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杀害岳飞的幕后指使者?
(2010-01-05 17:43:59)
下一个
岳飞因极力主张抵抗外族的入侵而被杀害。直接的执行者是秦桧和他指使的一批人。那么谁是幕后的指使者呢?
愤世嫉俗者会轻蔑地说:这还用问,是皇帝呗。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推测”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个基本没有太多权力的宰相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擅杀大将的。但历史不能主要是由“推测”的东西堆砌而成的。中国的历史记录是相当的丰富,尽管有时某些资料可能被篡改和伪造。
岳飞被从战场上招回,而被投入监狱。秦桧命何铸来审理岳飞所谓的“谋反”案。经过审问,“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之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宋史》第139卷上这段话已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一切。何铸在审问后发现所谓的指控都没有证据,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他把这些都告诉了秦桧。秦桧不高兴了,说:“这是皇帝的意思。”这里的“上”专指皇帝。这里的记录清清楚楚地告诉后人,就是秦桧也清楚岳飞哪里会谋反。皇帝赵构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岳飞根本没有谋反的意思,但皇帝要求以这个罪名把岳飞杀了。所以秦桧就按照这个办案思路去办。
何铸就在知道了皇帝的意思后,仍然说了一通为国家的什么大话,秦桧也无法回答他。既然何铸不想用伪造材料去杀岳飞,就改命万俟卨去干。自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岳飞就只有一死了。
当时的人都不知道这一点,或者知道了,也不愿相信,或者还试图和皇帝对抗。就是今天的许多人仍然如此。他们坚决主张不要和金人议和。当然,有一点是:和金人议和并不一定要杀岳飞。赵构为什么要铁了心杀岳飞,这有许多的原因。论述起来至少需几万字或更多。这里就不罗嗦了。
俺还发现,许多人嗤之以鼻的赵构其实是一个权谋大师。但他仅杀了岳飞一干人和两个上书的太学生外,基本再没杀什么人。赵构的基本手段是把各派的人物像走马灯似在京城和地方之间乱换,让各派的人都吃苦头,让他们互相斗。
在他觉察到他的皇帝位潜伏着不可预料的危机时(在他杀岳飞时大概就会预料到此点),他把皇帝的位让给赵匡胤的一个后代,而不是赵光义的后代。而他自己安稳地当了多年的太上皇后,悄悄地死去了。
不过,要详细论述赵构的权谋,那需要写赵构传。我可没时间去做。
赵构在后来的一段话是很有意思的:“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其存亡而渝定议耶?近者无知之辈,鼓倡浮言,以惑众听,至有伪撰诏命,召用旧臣,抗章公车,妄议边事。朕甚骇之。自今有此,当重置典宪。”赵构还是很坦率的,把话说得清楚了。和议是他的主意,秦桧仅是把他的心思揣摩的很准罢了。
秦桧自己好像也很清楚他自己的行为的后果。秦桧在主持和议会议。曾开引历史故事抨击秦桧。“桧大怒:‘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曾开问秦桧,现在知道怎么办了吗?秦桧明确无误地告诉他:皇帝已打定主意议和,还说什么!你自己去取名声吧。像我秦桧只想把国家的事办下去罢。
王居正曾告诉赵构:“秦桧尝语臣:‘中国人惟当着衣啖饭,共图中兴。’臣心服其言。”后来,王居正要求皇帝用此话去诘难秦桧。秦桧话的意思是宋朝人只能讲穿衣吃饭两件事,再琢磨别的。那些话反映了一个事实:当时的宋朝连吃饭都成大问题了。秦桧自然对如何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没兴趣,所以,那位王居正才让皇帝去询问他。自然,那位权谋的皇帝把王的话告诉了秦桧。
秦桧当时就很清楚,他的举动会遗臭万年了。但他只想当时的富贵,还管其它!秦桧主和,胡铨上书皇帝要斩秦桧的头以谢天下。有军官欲刺杀秦桧,未成功。有人当着秦桧的面说他:“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年矣。”秦桧遇到了强大的阻力。秦桧曾到皇帝的卧室里要求辞职,那意味着是私下的强烈要求,但那位皇帝坚决要他留下。皇帝需要一个帮凶、自然也是替罪羊。从这一点看,赵构是成功了。
当我在岳飞庙里看见那秦桧一伙几个铁铸像在跪着,老百姓往上面吐口水时,我觉得很有趣。我当然不是同情秦桧,要给他平反。秦桧活着时就想到了此点,他根本就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