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

明明去年过了一次生日,怎么这么快又要过?老天待我何其不公也!@.@
正文

卧虎堂主:(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已吹响星球大战号角

(2008-09-26 17:27:11) 下一个
据环球网消息: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21日在其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大楼内,召开了一次以“我们是否能避免太空战”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部主任莱维斯指责中国的反卫星试验产生碎片,威胁国际空间站及他国卫星。还强硬地说,“你有能力摧毁我的卫星,我就有能力摧毁你的太空实力”。

    在中国航天取得稳步进展与重大突破的时候和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实战部署开始进行之际,莱维斯的这方话并非是“恐吓”,这番话有很深的背景,那就是美国已经吹响了“星球大战”的号角。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又称“战略防御计划”。当时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均势,常规的军备竞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美国就在此时提出所谓的“高边疆”战略。

  这项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于利用美国在国民经济和高科技上的优势,在太空中建立空间武器系统,来防御战略核武器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核打击,达到消除苏联日益增长的核威胁。并且加紧太空产业化,以获取太空中的丰富资源。由于此计划主要是在太空建立进攻和防御基地,所以称为“星球大战计划”。
  
  然而“星球大战计划”不仅仅是一个纯军事战略防御计划。历来美国的重要国防战略计划,除了具有加强国防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促进国民经济的职能。通过实施这些计划,带动一大批高技术群的发展,以保持美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领先地位。所以“星球大战计划”既是一项提高美国国防高技术和国防经济发展的战略;又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国家总体战略。

    美国在花费了近千亿美元的费用后成功的拖垮了原苏联。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便于20世纪90年代高调宣布中止“星球大战计划”。然后故意曝光美国中央情报局冷战密件,导演出“星球大战”计划其实只是美国政府为了拖垮苏联而设的一场骗局的鬼话,利用媒体大肆炒作,逐渐使国际社会开始相信。五角大楼随即声称,他们并没有没有实施该计划,是因为存在技术缺陷。这只不过是美国惯用的“示假隐真”的手段而已,目的就是麻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使他们放缓自己的太空计划。现在看来此计多少取得了一点效果。其实“星球大战”计划从未真正停止过,为了掩人耳目和取得国会财政拨款,只是改头换面了而已,许多用于在“星球大战”计划中进行研究、实验的装置至今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如美国激光技术,白沙实验场等等。因此美国为实施他的“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一是建立太空战的作战指挥系统。在一九八五年九月成立了航天司令部,是对各军种航空、航天和弹道导弹防御部队实施作战指挥的联合司令部,目前还负责信息战研究的任务,司令部设在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下辖空军、海军和陆军三个航天司令部和若干个作战及作战支援中心。该司令部司令还兼任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司令和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并且美国目前已经拥有一个航天部队,三架航天飞机(原来有5架)和近百名航天员。

     二是制定和完善航天作战理论。美国是军事航天技术的与航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在1990年就通过了AFM-2-25号条令《航天作战》,该条令指出,“航天力量是航空航天力量的一部分,它利用太空环境来加强陆地上的部队,通过向太空、在太空和太空战投送战斗力量,对地球上的冲突施加影响。”后来经过美空军参谋部和空军大学航空航天理论研究与教育中心的不断修订,确定了航天力量的作战任务为:一是控制太空(夺取和保持制天权),其内容包括,保护美国及其盟国的的航天系统,保护美国的领土、领海和资产不受敌方航天系统或通过太空的其他攻击系统的袭击,摧毁地方的航天力量。二是提供太空支援。三是增强地面作战能力。四是使用航天力量进行航天作战,对地球上的冲突施加影响。美国航天力量的使用遵循空军现行的基本军事原则和作战原则。同时针对航天作战的特点,该条令还进一步确定立了航天战役思想,具体规定了实施各联合作战的要求和程序。

     三是研制用于太空战的武器装备。一是研制定向能武器。这种武器能将强能束向指定的方向发射,用精准的高能射束毁伤目标。所以它将是未来太空战场上理想的攻击性武器。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和等离子炮等,比较出名的是美军2001年开始用波音747客机改装后搭载激光武器(ABL)用于摧毁地区弹道导弹,2003年进行了演示,准备2009年完成7架攻击型激光飞机的生产。二是研制动能武器。这种武器是能发射出超高速弹丸(大于5倍音速),利用弹丸的高动能去撞毁目标的武器。它体积小、重量轻、智能化程度高、威力巨大,实用性强。如:动能拦截弹、电磁炮等。比较出名的就是媒体曝光的天雷系统、“智能卵石”太空基拦截器。

     四是美国军方接管空天飞机并进行秘密研制,妄图把它搞成第二个“曼哈顿工程”。在今后的太空战中,各种空间武器将大显身手,但空天飞机以其优异的技术性能、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将会在太空战场上独领风骚。一是可以进行战略轰炸、战略侦察、战略截击等各种任务。二是可将体积大、质量重的有效荷载送入地球轨道。三是可以对轨道上的卫星和其他空间设备进行维修和输送人员、作战物资补给等。四是空间作战的试验平台。和航天飞机一样空天飞机也是良好的空间作战试验平台,例如美军可以利用空天飞机充当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火控系统试验的靶机,当然用来照射的激光肯定是低功率的。1984年10月10日,苏联就曾用“特拉”3激光系统在萨雷沙甘防空试验场的5N24“阿尔贡”相控阵雷达引导下,对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跟踪照射,致使其工作失常,人员不适。 五是可以用作往返地球和外星球基地的往返工具。正是因为上述原因,NASA在2004年底退出X-37空天飞机计划后,五角大楼马上决定重拾该计划,并指定由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接管。2006年空军快速能力办公室被选定领导该项目,波音仍然是主承包商。波音的财政报告称,这架空天飞机将验证一个可靠的、能重复使用的太空测试平台。对可重复使用的太空载具技术进行太空实验、风险降低与运行方案开发。预计于2008年11月搭乘“宇宙神”V(Atlas V)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然后在爱德华空军基地着陆。这个带翼空天飞机载具长约8.2米(27英尺),翼展4.6米(15英尺)。其尺寸是NASA航天飞机轨道器的1/4,试航最后将利用大气自动再入并着陆。这意味着美国在空天飞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是积极研制空间站并使其武器化。空间站的运用使人类具备了在太空长时间进行军事活动的能力。空间站是一个能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的半永久性空间基地,可以担负对地面的侦监、指挥控制、通信联络等任务。还可以对其他航天器进行后勤补给、维护保养,或作为太空武器的发射平台。它随时可以根据军事需要转变为星际航母,一就是扩展现有空间站的功能,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定向能等作战武器,使他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二就是新建各种指挥控制和作战武器系统的模块平台,随时组装拼接成大型的星际航母。它可以有几个对接口,为空天飞机提供作战保障。在作战时还可以根据作战需要迅速的分离和组合成不同类型的武器平台。由于看到了空间站转变成星际航母后的巨大作战优势,美国不惜余力的发展象国际空间站这样有军民两用功能的空间系统,进行星际航母的技术贮备。

     六是筹划建立外星球军事基地。如美国近两年提出的“重返月球”计划,建立月球永久性基地等就是其设想的一部分。

     七是建立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2001年12月13日,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发对,宣布推出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此前美国已经成功进行了五次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拦截试验。这次又证明了美国一向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办事,视国际法和条约为草芥,这些只是约束他国的工具而已。今年2月,伊利湖号发射的“标准3”导弹,准确击毁了一枚失控的间谍卫星。并且在2008年6月5日11时30分左右,“伊利湖”在事先并不知道导弹来袭的确切时间和地点的条件下,在夏威夷可爱岛外海300英里处迅速作出反应发射了两枚“标准3”导弹升空拦截摧毁了一枚类似“飞毛腿”的导弹靶弹。同时先后在日本、捷克、波兰部署建立反弹道导弹基地。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太空战威胁,中国已经奋起反击了。一是成立中国国家航天局和空间研究所统一协调航天发展规划。二是空军成立航天员大队,各军事科研教育机构开始研究空间作战的理论。三是加快研制包括激光武器在内的新概念武器。四是空天飞机的研制已经有所进展,比如最近曝光的“神龙”、“长城”、“天骄”等翼展航天器。五是加快建立自己的空间站。“神七”发射后,接着就是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接着几个月内再相继发射“神八”、“神九”、“神十”。“神八”都是一个不载人的飞船,升空后去追目标飞行器,追上后和它对接;“神九”同样也是一艘无人飞船,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神十”又是一艘载人飞船,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对接工程完成之后的任务就是打造中国的空间实验室。六是开展并按计划实施“嫦娥”探月和绕月以及登月计划。七是加快研发自己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武器。早在63年12月毛泽东就提出建立中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主张即640工程;80年代的863计划进行基础技术的可行性论证与技术储备;“79年8月至9月“反击一号”低层高超音速拦截弹进行了两次模型弹飞行;可惜80年3月“反击一号”停止研制,不久,邓小平中止了640计划。到了99年,中国公开了一些640工程的内幕,并且考虑上马“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不久政府文章也出现“导弹防御”这样的字眼,那时已经满城风雨了,我想中央是认识到了美国的TMD与NMD的威胁才重启该项目;到2007年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也很大,并用它击落了自己废弃的气象卫星,让世界刮目相看。
 
     2008年中国进行的环境-1、中星-9、天链-1、风云-3A、鑫诺-3B、鑫诺-4、北斗-2、技术实验-1、尖兵7和即将发射升空的“神舟七号”等17项发射任务,特别是CTDRS-1(天链-1)卫星也就是中国的中继通信卫星,其军事意义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再就是神舟七号、北斗2代和尖兵-7卫星。这两年如此密集的航天发射,只能说明中国已经感到锋芒刺背,在加快发展自己的航天力量。由此看出太空战的序幕已经拉开,现在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中国航天加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