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诗

(2008-07-12 12:18:19) 下一个
记得小时侯看过的一本连环画中说,刘胡兰学写的第一句话是"毛主席万岁".我随和英雄差着年代,小学时的语文课本也是从毛主席语录开始.像现在的儿童背唐诗一样,文革中的孩子也大都能背不少毛主席诗词.后来有个提倡全民写诗的运动,其中最出名的是小靳庄农民诗歌.一次听广播,某位农民诗人慷慨激昂地朗诵:"贫下中农补新鞋......" 当时觉得纳闷,新鞋补它干嘛?可事关贫下中农也不敢多问.几天后诗歌见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贫下中农不信邪".
文革后期家长先后回城,教我些唐诗宋词,渐渐对古诗词有了感觉,也照猫画虎地写过几首.锁在抽屉里自我欣赏,颇有些作了诗人的得意.当时广播电台有个文学欣赏类的节目,印象比较深的一集是介绍闻一多在国外写的一首思乡诗,文字不记得了.总之反映的情绪是,诗人看异乡的事物都不顺眼,十分思念祖国.主持人在赞扬了作者的爱国情操之后,拿出反面教材--资产阶级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由此我对五四时期的新诗产生了兴趣.不过不太敢尝试新诗写作,总觉得少了格律的限制写起来反而更难.
某日,母亲说有位英国诗人的姓氏发音与我的小名有些相似.当时刚学了几句半生不熟的英文,便去找了Wordsworth的作品,从The Daffodils开始,读起外国诗歌来.
开放以后解恨似地买书,其中有不少诗集.最贵的是一本<<李商隐诗选>>,当时少见的港版书,价钱是国内书的好几倍,因那时我正钟情于李商隐及花间派,再加上精美装祯的诱惑,终于买下来,还夹了片紫色的花瓣在<<无题>>那页.
不久前听说国内出现一会打回车就能写诗的新诗流派,大概是把一句大白话分成几行写便可称之为诗.
假期带女儿回国探亲,一天她告诉我,她写了好几首诗.我听了真是欣喜万分.这些年女儿虽然在当地学校成绩优秀,中文却是日渐荒疏,平时要她写篇作文尚且犯难,回国没几天居然主动写诗.看来时差没白倒,让她也因"夜不能寐"而"欣然命笔"了.
我的思绪被女儿接下来的话打断:"人家给我个写诗的软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