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

明明去年过了一次生日,怎么这么快又要过?老天待我何其不公也!@.@
正文

北京在东海布局

(2008-09-25 04:57:26) 下一个
最新的《欧洲防卫报》报道了安东尼奥·陈的一篇分析文章。这位曾经在国内作个“军事研究员”的先生,目前在比利时作为北约战术分析组AVSP成员。发表了他对台湾可能的局势的分析报道。 


  安东尼奥·陈:台湾中国大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北京目前采取的一系列军事政策,基本上都是在围绕台湾问题制定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忽视北京收复台湾的决心。从一系列美中冲突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美国插手直接的军事干预,北京对于拿下台湾的战略方针也是不容改变。 

  东海问题:这里东海问题是一个北京采取的最直接的战略手段。如果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的内部,就必须要从整体亚洲战局来分析。东海油气井的前期方案,可以说早在1997年以前中国与日本就基本达成了协议。在前座油井开发过程中,中国并没有直接过多的指责日本方面超越东海边界。 

  2003 年爆发的台北的危机。日本积极的冲在美日武力干涉的最前线。在随其后的《台湾有事法》、《先决打击法》的一系列针对中国的策略出台,导致中国不得不从新考虑,美日联合干预的可能性。在当时中国军方看来,日本4支拥有的“金刚”级在内的12×12舰队,其中至少2支部署在靠近台湾的冲绳,横须贺等海域。这对一旦中国大陆发起对台湾的攻击。 

  那么这两支舰队,可以轻易的接近届时中国在台海上空周边预设的850公里所谓“生死走廊”的防御圈。那么一旦如此,中国很可能遭受到来自日本海军的防御导弹拦截。使得中国将对台湾的“中近程精确打击”可能出现失败的局面。 

  一旦日本美国可以成功拦截中国发射的战术导弹,破坏了中国建立的防御圈,那么中国设想的“10大军万渡海峡”的所谓壮举将被彻底击败。台北可以利用远在 200公里以外的美日舰队建立的防空拦截体系,保存下相当数量的战斗机,战术飞弹。转而对付来自海上的中共登陆部队。 

  一旦中共登录部队在一线海域登录受阻,那么美国日本会立刻出来,“文武并用”劝阻中国大陆退兵。 

  由此,中国方面针对与此,率先对日本发难,单方面拒绝承认春晓等油田归属的原定方案。中国预料日本必定会为此“恼羞成怒”势必要在东海展现其所谓“新日本帝国海军”因此,分批次逐步增兵东海。其国内诸多报道也将原来的:出现,改为在东海巡逻。 

  在则,中国借《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利用对俄和谈成功的时机,南下东北原警戒中程战术部队。从新部署在辽东地区。飞弹直接瞄准日本本土以及整个东海地区。在如此情况下之下,日本只能调集原先部署在横须贺的第5海上自卫舰队,进入东海以西海域,护卫日本大阪以北地区的空中防御。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韩国在中国或多或少的怂恿下,也出面直接发难“独岛事件”。日本原本打算利用300亿美金换来的“北方四岛和平”调集北海道舰队南下,替换台湾附近舰队,但是,韩国在2006年1-4月连续对“独岛”海域进行军事扩张,部署了24艘水面舰艇,2艘潜艇。 

  这也使得日本原定的南北舰队对调的欺骗方案告败。因此,日本等于原有的4支舰队全部北上,增援东海海域、朝鲜海域。但是事情并不算完结。中国手中还有没出手的纸牌--北韩。北韩自 06年1月开始多次宣布导弹增程计划成功。并且,两次在日本以北海域试验性发射。这使的日本不得不更加重视本土防御。 

  原定的“台北防御计划”,现在已经被中共扯得七零八落。日本要对抗象中国这样的“地区性大国”就必须集结至少3支舰队。在加之韩国,北韩得参与,那么全部的日本十二十二舰队都要集中在日本列岛周边。才能比较安全得抗击。 

  战争是不能做任何假设的。尤其面对的对手之中又一个神秘得中共,中国从1997年至今将近10年的对外军事消息封锁,导致其国内军事发展现状情报,外界很难估计与猜测。根据美国《国家战略防御评估报告》分析,至少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导弹预先设定弹道诸原,都是属于针对10年前的中国。最新的中国弹道导弹,战术飞弹,巡航飞弹的设计诸原,目前极难掌控。 

  那么就此可以分析得出日本所面临可能是一个可怕的“黑洞”而对方在10年积攒的大规模监控,警戒,探测技术,针对美国,欧洲的一些军事装备,早已完全掌控。 

  中国军事战术情报部们,利用经济大棒,在欧洲的大肆挥舞。导致众多的欧洲军事制造机构,将日本至少在5年以后预定的欧洲军事科技产品的诸多的技术数据,以“商业介绍”形式透露给中共。这样一来,中国获得了可以预先修改的技术提前量。导致中日之间出现极不正常的不平衡。即:中共可以制造研发生产,预先针对性的武器装备,譬如HN2D,就是针对打击日本“大寓”编队的“智能抗拦截技术”。而作为日本来说,虽然其拥有比中国更加先进的电子,制造等技术,但是依旧不能作出任何提前量判断。往往出现一代产品刚刚研制,就面临被淘汰的局面。譬如:F-X计划,T-90M计划。“金刚”2期改进计划。而这些都是在5年连续发生的,造成了日本高达1.2万亿日元即1200亿美圆的惨重损失。 

  虽然东海地区日本部署了3支舰队,而中共只有一支东海舰队作为海上力量。众所周知现在的东海舰队,早已不是50年前的最大舰队。他的综合总体实力,在中国四大舰队中,只能排在第3位。而真实的威慑行海军是南海、北海舰队。他们目前都是部署在台湾周边。 

  中共策略很明显,在拿下台湾之前。首先在东海缠住吸引日本主力舰队。使其不能尽快南下增援。然后,进行针对对钓鱼岛以南海域进行潜艇水下封锁的训练。在南海海域,中国采取稳定局面的姿态。大步的出让利益给南亚岛国。使其不在此期间产生事端。避免两线作战的可能。 

  这套计划可以说直到今天,才被整个美国华府五角大楼所认同,但是十分遗憾的是,中共已经基本完成预期方案。目前所谓强大的日本舰队,被中共两支“宋”级潜艇,1 支“基洛”级潜艇部队,所分割。部署在千叶群岛的5000名日本路上自卫队,很难在没有海,空军的配合下,单独前往吉隆港增援台湾。 

  中共不断在台海进行多达10次的规模不等的实战演习。在长江三角地区的密集的造船厂,每天都在安排新的战舰进入船坞。目前依据美国军事分析报告,中共拥有的“宋”级潜艇28艘,其中“宋”改级4艘。原预定在退役的31艘老式W级潜艇,17艘R级(“明”级)都没有真实的退役封存。他们已经被指定用于对台海进行水雷封锁。 

  至于说道美国,我认为很遗憾,美国并没有真实的了解中共这些战术意图,可以说,美中之间中国最落后的是军事科技技术,而美国最难堪的是其不适合军事战略思维。美国海军部早在1999年就申请美国国会通过“增强亚洲海域战略控制能力”的修正案。但是,遭到国会的反对。原本开始全面进行对华潜艇策略的“海狼”级RG13计划,也是由于其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而搁浅。 

  在前几周,美国海军部宣布将从冲绳基地撤走3万美军,4艘斯普鲁恩斯级导弹巡洋舰。3艘“阿里·伯克”级驱逐舰。这样的举动很明显表明,美国华府在做所谓的“后台湾时代”的准备。也是美国在争取中共对待伊朗问题的态度上,给予的积极的措施。华府做事情,是依据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至于目前日本摆在台海危机前线的局面,美国华府看的很淡然。前期华府高级策略官员斯克尔斯称:“美国就是美国,美国不会介入中国的东海问题,这不符合美国利益。” 

  从2005年开始,美国新入住白宫的华府高级智囊约翰.范克力斯。等都是积极主张“后台湾时代”的推进者。他们鼓吹的“建立以中国为主导亚洲北约”计划,也在美国军界得到所谓的共识。弃台推日,拉中打俄的计划。 

  整个东海局面目前十分明朗,日本3支舰队被紧紧吸住动弹不得,而陆地上面对可能来自山东,辽宁等地330左右的DF-21飞弹饱和打击。空中,美国暂停了F-15J(J即Japan)的更新计划,理由可笑的诱人:避免过多刺激中共。目前日本主要空中防御力量是依靠130架F-15C,60架F-15J来完成。但是,F-15C在美国空军,海军对华可行性打击方案中,以不在作为主力战机。除此之外日本无以用来对抗中共海空军的战机。 

  在军事技术采购方面,中共采取的策略可以说世界上最为领先,他在于欧洲谈判武器采购合同期间,一般,先期以民用商务领域进行合作,这种合作都是很快的,众所周知商务谈判一般不会超过半年。因此,一旦商务合作达成。中国引进的产品技术可以说几乎是准军事装备。在依靠其自身的科技力度,进行军事产品,所需时间最多2年。最少1年。随后,中共在由政府元首出面,象征意义的采购一批订单。至于它什么时候交货,可以说中国自身本来就不那么在意。中国缺乏的不是制造科技,而是高级的技术科技。 

  对于俄国来说更加容易,1995年中国与俄罗斯秘密洽谈关于更新“夏”级核子反应炉的计划,双方对外宣称:中俄合作民用核电技术。1996年中国葫芦岛等基地开始秘密制造093级潜艇。其先期阶段是全部的艇身以及内部相关布局。预留的先进设备位置,都是中共在前面已经预先确定好的。包括:法国FXH公司GXR-12型声纳系统 

  但是,日本在1995年开始研制的“金刚”SPY-2型计划。目前其虽然已经外进完毕。但是,由于军事贸易的不便规则因此它不可能在其中间象中国那样可以自行修正相关设备来源 

  F-X计划最早是日本在1993年开始研制制定。到2007年才被迫修改为F-2计划。其实不过是换了一套新型的包装。这就是日本对于中国来说采购军事装备总是出现误差很大的原因所在。也是欧洲的投机商人们所造成的。 

  中国目前最新的歼-10,很可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烟幕”巴基斯坦在上周已经对华提出打算采购120架歼-10以替换不能实现的F-15。目前,中共不可能有2个版本的歼-10来策应“亲密战友”的要求。直接输出国内同等装备,是中国不可能的做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