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沈浩之死 捅破了改革开放的精美包装
(2010-01-10 21:25:16)
下一个
沈浩之死 捅破了改革开放的精美包装 作者:太行山水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2395 更新时间:2010-1-8 http://www.wyzxsx.com 沈浩死了…… “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去了…… 英年早逝,令人痛心。我们表示沉痛哀悼! 央视网给沈浩同志的赞颂词有:“英雄”、“好党员”、“农民群众的贴心人”、“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好干部”、“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楷模” ……,我们表示赞同,表示钦佩。在此不再重复。 今天要说的是,通过这几天看中央电视台的连续报道和央视网的有关文章,我发现,沈浩之死,不经意间把裹在改革开放外面的层层精美包装给捅破了------ 一、央视网文章: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 【见多识广、有主见、强悍、紧绷维权神经的小岗人】 【沈浩一上任便遭遇部分扬言“岗人治岗”的村民的挑战,这个挑战一直持续到2006年底,直至9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请求他再干一届时止三年间,沈浩经历了怎样的挑战?村民关正银告诉记者两个极端的例子。某年夏天晚9点左右,五六个人驻足沈浩宿舍外,叫嚷着让他出来。此情此景恰被骑着摩托车路过的治保主任关正银碰个正着,关正银下车喝止围攻者“想干什么?”由是,沈浩被成功解救。另一件轰动全村的事是,20多岁的村民严某因经营事宜迁怒沈浩,当沈浩与他理论时,他朝沈浩的腹部踹去……沈浩捂着肚子站立不起。众目睽睽之下,一个村党委书记的尊严,一个男人的尊严受到了空前的践踏。2006年8月28日,沈浩在日记中记下该日所遇:“下午2点左右,电话打到我房间,恐吓说敢打我。”某年,沈浩在饭桌上以非常方式接受了一个向他屡屡发难的挑战者:“咱俩要么出去单挑,要么喝酒。”几件事传达出的信息不言自明:沈浩趁早滚蛋。为此,沈浩在日记中写道:“常说要警惕农村基层政权让流氓把持,事实就发生在身边,发生在小岗……我相信,螳臂挡车的小人不会有好下场!”】 我的疑问: 小岗村有那么多“好汉”,而且“见多识广、有主见”,当年能冒着杀头危险主张大包干,现在又一直主张“岗人治岗”,为什么就选不出个当家的,非要上级选派“第一书记”呢?是小岗村人德行不好吗?那怎么能成了“中国改革第一村”呢?是上级硬要派吗?这又是为什么?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那么多能人那么要强的精神,还能建设不好小岗,还能给谁丢了脸?其实,不是自力更生干出来的业绩,靠外援、靠拨款、靠赞助包装出来的华丽外表,能迷惑了谁呢?! 二、央视网文章: 【20多年来,当全国很多农村都摆脱了贫困,陆续走向致富道路的时候,小岗村却仍然维持在温饱线上。虽然上级部门不断选派或下派干部到小岗村任职,但始终没有解决小岗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 【他们的口袋还是空的,很多农民就是蹲在门口晒太阳,小岗一度曾经变成安徽人的一个痛。】【此时小岗人年均收入2300元,自来水未入户,危房处处,村委会负债运转……】 【在到任小岗村的第一次支部会议上,沈浩指着村委会账本上“3万元集体欠债”“全村人均收入2300元”两个数字,掏出心里话:“小岗村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小岗一定要发展,不发展不行啊!”】 【改革开放20多年,小岗村的集体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发展。没有钱,就谈不上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落后又会制约经济发展。所以多年来,小岗村甚至连一条像样的可以连接交通主干道的村级公路都没有。】【友谊大道,是村的主干道,这个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 【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 【小岗面业是在小岗村落户的第一家企业,也是沈浩来小岗以后招来的第一个规模企业。】 【记者:过去村里面没饭店吗? 严美:没饭店。】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后,立马从自己的工资里拿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有4人身体残疾,生活十分艰难,沈浩对他家更是照顾,逢年过节都要送去年货和慰问金,还经常从自己家拿去衣服、棉被。“】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沈浩看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怕我摔着,说要给买根新的。我以为他随便一说,没想到他专门买了新的给我送过来。这拐杖拄着踏实。” 】 问: 按照常理,改革20多年,全国“总体小康”了,样板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应该早就小康有余了,怎么会是这么个惨状呢?既知今日何必当初,原来分田单干并不是仙丹灵药呀!备受各级领导关怀的改革第一村都成了“安徽人的一个痛”,那些无人理会的无数个农村该成了什么样子呢?若是这样,还翻天覆地的要那个鸟“改革”干啥呀!在“浩劫”“动荡”的“崩溃边缘”活成这个样子也不过如此罢了。 三、央视网文章: 【当年以“分”扬名天下的小岗,近30年后,其模式陷入瓶颈///除派系争斗外,还有思想僵化、市场观念欠缺、法制观念不强、合作精神不够、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等///沈浩率领班子制定了小岗致富战略:搞活土地。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重走集体化道路。///再拐上工业化道路。致富战略实施中,沈浩寄望通过土地流转顺带将“大家的事大家办”的集体主义思想流转进小岗人头脑中。】 【小岗要发展必须要走这样的路(集体化),所以他就冒这样的风险,你不搞,小岗就没法发展,也有一些媒体不理解,小岗是全国改革第一村,按手印,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地分了,单干了,给全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现在他又要走这个复辟的道路,又要把土地集中,又搞复辟了,当时全国的媒体一下都报道出来了。】 【2004年10月,沈浩带领12人考察靠走集体经济致富的明星村(大寨、华西村、南街村、耿庄),此举既是给躺在历史功劳簿上的功臣们洗脑——解放思想。跻身全国十大名村的小岗在明星村面前,沈浩说小岗“徒有虚名”、“名不副实”。后来十大名村领头人聚首时,沈浩感觉他在吴仁宝、郭凤莲面前“自惭形秽”、“如坐针毡”。】 【“我有出书的想法。”严余山分析沈浩出书的想法,也许为厘清万千思绪,也许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也许想告诉外人一个真实的小岗。】 问: 20多年的事实又一次告诉小岗人(也同时告诉全国人)----只有社会主义集体化才是人民群众的光明大道,那种各顾各的私有化经济其实是死胡同一个!这是30多年前就唱响的真理,为什么能让人再一次犯了迷糊呢?沈浩明白了,他“想告诉外人一个真实的小岗”,痛定思痛,多么惨痛!尿在床上了也醒了----小岗人醒了,其他人能醒了吗? 四、央视网文章: 【什么公家的私人的,我搞到手里就是我的。小岗干不好的原因,不就在这儿吗?】 我的感悟: 原来,小岗村干不好的原因在这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公家的私人的,我搞到手里就是我的”!祸国殃民的根子原来在这里!小岗人伟大:不仅验证了集体化的正确,而且验证了“白猫黑猫”论的危害。 五、央视网文章: 【当过三年村长的严宏昌向沈浩挑明小岗村的政治生态“不干事就没事,一干事就有事”,外界评论小岗人“难缠”,媒体称“起了个大早”的小岗无力续写辉煌。这些负面说法多少解读了沈浩对小岗——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困惑“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过富裕门”。///置身矛盾漩涡及上下夹缝中,“很伤脑筋”的沈浩努力在领导、企业老板、小岗人之间寻找平衡点。他曾对迁坟的村民抱拳致谢深鞠躬,“我对不起你们先人了……”起身时满面泪痕。///关于沈浩的死因,与沈浩接触相对密切的张秀华说:“他的忙、累及烦达到了空前程度。”《农民日报》记者夏树跟踪采访沈浩六年,他认为沈浩死在小岗是必然的结果,“他太投入了”。///张秀华忆述沈浩曾于重压之下流下的男儿泪。2006年大年三十晚9点多钟,张秀华接到沈浩电话,“你来陪陪我。”张诧异:“你没回合肥呀”,对方无语。张秀华迅速赶到,见他在被窝里淌泪。他说:“地拿不下来,企业怎么看我们?我过年不回家,就是想让村民知道我的诚意。”】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浑身无力、特别累……”这些词在沈浩的日记里频繁出现。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 】 问: 沈浩以他的经历、他的奋斗、他的想法告诉我们,小岗村冒死走的原来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沈浩想把他们引领出这个死胡同,引领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康庄大道上,可是,何其艰难!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什么就这么难呢?这样下去,一个小岗村累死了一个省财政厅的处级干部,那么多的x岗村要累死多少人呀?我们的父母官们,是不是该斟酌斟酌我们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路线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