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

音乐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文字,从音符中飘逸出的旋律有时比文字更能释译情感。
个人资料
广陵晓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小外孙初访伦敦: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教堂、格林威治

(2025-08-09 11:26:28) 下一个



音乐:《Pomp and Circumstance Op. 39 - March No. 1 》 by Edward Elgar l


1. 参观游览大英博物馆

第3天上午,我们全家前往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参观游览。据相关介绍,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或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它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自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馆内现有800多万件藏品,大批藏品因馆内空间限制未能公开展出。

宝宝外公和外婆我30多年前从英国留学毕业后到美国工作,这些年来因公(出差开会)或因私(度假)多次返回过英国;仅从2017年至今,这已是第7次英国之行,几乎每年一次(疫情期间除外)。然而,我们并没有每次英国之行都到伦敦停留游玩,上一次到伦敦以及参观浏览大英博物馆是在2018年( 《2018年7月英国假日:伦敦》),但这次是我们第5次参观浏览大英博物,轻车熟路地带着宝宝参观游览。入馆之后,宝宝对大英博物馆内的展品尤其是中国部的展品很感兴趣:-)。

照片1: 7月是伦敦的旅游旺季,古埃及展厅里人山人海。照片1b是著名的罗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据相关展示牌介绍,这块石碑上刻有三种文字,分别是古埃及象形文、世俗体、以及古希腊文,是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这是宝宝外公和我第5次看到罗塞塔石碑 ,依然不认识石碑上的任何一个字:-)。

照片2: 宝宝对古亚述文物珍品展厅很感兴趣:-)。据相关文字标牌介绍,起源于亚洲中东地区的亚述帝国被称为最早的军事帝国,亚述君主在长达三个世纪内不断拓展疆域,亚述首都尼尼微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照片3-4:中国展厅内容丰富,跨历史长河;从年度久远的人文起源至现代,展品安排非常精心;宝宝对唐三彩等瓷器很感兴趣:-)。相对而言,中国展厅部份游客少一些,并且大多数参观者看上去像是华人。

照片5: 因为在网上购买了下午的票参观游览威斯敏斯特教堂(又称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并且还要留时间吃午餐,所以,宝宝的首次游参观游览大英博物馆是走马观花:-)。


2. 参观游览威斯敏斯特教堂

据相关介绍,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座圣公会教堂,它与邻近的圣玛格丽特教堂(St. Margaret's Church)以及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称英国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据介绍,威斯敏斯特教堂始建于公元960年,建成于1065年,然后,又于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一千多年来,此教堂依然举办日常的宗教敬拜活动;除此之外,它还是大不列颠君主加冕和皇室举办婚礼的场所,自1066年以来,已有40位君主在此教堂加冕以及至少16场皇室婚礼在此举行。威斯敏斯特教堂也是3300多人的安息之地,其中许多是英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君主、首相、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领袖以及无名战士。英国人普遍认为能够被埋葬或被纪念在此教堂是一种荣誉。

这次参观游览威斯敏斯特教堂,宝宝外公和外婆我以及宝宝妈妈都是故地重游。进入教堂参观游览正殿之后,我们全家人不由自主地分开了,形成三部分:宝宝与他父母是一组,外公和外婆各目独立,大家各自寻找自己感兴趣和愿意多看看的区域:-)。我们原约定在教堂正门出口会合,特别有趣的是我们不约而同地在英国文豪们的长眠区域诗人角(Poets' Corner)相遇:-)。

照片6: 位于威斯敏斯教堂西北边的国会广场(Parliament Square,照片6a)、圣玛格丽特教堂(照片6b)、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英国议会大厦,照片6c)、以及威斯敏斯特宫的塔楼大本钟(Big Ben,照片6d),它们与威斯敏斯教堂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照片7-9: 威斯敏斯特教堂。此教堂建筑以哥特式风格为主,但有些部分融合了早期的罗马式风格或后期的巴洛克风格以及现代风格。

照片10-11: 正殿和祭台。

照片12: 唱诗班区域。

照片13-14: 我们恰好遇到教堂里的牧师在时钟敲响正点时祈祷(照片13);威斯敏斯特教堂至今依然是一个具有敬拜的教堂,这是2018年8月宝宝外公到伦敦出差在此教堂参加礼拜时的程序单(照片14)。

照片15-17: 除了举行常规宗教敬拜、君主加冕、皇家婚礼等重大仪式活动,这座教堂里还安葬着多位英国杰出人物,其中包括一些帝王将相,有些是逝者的巨大石棺和豪华墓碑(照片15),有些逝者的墓甚至拥有一个精美的小教堂(照片16),有些则是挂在墙上的逝者纪念碑或胸像(照片17)。

照片18: 一部分英国君主之墓,照片18d 是苏格兰著名君主玛丽女王(Mary, Queen of Scots)的墓葬。苏格兰女王玛丽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虽然出生于王室,但她颠沛流离,下场凄凉,被对她既恨又怕的表亲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囚禁十九年后送上断头台处死;死后,她被葬于剑桥郡的彼得伯勒座堂,25年后,被移墓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而下令处死她的那位表亲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也安葬于这座教堂,离她不远之处;都是从尘土归于尘土,令人唏嘘。

照片19-20: 在教堂埋葬的杰出人物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英国文豪们长眠区域诗人角(Poets' Corner),他们的墓碑或纪念碑或悬或立,有的是刻在地板上。据相关介绍,迄今在这个角落里已经安息上百位英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亡灵,其中许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例如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罗伯特. 勃朗宁(Robert Browning),查尔斯.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托马斯. 哈代(Thomas Hardy)等。

照片21: 在诗人角还有多位文坛杰出人物的纪念雕像或纪念碑,其中包括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勃朗特三姐妹、以及简. 奥斯汀(Jane Austen)。他们并未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我和宝宝外公这些年来有幸探访过他们的出生地、故居、以及安息之地,其中一部分还写过相关游记,分别是 《2018年7月英国假日:闲逛莎士比亚的故乡》 《2018年7月英国假日:勃朗特展厅与安息之地》 《2018年7月英国假日:海滨小镇斯卡布罗》、以及华兹华斯的故居和安息之地 《三访英国湖区(1):轶事三则》;遗憾的是1991、1993、以及2000探访莎士比亚故居和安息地以及探访奥斯汀故居和安息地没有留下记录,因为我是在2008年才开始开文学城博客写游记。

照片22: 在诗人角也安息着部分杰出艺术家,其中包括著名英籍德裔作曲家享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照片23: 当然,我们也没忘记凭吊安息在这座教堂里的杰出科学家们,其中包括牛顿、麦克斯韦、法拉第、达尔文等。

照片24: 宝宝爸爸眼睛敏锐,在教堂里一个侧廊的墙上看到了世界著名南极探险家沙克尔顿 (Ernest Shackleton)的纪念碑。在我们全家多年前的南极之行,沙克尔顿的名字如雷贯耳,多次出现在我们阅读的与南极探险相关的内容以及聆听的相关讲座中。沙克尔顿的墓地是在南大西洋中的南乔治亚岛上。

照片25: 在此教堂里也安葬着英国杰出的政治家,其中包括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他领导下的英国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德国,为二战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多年前,宝宝外公和我曾专门探访过丘吉尔庄园(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照片26: 与丘吉尔墓相邻、也是在教堂正门入口之后显著位置的是无名士兵墓。据相关介绍,这个墓里安葬的是在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在法国的一位英国无名士兵的尸骨。一战期间,英军有近70万士兵在法国牺牲,长眠在那里,许多尸骨无法对上名字。1920 年,牧师大卫?瑞腾(David Railton)想起他在法国前线服务期间,曾看过一个木十字墓碑写着“无名的英国士兵”(An Unknown British Soldier),于是,他写信给威斯敏斯教堂主教,提议在教堂为无名将士留个位置,用以纪念成千上万的殉国亡灵。在得到时任主教、首相、以及国王的认同之后,1920 年 11 月 7 日晚,两位驻扎于法国暨法兰德斯战区的将官从四具牺牲在法国战场无名英国士兵的遗骨中取出一具,于11 月 9 日,遗骨被移灵到由橡树(英格兰的国树)制成的新棺木。棺木里有时任国王乔治五世(伊丽莎白女王的祖父)亲自从皇家收藏中选出的中世纪十字军所佩带的一把作为剑陪葬。1920 年 11 月 11 日,这具无名遗骨棺木被安葬在威斯敏斯教堂。据记载,在无名士兵重新安葬之后的一周,前往追思的人数以百万计,其中包括许多阵亡将士的亲属;他们以前只知自己的亲人战殁,却无尸可认,有了无名士兵墓,他们到此可探望悼想自己的亲人。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墓,但依然眼睛湿润了;此墓使我想起在法国重访莫奈故居时在吉维尼教堂墓园里见到纪念二战中在小镇附近被德国军队击毁的英国皇家空军兰卡斯特轰炸机七名机组成员( 《三访法国(9):吉维尼(下)--乡村风情》)。

照片27-28: 在参观游览过程中,22个月大的宝宝充满了好奇,兴致勃勃,多位工作人员被他的稚嫩神情逗乐了,与他互动,他还主动挥手与工作人员告别。


3. 参观游览格林威治

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的格林威治(Greenwich)是一座兼具历史和地方风情的小镇,以其海事历史、地球经线的起始点(本初子午线划分地球东西经度)、以及世界计算时间以其命名(格林威治时间)而闻名于世。于马拉松跑者而言,格林威治还有另一个独特之处,它是世界马拉著名的伦敦马拉松的起点;十多年前的伦敦之行,我还专门来到这里沿着马拉松线路游览直到终点:-)(( 《六返英国(1):健康伦敦》))。

由于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参观游览的时间较长,我们到达格林威治时己是傍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和国家海事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都到了闭馆时间。明知会是如此,我们全家依然选择从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站乘坐优步船(Uber Boat)前往格林威治,因为伦敦的夏天白天很长,很晚才会天暗,我们依然有时间故地重游以及带着宝宝初游格林威治。相信未来我们还会带着宝宝重返伦敦和格林威治,届时欣赏皇家天文台和国家海事博物馆等景点:-)。

照片29: 我们从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站乘坐优步船前往格林威治,从水上欣赏到的伦敦眼,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英国议会大厦、因电影《魂断蓝桥》而闻名遐迩的滑铁卢桥、以及著名的伦敦塔桥。

照片30: 到达格林威治码头(照片30a),上岸后很快看到了著名的Cutty Sark 号船(照片30b),这是世界上最后一艘幸存的快速帆船。是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的一部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几年前,我陪伴宝宝外公在伦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我们受邀参加了一个公司在这个船上举办的晚会。除了品尝美食美酒以及欣赏现场乐队演出,我们还有幸在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的带领下完整欣赏了这艘历史悠久的帆船;从中我们得知这艘船曾经是那个时代最快和最伟大的帆船,主要从事商业运营,曾经将大量的茶叶从中囤运回英。此行,我们到达时,Cutty Sark己经到了关门时间。不过,我很快被小镇上的一个意大利吉拉朵(Gelato)冰激凌店吸引:-)。

照片31: 虽然与我们在意大利吃过的吉拉朵有一些差距,但依然很好吃:-);宝宝抗议大人们口是心非,对他说冰激凌不健康,宝宝不能吃,但自己却吃得很起劲:-)。

照片32: 格林威治小镇一瞥。

照片33: 宝宝独立行走穿越格林威治公园并且徒步登上天文台前的一个大坡,家人一致认为与平时我带他午饭后漫步消食时爬坡锻练有关:-)。

照片34: 幸好天文台的地球经线起始点线(本初子午线划分地球东西经度)延伸到天文台的墙外,使得误了参观时间的游客依然有机会一脚踏东半球,一脚踏西半球:-)。

照片35: 宝宝与外公在天文台外墙的步道上迎面相遇。

照片36: 宝宝与外婆牵手在天文台附近的伦敦马拉松起点之一;老外婆期待着将来有机会跑伦敦马拉松时带着宝宝再次故地重游。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