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兰细语

世事沧桑,深山幽静。细语人生,聊发自叹。惊鸿留痕,同享诸君。
个人资料
正文

看动物世界的一点感想

(2008-07-04 10:30:31) 下一个

 

 现在的摄像机和电视机的技术可以使人眼界大开。专家用几天、几个月,甚至用几年时间拍摄的影片,我们坐在沙发上就可如在现场观看一样。许多无与伦比的精彩镜头是终生难忘的。

 记得看过几部动物世界的片子。一部是关于非洲草原的旱季时动物的表现。湖水逐渐干涸,动物们不得不跋涉很远的路寻找水源。而鳄鱼就呆在湖水边等待着……。动物们看见了鳄鱼那可怕的眼睛,可是干渴趋使它们不得不冒险。一群猴子小心地走到水边,贪婪地喝起来……。一只鳄鱼突然跃出,一阵混乱后,一只母猴手中的小猴被鳄鱼夺去了。猴群一见,一拥而上。采用“猴海战术”,骚扰加恐吓。混战后,猴群终于夺回了小猴,但那已是一具尸体了。母猴抱着小猴的尸体,茫然而痛苦的样子。猴群也付出了代价:一只猴子的前臂滴着血,似乎是骨折了。猴群失望地走向远方。

 和这有点同样的故事是非洲的野牛所做的。一小牛被狮群截住,狮子咬其头;小牛退到河边,鳄鱼咬住其尾。牛群返回,同狮群搏斗。最后将小牛救走。

 很显然,这是猴群和牛群在幼小的生命面临死亡的危险时,不顾自己的安危的利他主义行为。

 另一部也是关于非洲的猴群。科学家跟踪猴群已有几年了。有一只年龄很大的母猴生了一只小猴。科学家准确地知道她的年龄,只是我没记住。由于年龄大的缘故,她对这只小猴非常溺爱。在小猴该断奶的时候,她仍然喂他奶。每天都抱着小猴子,也不给他机会锻炼觅食、避险、打斗等本领。小猴子自然整天呆在妈妈的怀中,享受母爱。不久,母猴突然死去了。小猴是极度悲伤痛苦的样子。猴群虽有别的猴子来照顾他,他都不理睬。由于他过度悲伤,两周后,科学家们拍到的是小猴的尸体。科学家们解释说,如果母猴用正常的方式对待小猴,他本来是可以活下来的。

 人类说:“惯子如杀子”,用到这里是太恰当了。

 这三件动物的行为使我思索良久。有一句俗语说:“不能让隔辈来看管孩子”,意思是如果爷爷奶奶或外祖父祖母来看管孩子,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有一种倾向:溺爱孩子。他们很容易把孩子养成蛮横不讲理的习惯。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年岁已大,对生命有一种不同以往的认识。不管自己过去的脾气如何,现在很容易对幼小的孩子放纵。有的甚至对儿女对自己孩子的适当管教横加干涉。

 我们人类的某些行为,其实都有动物“本能冲动”作根据的,虽然,我们是经常断然地否认。我们有时表现出的利他主义一类行为也是如此。我们这里用的“本能”一词是和生理学及心理学上严格的术语的含义略有区别。虽然,人类的某些行为被道德、文化及宗教等观念所强化或削弱,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多么高尚。其实,我们的道德、文化和宗教的许多观念通常是加强我们的光明面,压制黑暗面。我们所谓的“文明、修养和有见识”等都是指我们的“本性”被约束后的一系列表现。但这个约束作用很容易被削弱。每当这个限制被削弱后,我们就很容易呈现和扩大我们的黑暗面,尽情所为。我们的感情用事、暴跳如雷等行为,尽管不是全部,至少部分是来源于我们的“动物本能冲动”。

 我们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文明的意思,我们的“文明”正是极力压制我们的生物本能所得到的,这正是文明的高尚之处。

 我们体内有一种激素叫肾上腺素。它不是生命过程所必需的。这句话的意思说:没有它,我们的生理过程基本不受影响。但它只有在危急的时刻才发挥作用。它的出现相当于国家发布紧急动员令:当事人准备逃跑或与天敌搏斗。这二者的目的都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在与有修养的人的交往过程中,肾上腺素基本没有使用的机会。我们时常的发火,其点火的火花大部分是肾上腺素。

 所以,我们的温良恭俭让、文质彬彬、有修养的举止就是极力压制我们自身的动物本能的黑暗面,加强光明面的表现。

 要做到此点,就是要对我们的动物本能冲动的波峰尽力地滤除,至少减弱它的反应程度。

 在一个电路中,对于高频的峰值要滤除掉,只有在适当的部位加上容量合适的电容器才能达到目的。和这相类似的是一个山谷系统。骤来的风雨会跟山谷带来洪峰。如果这个山谷的生态环境良好,有茂密的森林、草地,那么,雨后的河流中的洪峰不会太高。其中,森林、草地和土壤等相对于“电容器”,这里该叫“水容器”,只是它们是属于“分布参数器件”。当然,也可以修一个水库,来调节洪峰,不过,它相当于一个集中参数器件。在这一情况下,雨过天晴,河中流水潺潺,植物茂盛,鸟语花香。这可类比于,对人来说,相当于有修养的表现;对一个社会而言,相当于文明程度比较高。若一个山谷,基本上没有森林、草地,暴雨一来,浊浪滚滚;雨后很短时间内,河床干涸。在烈日下,只有很少的植物存活。这样的情况可类比于一个人没有什么修养;对一个社会而言,是文明程度太低。

 《庄子》说:“水靜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靜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靜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撇开他的道德,这里的“心靜”就应是尽力滤除了冲动的波峰后的表现吧。

 对冲动的峰值滤除的越彻底,我们就越显得有修养和文明。这应是大致不错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玉垒关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字真好。大爱。
xiaoxiao8 回复 悄悄话 “惯子如杀子”--SUPPORT!

登录后才可评论.