表情来迎接它,它就已经铺天盖地汹涌而来。我们感叹着成也微信,败也微信,却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已经无法摆脱它的纠缠了。

     对于新的东西,舆论通常会出来挑战。你独善其身不参与吧,它会嘲笑你说你怪癖不合群;你投身其中努力践行吧,它又会说你心术不正臭显摆。无论参与不参与,舆论都饶不了你。借用一个网络新词来表达我的态度:你必须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到混蛋,看这个世界能奈你何?

     我热爱运动、喜欢旅游,爱美爱拍照,想用图片记录下自己的足迹,等哪天走不动了,还可以坐在摇椅上带着满满的回忆翻看今天留下的相簿。

     发朋友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分享旅途故事和心情,更多的是为了记录这一路上的回忆。等旅行结束了,回过头来看看朋友圈,回忆旅途趣事,写游记和感悟,都是必要的。

     在朋友圈发图最多9张,我既没学过摄影也没学过排版,但我希望自己发出的图片看起来舒服,发着发着慢慢就找到了感觉,比如每组图片如果只发风景比较刻板,适当加入一两张人像,就会使整版看起来更加有趣,有活力,有代入感。拼图变得越来越好玩儿了,要考虑色调的统一呀,适度的留白呀等等。像我这样一个疑似强迫症患者,会越来越严苛地码好图片九宫格的。

     有人说,这样发图会引人嫉妒什么的,那又如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还是活给自己看最重要。不能因为别人的生活方式影响自己的心情,相反,也不能为了配合别人的心情去定位自己的生活。人活到这个岁数该有点儿定力了。嫉妒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那些容易嫉妒的人永远需要一个嫉妒对象。

     别人是不是在晒幸福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的猜测。就算真如此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做的无非就两条:一是送上自己的祝福;二是视而不见,关上朋友圈图个耳根子清静。

     再说人往往是缺什么吆喝什么。你怎么知道晒幸福晒得最凶的人,不是最缺乏安全感,内心最柔弱的那个呢? 我的经验是,假如你感到某人在某一阶段异乎寻常的闹腾,那他往往是在掩饰什么,而且未必是值得庆幸的好事。如果这样,那么你所有的羡慕嫉妒恨不是都白搭了吗?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就更不必要了。

     最后让我以苏轼的一首诗结尾吧:“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想当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花开时节的某一天喝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走回家去,头上还插着牡丹花。此时十里长街珠帘半卷,人们争相笑看醉归的苏轼。然而苏轼却说:我老了,老了怎么了?老了就老了呗!我就是喜欢把花儿插在头上。我一点儿都不害羞,倒是花儿害羞了。

     我们是不是该为这位乐观豁达、潇洒不羁的苏东坡点赞呢?

     既然人生如梦、如寄,我们什么时候也这么洒脱地醉一回吧,记着别忘了戴花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长亭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ayArk' 的评论 : 谢谢您的鼓励!祝快乐!
长亭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呵呵,真开心遇到有同好的“强迫症患者”。就是,发图也能看出人的品味,排版怎能不优雅?我觉得快乐无处不在。热爱生活、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定会从生活中的各种小惊喜、小感动之中体会到无穷乐趣。谢谢关注! :)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又看一遍,划重点:太同意关于快乐那段。没有快乐的幸福是自欺欺人。要快乐就要为自己发现或创造快乐的源泉,这才能有持久的快乐。另外童心别丢了。还有,我也是九宫格强迫症患者:)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人活到这个岁数该有点儿定力了”。这个定力还真不那么容易有。这是真功夫:)
FayArk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