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探亲杂记:年轻人和农民工的压力
(2025-11-07 14:17:00)
下一个
1. 年轻人就业的压力
我们位于两个公园之间的三卧室公寓平时没有人住,只是在我们探亲时才有人气。母亲会从她独居的别墅临时搬来与我们同住,用其中一个卧室,女儿女婿带宝宝住另一个卧室,而主卧室则由我和先生住。其它两个卧室都是现代化的实木家具,而主卧室则是古式古香的家具,其中包括一个近百年的手工制作直立双门三层衣柜(我外婆结婚时的陪嫁家具之一),一张超过半个世纪的手工制作老式大床。因为现代化的席梦思垫不适合老式大床,以前使用的是垫胎;这次探亲得知从网上能购买到适合老床的绷子床垫,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制作材质,于是,我们请家人帮我们下单为古式老床购买了一张优质绷子床垫。
下单之后的第3天上午,一位年轻快递员便送货上门,小伙子将很沉重的绷子床垫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移上楼并且将之送入我家的主卧室。从短暂的交流中得知,他是一位出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适合专业的工作,就做了快递员;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至少有一份收入可以养活自己,减轻农民父母的负担。看着这位小伙子离去的背影,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回到房间,试着搬动绷子床垫时才发现它比我相像的重多了,很心疼那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快递员刚才独自将如此沉重的绷子床垫搬上楼。他现在年轻,能干得动这种重体力活,但没有合适的工具和保护,时间久了,会对他的身体尤其是脊椎造成严重劳损。
与这位大学毕业生快递员的交流使我想起本周二与另外一位年轻人的交流。这是我在一个礼品专卖店遇到的一位年轻营业员,从交流中得知他毕业后曾经在大城市工作,每月能挣4、5千元,但交了房租之后所剩无几;大城市消费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是月月光。在工作和经济双重压力之下,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帮助父母经营这个礼品专卖店,如今已娶妻生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曾经心气很高,看不上父母的这份小生意;自己在外面混得不好,回家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如今生意也不好做,赚钱越来越难,凑合着吧,”
2. 农民工退休的压力
前天买菜时与一个菜摊的摊主聊天(注:当时她的生意很清淡,我是唯一顾客),从交流中得知她来自安徽省阜阳农村,曾经与丈夫在上海建筑工地打工二十多年。她说如今年纪大了,一方面是干不动建筑工地上的那些体力活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两年建筑工地上打零工的活越来越少,所以就来扬州投奔生活在这里的儿子儿媳。
我:“在上海打工了二十多年,你应该到了退休年龄了吧?可以拿退休金生活呀。”
她:“早已过了退休年龄。我们是农民工,没有退休金。”
我:“听说农民都有农保呀,每月也能拿钱”。
她:“唉!那是国家发的,每个月不到200元,不够生活呀。趁现在还能做,就继续做一些自己做得动的活。”
我:“啊?!你们那里农保每月只不到200元呀?太低了!我怎么听说我们这一带的农民老了可以每月拿大约2000元。”
她:“哪里有这么好的好事啊!那些每月拿2000元的人是交过养老保险的,我们那里农村也有,我的堂弟堂弟媳就是,那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每个人交了14万元的养老保险金,两个人加起来28万。普通人是交不起这么多钱的,他们以前做生意,能赚到钱。现在生意不好做了,他们不做了,正好拿退休金。”
我:“那你和你丈夫在上海建筑工地打拼二十几年,那些雇用你们的单位怎么不给你们交养老保险?”
她:“谁会给我们这些农民工交养老保险?我们都是零时小工,由工头带我们到一个个的建筑工地。”
我;“唉!真是不容易。你们从农村进城打工,帮助建设了城市,但老了却没有退休金。”
她:“所以,我们来投奔儿子儿媳了。他们也不容易,儿子儿媳工作都不行。如今工作难找,儿媳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份每个月不到3千元的工作。趁我们老俩口还干得动,能帮他们一些就帮一些。”
接着,她又对我说:“如果来买菜的人都象你这样就好了。有些人不仅讨价还价,而且将一些菜的菜挷子剥得扔了才买。我进货时是连着菜挷子进的,他们剥扔菜梆子增加了我的耗损,而卖菜利润原本就不大,赚不到多少钱。”
。。。。。。
听了这位菜摊主的分享,我心里挺难过,上亿的农民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帮助城市建设,而这些农民工进入退休年龄之后,却没有退休金,必须继续谋生,令人感到凄凉。
谢谢新朋友。你对美国social security的描述不准确。我对中国的养老退休政策肯定是了解不全面,我只是记录了与农民工菜农的对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