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淘宝实录

介绍在美国收藏中国古玩的经历,分享收藏的快乐。欢迎交流cnantique@gmail.com。
博文

富家女的烦恼认识Nancy是通过一个dealer朋友介绍的,这个dealer在一个海边富人区开店,Nancy当时拿了几件东西让他卖,dealer于是介绍给了我。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Starbucks,Nancy是个50上下的白人,穿着颇为讲究,随身带来了一个盒子,里面放了10来件东西,大部分都是价值一般的普品,但有件玉璧很不错,玉质莹润洁白,一面是鼓钉纹,一面是螭龙衔芝纹,雕工娴熟精湛,显然是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一个外州的dealer发信来,说是在当地一个藏家那里看到一个乾隆宫廷御制的漆雕盒子,但价格很高,问我有没有兴趣。以前从这个dealer手上买过一些东西,但都是普通的,对他说的所谓宫廷御制的漆雕盒子,当然也是比较怀疑的,但兴趣肯定是有的。于是让他去照些照片发来看看。第二天照片发来了,那个dealer说这个盒子是当地一个老太60年代在宾洲一家古玩店买的,dealer说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纸上看到一家EstateSale的广告,似乎有些亚洲古玩,于是到了那天提前半小时就到了那家门口,没想到门口已经黑压压站了一大堆人,门口桌子上放了个sign-upsheet,过去签到发现前面已经有四五十人了。门口等着的人群里看到一个亚洲老头,聊起来他也是来买亚洲古玩的,是个韩国人。他说他业余做亚洲古玩20多年了,在网上网下都有交易。他说他提前2,3个小时就来排队了,等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从05年开始,到ebay上来买中国古玩的,开始日渐增加,到06年以后,人数大大增加。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陌生的ID加入竞拍的行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ebay收购了中国的易趣网,很多易趣网民于是来到了ebay。来的人多了以后,同胞们把善于内斗的国粹,也搬来了网上,一时间江湖规矩大乱。往往一件稍好点的东西,一帮人互相抬价,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出个高价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最早注册上Ebay,大约是98年了,当时从Ebay买过别人自己攒的电脑,收到后大约用了1个星期,主机烧坏,交涉退货无效,于是从此远离Ebay。从02年开始玩瓷器,注意到Ebay有列有不少中国古玩,于是半懂不懂的开始瞎买一气,记得大概开始买的10件,后来证明都是新仿,买了一阵,有些灰心丧气,于是罢手,请人从国内寄了一大堆瓷器鉴赏的书,开始研究。经过几个月学习之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上门收购古玩旧货的,古玩行里称为铲地皮。笔者有幸,在美国也铲了一趟地皮。先是在当地主要报纸上做了一周的广告,说是高价收购亚洲古玩,并且可提供免费估价(FreeAppraisal)。之所以写亚洲古玩而不写中国古玩,因为很多老美是分不清中国古玩和日本古玩或其他亚洲古玩的。留下了手机和邮箱。广告见报不久,就开始陆续收到电话,多数是冲着这免费鉴定来的。好些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从网上买下了一件清代玉瓶,价格不低,远远超出了paypal的支付限额,卖家反馈不多,不敢把款先打过去,于是和卖主说好当面交易。卖主在Phoenix,想着那里没去过,可以顺便转一圈看看能不能淘到点中国的古玩。于是定好了周末当天往返的航班。早上到达凤凰城后,先去Scottsdale和卖主完成了交割。事先在网上查了Scottsdale的古玩店,有几家An
tiqueMall,照着查好的路线一家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和大多数来北美的中国人一样,笔者来到这里同样也是经历了求学,工作,办身分等等几部曲。忙忙碌碌间岁月不经意的悄悄流逝,忽然一天尘埃落定,似乎大多数人有的咱也有了,也不需要象以前一样忙碌了。不觉感到几分空虚,似乎缺了点什么。笔者小时候喜欢收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先后收集过邮票,火柴盒贴,香烟盒,糖纸这类的垃圾。有一年回国,去北京潘家园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剔红
剔红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就是在器物上刷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朱漆,等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这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工艺,在春秋战国时的墓葬中就有出土,但大量运用也是在明清两代。海外常能见到的剔红器物,基本都是清代以后的,大部分都是民国以后出口的,包括很多现代出口的工艺品。收藏价值高的是明代或清代早期的作品,尤其是出至宫廷的器物。下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瓷,玉是古玩中比较大的2大收藏类别(还有比较大的2个类别书画和家具,笔者都是外行),除此之外还有些较小的类别,通称杂项。杂项的范围很广,基本上除了瓷,玉,书画,家具之外的都可以归入杂项。杂项主要包括铜器,佛像,掐丝砝琅,烟壶,剔红,文房用具,竹,木,牙,角雕等等。
先来说说铜器,笔者把铜佛和铜胎掐丝砝琅也归入铜器类。从收藏价值来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